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是日本作家小島美羽所寫的書。小島美羽是一位從事遺物整理的工作者。在日本,隨著社會變遷,越來越多人面臨孤獨死的問題,也就是獨自在家中去世而無人發現的情況。小島美羽的工作就是幫忙整理這些逝者者的遺物,以及清理他們的住所。 這本書的日文原名是《時がとまった部屋》,也就是「時間停止的房間」。這個書名頗具詩意,也很符合現實狀況。而台灣的書名《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這個譯名更加直白,也帶了點哀傷的情緒,相對較能吸睛。 不過,雖然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書中作者分享了七、八種孤獨死的類型,許多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是關於「垃圾屋」。有些孤獨死死者的房間,裡面可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有時甚至高到和人的高度一樣。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住在垃圾屋裡的人一定是有心理問題、或生活習慣不良,但小島美羽指出,很多垃圾屋的屋主其實在外表上非常整潔,也很多是光鮮亮麗的職業女性,如律師、護理師或藝人。這些人在職場上需要保持整潔乾淨的形象,回到家後已經疲憊不堪,根本無力整理環境,垃圾因此越堆越多。甚至有個案例,是女星被狂粉跟蹤後,回到家便不敢在外出,導致房內雜物垃圾越來越多。這不禁讓我覺得,這些垃圾的積累,彷彿也是內在壓力堆積的象徵。 書中還有一個章節專門探討自殺,也讓我頗有感觸。許多人常常會批評自殺的人太過任性,不負責任,沒有顧及到親友的感覺。但作者發現情況往往是相反的,自殺的孤獨死者很多是對自己要求高、對他人認真且負責的人。他們因為過於自我苛責,無法承受壓力,最終選擇了自殺。這些自殺的死者,常常在牆上或遺書中寫了滿滿抱歉的字語,甚至還在自殺現場做足了整潔的佈置,不想給屋主留下麻煩。 在處理遺物的過程中,雖然會看見許多孤獨死者遺憾的人生場景,但真正讓作者感到憤怒不快的情況卻往往來自他人。小島美羽透露,在整理死者遺物時,常常有不請自來的陌生人,藉口死者約定贈與遺物,不帶任何敬意的奪取死者的珍貴物品。面對人性的醜陋,作者認為這些人比屍體上的蛆蟲還不如。
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反思社會上存在的孤獨死現象。讀完這本書,我有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從故事中可以感到每個生命都有其情感與掙扎,可以感覺到生命的重量。但同時,又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彷如羽毛一樣,一下就被吹散了。 我覺得小島美羽很好的以舉重若輕的筆觸,把每個死者的故事案例寫出來。每個故事都有他的溫情與無奈,卻不流於濫情,也沒有太多的批評,我覺得這是對每個已逝生命的體貼與尊重。 我推薦各位能翻閱這本書,我們會對孤獨死有更深入的理解,並且意識到孤獨死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孤獨死,可能會發生在我們周遭的親友身上,甚至我們自身的未來都可能面臨到類似問題。或許平時對生命多點關照,我們在面對孤獨死時才不會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