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在藝術的繁花中尋找自己所愛:2024「台北當代」觀後感

袁慧莉 Yuan Hui-Li b. 1963 類山水PS.早春圖(2023,4k版) 2023 複合媒材 TINA KENG GALLERY Displacement Plan: Displacing Guo Xi’s Early Spring in THEY Shanshui (2023, 4k version) 2023 Multi Media 照片中看展者由AI製作

袁慧莉 Yuan Hui-Li b. 1963 類山水PS.早春圖(2023,4k版) 2023 複合媒材 TINA KENG GALLERY Displacement Plan: Displacing Guo Xi’s Early Spring in THEY Shanshui (2023, 4k version) 2023 Multi Media 照片中看展者由AI製作

文化朝聖或是浮奢大拜拜?

5月10日,我去了南港展覽館參加了台北當代藝術展。

在決定參加之前,其實我掙扎了幾天。掙扎的點在於,一方面,我覺得參加這種展可以看到一些比較成熟、層次較高的藝術創作,同時也可以了解現在人們的創作趨勢。這是優點之處。

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樣大型的展覽會,多少有點「文化大拜拜」的感覺,裡面肯定充滿了各種炒作。所謂的炒作,就是把一些作品描述得非常高雅、高尚或是進步。畢竟這也是各式資本比拼的場合。

總之,這就是我當初掙扎是否要參加台北當代藝術展的理由。後來我想,既然南港展覽館離我家很近,而我卻從未去過那裡看任何展覽,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買票參觀。

Julia Hung | 洪郁雯 Indefinite Pink|不定的粉紅,2024 Thread, Resin, Metal Structure, Light Bulb 線、環氧樹脂、金屬支架、燈泡 400 x 400 x 600cm Presented by: isart Gallery 御書房藝廊|E02

憑直覺看展,遂演變成吸睛條件的分析

說實在的,我並不是藝術圈裡的人,所以我其實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裡面有哪些作品是所謂的大師級、或者是很厲害的作品。

不過,我對自己的審美還是有一點信心,也早就建立一套自己的審美觀。因此,後來我就決定不去在意誰是不是大師,誰的作品厲害或怎樣怎樣。我選擇用一種很直覺的方式來看作品,我喜歡的就是喜歡,至於別人捧得再高的作品,如果我沒有感覺,那就是不夠喜歡。

換言之,我是抱著一種純粹去玩、去遊樂的心態,很直覺地讓自己被喜歡的作品吸引、引導看展方向。我沒有特別鎖定一定要看哪個作品,或哪個大師,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但很快地,我就發現這樣自由自在的參觀方式,實際上是讓自己被吸睛的作品牽著走。於是觀展過程中,漸漸變成在分析哪些作品吸睛、吸睛的方式為何?

Solo exhibition by NANAE MITOBE水戸部七絵 Presented by HARUKAITO by ISLAND

就如前所述,在這次參觀的過程中,主要憑著直覺和感覺,所以很自然地就會被那些比較吸睛的作品吸引過去。那麼,什麼是比較吸睛的作品呢?

例如,作畫時使用所謂的表現主義式畫風,很直接、很強烈地傳達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品其實是很容易在第一眼就吸引人的。這類作品強調的是情感更坦承的表達,所以線條往往是很粗獷或很直率。

Amani Lewis阿曼尼·路易斯(B.1994) They call him Los 2022 Acrylic, glitter and digital collage on canvas 丙烯,閃粉和數位拼貼畫布 215.9 x 144.8 cm 照片中看展者由AI製作

再來,另外一種容易吸引人的作畫方式,就是在色調上的大膽使用。例如,大片的藍色,直接喚醒心靈相應的幽深情緒,就很容易讓人一眼駐留。或者是近幾年來流行以大片粉紅色、或是用比較強烈的紅色色調,也容易馬上撩起觀者的情緒。

還有,作品傳達的主題本身也是吸引人的一種方式。例如,種族、戰爭、性的主題,就有可能吸引人目光。不過,這次的台北當代以這樣的方式來吸引人的作品並不多。反而是透過技法,用比較細緻、精湛手法創作的作品反而比較多。

YANG KAILIANG Bambus Serie / Bamboo Series 2023 oil on canvas 200 x 120 cm KY/M 64, 65, 66, 67, 68

另外,我也發現在這次的展覽中有很多畫作,被呈現成類似窗邊風景的樣式,這類畫作還蠻多的。也有些作品讓人感覺很像攝影,如果不特別注意的話,可能會以為那是攝影作品。在這些不能很快區分攝影與繪畫界限的作品中,有些並不以畫得跟相片一樣真實作為號招,而是展現出好的攝影作品會有的時間感。這樣的作品就相當吸引我。


在眾聲喧嘩中,尋找一點內心的平靜

不過話說回來,繪畫本身就是視覺藝術,是更能刺激視覺感官的創作形式。因此,相較於其他創作形式,繪畫能更快吸引矚目,這是其優勢。

不過,雖然繪畫能夠很快地吸引人,但真正能讓作品沉澱在心靈的作品卻很少。從這個角度來看,繪畫也是一個很艱難的創作形式。

Lulu NGIE 倪鷺露 Try to release 嘗試鬆開手、Improvise 即興、Connecting with the hills beyond 與遠山連繫 2024 ink on paper 158 x 93 cm framed 照片中看展者由AI製作

所以這次展覽逛了幾圈之後,我後來發現我比較喜歡的作品反而是那些比較沉穩、內斂的作品,或是那些比較簡單、安靜的作品。它們可能沒有那麼花俏,也沒有使用太多誇飾性的表現手法,但在浮華的展覽會中,卻能讓人感到沉穩。所以在某些時刻,一些靜物畫、植物花草的刻畫、或是生活中的某個瞬間的描繪,這些作品反而讓我有共鳴。

也有少部分的作品帶有哲思性的思考,這樣的作品也能夠吸引我。實際上,在當代藝術中,講究哲學性、精神性思考的作品是相當多的。但很多時候,這些文字理念講得比實際的畫面還要吸引人。

Moonassi 무나씨 Two times two, 2024 142 x 102 cm Meok and acrylic on hanji paper 照片中看展者由AI製作

許多當代藝術作品,理念雖然崇高,但作品卻沒有辦法支撐這些理念。這類作品一旦表現或美感不足的話,會讓作品變得有點像是打高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吸引人。

但是,如果表現手法真的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夠支撐住那些想要傳達的理念,那個作品就會變得非常有意思,並且可以激盪人心。這次的當代藝術展中這樣的作品雖然不多,但要創作出這樣的作品本來就不易,也不可能期望這樣的作品到處都是。但是,若是能目睹一幅這樣的作品,就會覺得:「天哪,太棒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的看書的我,常幻想自己開了一間虛擬書店。裡頭有各式書評、閱讀心得、展覽心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