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閱讀時間 ‧ 約 34 分鐘

#86《脈輪全書》(上):身心靈愛好者必看,帶你認識七大脈輪!

raw-image

這本書是我在去日本旅行前買的,想說在路上等車的時候偶爾可以讀讀,結果還真的從出發的飛機上讀起,隨著我的路程慢慢翻閱,最後搭回程的飛機才全部讀完。我之所以選看這本書,是因為之前在讀《3.3秒的呼吸奧秘》與《動動眼肌,視力自然好回來》的時候都略有讀到脈輪、拙火、能量之類的關鍵詞,於是引起了我對於這本書的興趣。

回國之後,因著這本書我開始對身心靈有興趣,看了一些命盤啊、塔羅啊、人類圖啊,雖然各自關注的點不同,但以現在科技的角度來說都還能算是神秘學及統計學的一環!但在進入正題以前,我相信大家最大的疑問是:

你真的認為這些怪力亂神存在嗎?

先說結論,我認為能量場與精微體是存在的,魂魄與神明也都是存在的。原因是在顯微鏡被發明之前,也有人推測環境周遭確實有東西會造成腐敗,但仍就沒有定論。直到顯微鏡被發現,人們「觀測」到細菌,才篤定細菌真的存在,在這之前細菌所造成的種種只被說成是神秘學或者特殊變化的範疇。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更曾提到過去因為不相信細菌的存在,所以醫生都沒有洗手就行接生或剖腹產,用著不乾淨的雙手進行手術,導致孕婦或小孩死亡。

所以,對於未知的事情,不用這麼急著否定,不是嗎?

接下來回到介紹這本書上吧!本書由 Anodea Judith 於 1987 年完成出版,是歷史相當悠久的著作了,也影響了世界後續對於脈輪的研究。本書的內容針對脈輪相當基本,近四十年內不斷推陳出新的著作更是建立在這本書的基礎概念之上。所以對於我這種完全沒接觸過的人,讀本書的過程像是初窺心靈的旅程,一步一腳印認識脈輪的世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的腳步來看看脈輪的世界吧!

題外話,因臍輪有人寫第二脈輪、本書寫第三脈輪,故通篇以別名稱呼避免混淆

解脫與顯化

  • 濕婆 Shiva:虛相、解脫(未顯化)、純粹意識、男性法則、天。
  • 夏克蒂 Shakti:實相、顯化、女性法則、地。

印度神話中,宇宙由濕婆與夏克蒂聯手創造,分別對應虛相與實相。你可以想像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都是實相,而純粹看不見的意識是虛相,然而許多東西是以不完全實相或虛相的形式呈現,例如音樂,它並非完全摸得到的真實,也非完全不存在的虛擬,我們聽得到!

基於實相與虛相的不同程度,我們把它們分成了幾種類型,對應的就是脈輪。接著,想像有兩股能流,一股由天向地、由虛相轉實相,稱為顯化;再想像另一股能流,由地向天、由實相轉虛相,稱為解脫解脫的能流能帶給我們興奮、新奇感,而顯化的能流也能夠帶給我們平靜、穩定性,因此顯化跟解脫一樣重要。在部分「靈性提升」過程中,會過度重視解脫而忽略顯化,那麼就會脫離現實而變得精神怪異。

當夏克蒂停駐在最底層的脈輪,祂是休息狀態,是盤繞的蛇,稱為昆達里尼 Kundalini,在梵文中是指「盤繞」。在昆達里尼被喚醒的過程中,從盤繞中舒展開,向上爬過一個又一個的脈輪,直到頂部與濕婆相遇,結果就是開悟或至樂。但這並不是本書主旨,僅在此略提過。

惰性、悅性、變性

  • 惰性 / 暗德 tamas:身、物質、團塊、停滯、主宰物質界、原質最密實的形式
  • 變性 / 憂德 rajas :心、能量、力量、改變、主宰精微界、原質不斷改變的形式
  • 悅性 / 喜德 sattva:靈、意識、心智、智能、主宰因果界、原質趨於改變的抽象形式

印度神話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質 Prakrit 演變而來,由三種屬性 gunas 組成,分別是惰性、變性、悅性。在宇宙持續創生的過程中,三種屬性相互交織,脈輪也由三種屬性依比例不同組成,惰性主宰下層脈輪、變性主宰中層脈輪、悅性主宰上層脈輪。然而我們雖然試圖分類,但三者無法截然區分,更無法單獨存在。均衡的平衡三者才能為身心靈帶來平衡。

而由原質構成的脈輪一共有七個,從脊椎最底部的第一脈輪到頭頂的第七脈輪。
接下來我們來依序介紹各個脈輪的特性。

第一脈輪 / 海底輪 / 土

第一脈輪代表的是歸一集中

海底輪關注的是我們的存活,當生存受到威脅時,我們感受到恐懼,這也是海底輪要克服的難題。健康的海底輪會有安全感,我們穩穩地接地,與地球保持接觸,生根發芽。在無邊無際的思想海中,上層的脈輪發展了念頭,下層的脈輪完整接地,進而顯化出我們的想法,講成白話文就是「實踐想法」。

想法通常空泛,要實踐必須要化成可行的步驟或方法,這些限制物質身體力行也都是第一脈輪的形式,它們存在的基本原則就是萬有引力,或者說是能量密度像磁力般相互吸引。物質化的過程就是受核心吸引的力量創造出同質性的聚合,像是錢滾錢、同類相吸、吸引力法則、重力井都是這種顯化過程的表現。

第二脈輪 / 性輪 / 水

第二脈輪代表的是變化平衡

到第二脈輪,從一為二、從點到線,就像從靜止的土元素到流動的水元素、就像一個圓分割成了交融的陰陽。又像男女,同為人卻又有別。同時,第二脈輪也是性慾中心,要活化第二脈輪,適當做愛帶來歡愉也有助於該脈輪的發展。於是,第二脈輪也與情緒、感官、快樂、行動、撫摸、滋養有關。

第二脈輪的快樂原則可以讓我們輕易判別事物的好壞,然而過猶不及都有害。太過會帶來影響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像是性成癮跟嗑藥。然而對於性的探討,相對在帕坦伽利《瑜伽經》中推廣的二元哲學與禁慾理念,作者更傾向譚崔教義的理念,視性行為為慶祝差異的神聖結合儀式。

第三脈輪 / 太陽神經叢輪 / 火

第三脈輪代表的是意志力量

把物質和行動放在一起就會產生能量,就像讓兩根木棍彼此摩擦能生火。第一脈輪是堅硬的木頭、第二脈輪是彼此摩擦、第三脈輪是具有能量的火焰。而這個能量有別於前兩者屈服地心引力,火向上移動,摧毀形式、帶來蛻變。最困難的是起步。一旦點著火,就容易繼續燃燒;物體一旦運動,便容易保持慣性;企業一旦賺錢,更容易維持收益。

這種蛻變與「想要蛻變」的意志有關。

第三脈輪因此連結著意志,意志帶來變化的可能;第三脈輪也連結著力量,讓我們能朝意志的方向前進。而我們的力量源自於我們內在,透過彼此合作才能形。然而社會性合作中,如果是因為支配而形成的,就稱不上合作,因為被支配的人的意志並沒有凸顯出來。所以力量的呈現是團結的力量,而非現今社會中強調支配的權力。壓制的力量需要靠不斷的壓迫、監管、警戒才得以維持,而受迫者不甘,壓制者就必須用更強的力量去抵禦,如此交互權位永遠不會穩固,以德服人才是最佳解。

前三個脈輪就像三位一體,規範著我們的所有特性,任一都無法獨自存在,如同我們無法分割能量、物質與運動,只能靠意識區隔。能量經由密度夠高形成物質、物質依著能量進行運動。隨著三者發展完善而平衡,個體將擁有自尊。自尊源於合乎現實的自我意識,對於身體清楚邊緣與界線、對於情緒清楚感受與認同、對於冒險清楚責任與期待,對生活懷抱熱情進而成就人們眼中的「自律」,但其實你只是單純享受罷了。

想把意志拿回來,就必須了悟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同時檢視選擇背後的理由。

第四脈輪 / 心輪 / 風

第四脈輪代表的是連結

相較於前幾脈輪著重在自我,第四脈輪開始轉向外界。而第四脈輪位處中間核心,結合上、下、內、外的力量,透過平衡整體,能為生命體帶來靈性與物質的相互滲透、燦爛的完整感受。第四脈輪的元素風有別於前面幾者,土保持固定、水保持流動、火沿著燃燒、風向外擴散,這是向外的愛。

這種愛的特性與第二脈輪的性愛並不同。第二脈輪的性愛有特定對象,但第四脈輪的愛卻是不依賴外界刺激,而是向內體驗到的存在,連結了所有的外在,就像我們所說的「愛自己愛到豐盈進而愛外在的所有人事物」而風元素蘊含的是面對世間萬物,均衡、沈著、平等的慈愛。

愛是「沒有限制」的「拘束」力,需要「親密」卻又保有「距離」,這種剛剛好讓每個個體可以發展自身,卻又讓每個個體彼此連結。這種「平衡」的連結是愛的本質,就像公轉的拉力,星球間的距離時遠時近,卻能夠達成平衡不致碰撞卻也不致脫出。而所有的物質間與活動間都是由關係所促成,持久的關係是維持動態均衡的產物。

當意志有意識的舒緩和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找到了「適當的位置」。
由此我們所有的關係與更大的模式調合一致,是最均衡最優雅也是最持久的關係。

第五脈輪 / 喉輪 / 音

第五脈輪代表聲音溝通

第五脈輪的形式是連結的共振,也就是聲音。聲音是萬物皆備的振波和力量,任何物質只要稍有震動就會產生聲音,而聲音也讓兩個體間的意識流通顯化,形成了溝通。細胞溝通藉由電流傳遞,蜜蜂溝通透過飛舞,人們溝通透過語言文字,最終達成意識交換。所以透過溝通顯然可以引導意識,將抽象的觀念顯化,例如你說「我要喝水」就去實踐喝水的行為。

然而第五脈輪的傳遞介質並非單純的空氣,而是精微能量場,空氣是傳播介質的一種。透過精微能量場的展現,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些事情。例如我們不清楚汽車裡面的引擎循環,但是聽聲音就能判斷引擎運作的好壞;我們聽到一首令人心碎的情歌,我們就算木耳不知道音準,卻還是能共鳴歌者想表達的情緒。

更有趣的是「共振」現象。共振就物理學上的意義是指兩個頻率相似的波動彼此鎖定相位,以相同的速率一起震盪的現象。換言之,一個物體的振動會影響甚至引發另一個物體的震動。書中舉古董鐘的店家,幫每一個時鐘上了發條,讓它們擺動,即便一開始不協調,隨著時間流逝,它們的擺動會漸漸同步。同樣的是人本身發出的物質波,會影響周遭人的情緒、思考甚至是行為,以致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六脈輪 / 眉心輪 / 光

第六脈輪代表看見

第六脈輪同樣是連結的共振,不過頻率比第五脈輪更高,以光的形式展現出來,是更精微的能量振動。我們透過第六脈輪覺知外在世界,同時形成內在意象來指揮我們的現實運作。這個光不單純指的是可見光,可以包含電磁波形式展現的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們,更包含看見靈氣、脈輪。脈輪越開放,視力越好能看到越多,甚至是預視、遙視。

根據觀察方式的不同,我們也可以將光看成光子或者是光波,其波粒二象性為人所知。當光射到金屬上時,不管亮度如何,只要頻率不夠就不會產生電流,然而一旦頻率到了就會產生光電效應,電流則因光的強度而異。不同頻率的光有不同的效果。

不同頻率的音形成了不同的音階,不同頻率的光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喉輪超越了距離,眉心輪則超越了時間。如果個人以光速旅行,時間就會停止。但正常人類在聽覺及視覺上都有個基本範圍,同時也可以拓展,再不行靠儀器偵測也是一種拓展的方式。

而這些光對人們也會產生影響,就像看到特定顏色會覺知到某種情緒。而光進入大腦裡的方式就像是波在腦中形成干涉成影,而後編碼產生記憶,其紀錄方式像是全像記憶,也就是頭腦部分受損後,並非某個區塊的記憶或成像消失,而是變得模糊。而大腦理解成像的方式是光進入眼睛,經視錐細胞與視桿細胞產生化學反應後引發神經脈衝,並沒有真的光進入大腦。所以造成我們看見的並非眼睛而是心,透過後天學習才形成了有意義的影像。

我們覺知到的並非物質而是光,看見了光讓我們理解某些物體的存在。

第七脈輪 / 頂輪

第七脈輪代表資訊意識

第七脈輪的意識是什麼?有能力提問的就是意識本身,意識是形成概念的要件。意識統合了我們接收的經驗,形成前後一貫的意義。一旦我們理解我們身處環境中的意義,我們就能理解我們該怎麼做、該做什麼,再隨情境變化。因著意識,我們才構築出了這個世界,不管是盆栽、建築、書、聲光都是意識吸納後顯化的結果。而世界萬物被意識所理解或呈現的形式就是資訊,不管是圖文還是影片,我們都經由體驗意會到了某些事。

頂輪的意識粗略分成兩種,一是理解世界的顯化,二是向外拓展到抽象層面。前者像是將注意力放在現實世界,形成認知意識。後者則是沒有特定目標,悠游於後設覺知,包容萬物。

個人意識的力量就是信念,依此改變外在的信念場而影響世界,像媽祖本來是普通人,經由眾人崇拜才成為某種意識體。相反於對外在的影響,意識也會影響內在對事物的解讀,進而形成你認知的世界。你認為世界是殘酷的,那麼世界就會是殘酷的。你認為世界是幸福的,那麼世界就會是和平的。遇事自然會這麼想。

然而事實是,世界是由萬物的信念場所構成,母型結構在一定時間內會維持原樣。普遍相信兩性平等的社會,在待遇上會是如此。然而如果只是一小群人這麼想,那麼兩性差異待遇仍會存在。

結論

第一篇很快地走過了七個脈輪,下篇我會綜合一些我看到的身心靈相關的知識結合物理世界介紹給大家,我們下回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