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葡萄牙卡拉維拉帆船的起源與歷史

當葡萄牙於十五世紀初開始海上探索旅程時,歐洲對於大西洋的知識還非常有限。於是1412年當恩里克王子 (infante D. Henrique) 派遣他的船隊向南航行時,大家都只敢航行到「已知的世界盡頭」博加多爾角 (Cabo Bojador。今屬西撒哈拉) 為止。這正是葡萄牙卡拉維亞帆船的誕生歷史。

航海家恩里克

航海家恩里克


在探險的最初階段,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家們使用一些只有一根帶帆桅杆的小船,還可以用於河流或沿岸航行。這些小船吃水大約三十噸,也就是說,它們可以載運三十個高1.5公尺、長1公尺的水桶。就是使用這種船,航海家Gli Eanes得以在1434年成功航行到博加多爾角以南的海域,突破當時歐洲人「已知的世界盡頭」。

航海家 Gli Eanes


這個壯舉使人們相信繼續向前航行是可能的。原本傳說博加多爾角以南海域太淺,再加上海流太強,船隻難以繼續通過。現在證明與傳說是相反的。Gli Eanes相信不只是可以繼續航行,而且可以使用更大的船隻來前進。


因此在接下來的旅程,他使用了一種鮮為人知的船Barinel(*這種船源自於地中海的划船,尺寸較大,船頭彎曲,結構已經類似葡萄牙在十五和十六世紀使用的Nau,但比Nau還小。在被卡拉維拉帆船取代之前,Barinel曾作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主力)。


在暫停了一段時期後,葡萄牙的探索在1440年代重啟。然而葡萄牙人此時已經航行到過去歐洲人從來未知的海域,對風向與海流都不認識;旅程也愈來愈漫長,這意味著對物資和人員載運的更大需求。


卡拉維拉帆船正是在此時應運而生,解決上述面臨的困難。這種船吃水約五十噸,擁有兩根桅杆,其中一根的帆是大的拉丁帆(三角形帆),從船尾到船頭有平坦甲板,船尾有個小船樓。甲板下可以儲存物資和其他商品,不過空間還是不大,因為船體纖細。


卡拉維拉對於探索相當理想,因為可以便於移動,它的帆允許它可以逆著風向以曲折路線前進。由於是小船,可以沿著海岸航行,並進入河口沿著河流再稍微往陸地內部前進。同時它又還比當代使用的船大,可以為全體船員們載運更多物資及飲用水,意味著能夠進行較遙遠的航行。


卡拉維拉從1440年代到1488年都是葡萄牙最優異的船。1488年狄亞士 (Bartolomeu Dias) 通過風暴角 (後來改名「好望角」)並進入印度洋,發現印度洋和大西洋其實是相通的,並為十年後達伽馬 (Vasco da Gama) 通往印度的航路奠定基礎。

航海家狄亞士


狄亞士一行人回到葡萄牙後,向國王若昂二世 (D. João II) 報告卡拉維拉不再適合他們面臨的洶湧大海,需要其他類型的船隻。再加上航程比起過往又再大幅提升,需要載運更多船員、物資及飲用水,這也使卡拉維拉的容量不敷使用。於是往後葡萄牙航向東方的船隻,逐漸被克拉克帆船 (Nau) 所取代。不過卡拉維拉依然持續使用於大西洋航行直到十八世紀。

克拉克帆船。葡語為 "Nau"


卡拉維拉成為葡萄牙歷史上的重要標誌,使葡萄牙人得以在大西洋上探索,並學習如何在大洋上航行。在卡拉維拉的甲板上,葡萄牙人還學習觀察星空,創造出天文導航,一直使用到現代衛星出現為止。除了葡萄牙人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航海家,例如義大利人Alvise Cadamosto,在十五世紀中期使用卡拉維拉航海,他說卡拉維拉是當代存在最好的船。


卡拉維拉因為大的帆面,幾乎是同時代其他類似尺寸船隻的兩倍,使其擁有出色的航行能力。風帆的力量和細長的船體結合,使操縱起來更加簡易、靈活。這些特點正是在無人知曉海域航行的葡萄牙人所尋找且需要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