慈悲 龍德上師:教你學會菩薩用愛語利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

「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

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某某同修,請問你用餐了嗎?要不要幫你買便當?」

你只做對一點點,柔言慈語要內含一點智慧。

前面有講「巧妙宣說」,這個人不懂他老是發脾氣、老是嫉妒、老是偷懶、老是沒勇氣......你就要常常去想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可以講一番話,他能接受、他能懂、他能悟得,終於體會到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而且深深印在他的心裡,在生命中發酵起變化,而改變他的人生,變成具義人生、智慧人生。

不是只有裝得很溫柔,一邊想陰謀詭計要害人。手後面拿一把刀子,前面溫柔地問候你,那不是真菩薩。

所以,如果能把佛法巧妙宣說、柔言慈語,令眾生得正信,生起正確的信仰心,而行在佛法的正道上很重要。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7會員
2.6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fe is in space of breath, cherish every moment.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生命,只在呼吸間,貴在每一個當下。慈悲 龍德上師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心匙》亦稱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即時起修佛法之訣。「匙」是一種食器,可以將食物置於其上,再放入口中食用,以此達到長養色身,令身體充滿活力。觀音山 LIVE直播每週全球共修,慈悲上師將引領大眾實修《心匙》教法,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希望具緣者皆能有福報受持與聽聞法義教授。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重要!一生有如法地受持一次三皈依,就是一個合乎要件的佛弟子,脫離外道種姓,因為皈依是外道跟佛弟子的分界點,差別就在「皈依」。為什麼有的人可能十年、二十年前受過三皈依,現在又來受皈依呢?這也不是不行,相反的,有的時候再受皈依是有它的功德,可能更確立
2020年初全球各地新冠疫情爆發,慈悲 龍德上師心繫眾生慧命,正式開啟觀音山 線上佛法開示直播、共修課程與法會,至今從未間斷。佛法安定了我們原本惶惶不安的心,令我們能夠心安地在佛陀的庇護下度過疫期。「觀音山 龍德上師」YouTube頻道,歡迎大家一起來訂閱!
Life is in space of breath, cherish every moment.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生命,只在呼吸間,貴在每一個當下。慈悲 龍德上師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心匙》亦稱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即時起修佛法之訣。「匙」是一種食器,可以將食物置於其上,再放入口中食用,以此達到長養色身,令身體充滿活力。觀音山 LIVE直播每週全球共修,慈悲上師將引領大眾實修《心匙》教法,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希望具緣者皆能有福報受持與聽聞法義教授。
菩薩悲願深重,以「財慧」資財智慧普攝一切;「行布施以濟貧拔苦」,行布施救度一切貧匱的眾生。《二十一聖救度母禮讚文》:「救度一切貧匱母......聖救度母我敬禮。」什麼叫「貧匱」?資財貧,第二個比較嚴重叫「精神貧」。「資財」是世間上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車、沒有得吃,或身體不好等本錢比較不夠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很重要!一生有如法地受持一次三皈依,就是一個合乎要件的佛弟子,脫離外道種姓,因為皈依是外道跟佛弟子的分界點,差別就在「皈依」。為什麼有的人可能十年、二十年前受過三皈依,現在又來受皈依呢?這也不是不行,相反的,有的時候再受皈依是有它的功德,可能更確立
2020年初全球各地新冠疫情爆發,慈悲 龍德上師心繫眾生慧命,正式開啟觀音山 線上佛法開示直播、共修課程與法會,至今從未間斷。佛法安定了我們原本惶惶不安的心,令我們能夠心安地在佛陀的庇護下度過疫期。「觀音山 龍德上師」YouTube頻道,歡迎大家一起來訂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