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生活雜談|一個義務役的近距離觀察:為何軍營裡總是新的不來,舊的又一直去?

報導者於5/9日產出一則報導,內容道出臺灣現役軍人面臨的各種矛盾與壓力,以及在面臨台海局勢緊張不斷驟升的局勢下,國防人力卻不停流失。當人力越來越少,卻因兩岸局勢緊張導致壓力越來越大,台灣的國軍系統面對如此景況似乎走入了一種無止盡的惡性循環。在這之中定有許多制度需要加以改革與完善,但不置可否的是,當務之急絕對少不了國軍人才挽留以及招募的問題。

 

筆者身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在經歷了近四個月的軍旅生涯後多少對軍人這份工作有些觀察,想以一個新鮮人的角度聊聊為何「成為國軍」與現代年輕的人願景走的越來越遠。




與現代價值矛盾的工作環境

在提出幾個比較微觀的個人觀察以前,筆者想先以更宏觀的角度「社會價值觀的轉變」開始談起。當代社會在資本主義的發酵下,社會不停地強調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背後講求的是一種個人競爭、一種自我認同、一種自主與我們父母那一輩所追求的價值觀已經相去甚遠。我們不再嚮往成為社會的一塊磚瓦,而是更加傾向成就自我,追求自由。


聽起來或許會讓一些不同世代的人感到不解甚至是反感,認為年輕人或是Z世代的新鮮人是草莓族,總是心浮氣躁無法沉下心來好好工作,只知道享福。然而,筆者卻認為恰恰相反,這種看似自由的價值其實更是一種透明的枷鎖。因為,這種自由其實源自一種不安全感,在這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的當代社會裡,昨日的成功可能在一夕之間就成了一場空,沒有人的成就意味著永恆,這種無限的機會與選擇讓我們必須習慣不停地變動,穩定反倒成了一種詛咒,「生於憂患,死於安穩」已然成了一種時代精神。

 

接著,我們再把話題聚焦到國軍這份工作上,說到國軍你會想到哪些好處?是服役滿二十年可退休、透明的升遷還是穩定的工作?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工作型態已經不再符合年輕世代(Z世代)的價值觀,二十年或許不算太遠,但對習慣變化的他們來說其實已經遠到無法預見,二十年後的社會還會有職缺能夠容下只有從軍經驗的自己嗎?他們也不得而知,所以只能繼續順應社會的變化,放任自己在真實的社會職場裡不斷吸收養分、追求成長。

 

根據上述可以了解到就宏觀的角度來說,投入國軍身份已經不再符合當代新鮮人的價值需求。然而,就某個程度來說其實國軍的薪水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的新鮮人來說也不錯,根據勞動部112 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結果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新鮮人薪資平均為3.5萬元,而國軍一個月3.6萬的月薪加上水電減免以及各種福利後,整體而言確實也不算太差,甚至許多人從軍4年後就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又為何總在招募新血時屢屢碰壁且又無法留住人才呢?以下將從微觀的角度講述幾個筆者服義務役時的觀察。



團進團出的團體生活

說到團體生活,各位應該都不陌生,小學、國中、高中這些團體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體會過,而軍隊生活無非就是這種團體生活的延伸,不過這種團體生活有何問題呢?為何筆者要強調團體生活這一點?

 

首先,在過去的校園生活裡我們是以學生身分和同儕們相處,這個團體裡沒有利害衝突的關係,最多也僅有那種因為成績比較出來的競爭關係罷了。但這在軍隊生活裡卻不僅僅只是如此。想像一下你今天做一份工作必須要近乎24小時都跟你的同事、上司綁在一起,如果是你,你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嗎?

 

此外,經歷過團體生活的人應該都能發現,無論是在哪個階段的團體生活,總會存在許多不一樣的人際問題,輕則有小團體出現,重則出現霸凌的現象,這樣的問題在軍隊生活裡也不少見。除了筆者在服役期間的觀察,在報導者5/9的深度報導中也提及了兩起霸凌事件,不得不讓人懷疑相關問題在軍隊生活中絕非是少數案例。

 

這樣的人際情況也會直接地反映在軍隊裡的工作執行、升遷等,筆者親眼看見過在軍隊中因為指令做錯而被當眾多次進行羞辱的志願役,以及兩個人在執行同一件工作時,僅因為和長官的交情差異得到不同的標準及態度,當一份工作被衡量的標準從專業轉移到人情,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感到不快。

 



人數銳減又工作量增加:薪水不夠好

公視新聞網(2023年10月8日)指出,2023年截至今年6月底,現役軍人只有15萬5218人,創下2018年度以來新低,而相關的專家指出志願役人數減少,除了跟少子化有關外,最為關鍵的原因是在留營率。而這也反映在了筆者在服役期間的一些觀察。

 

筆者在服義務役期間,若有機會和志願役學長或幹部閒聊時,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學長/班長,請問你之後四年到期會再續簽嗎?」倘若得到了否認的答案,筆者便會進一步追問其原因為何。最後我總共問了七位不願意再續簽的志願役士兵原因,最常得到的答案就是工作內容與酬勞不成正比(共五位),其餘則是有自己的理想想去規劃(共兩位)。

 

或許是礙於軍事機密的考量,筆者和這些幹部之間總很有默契的不會再進一步往下問工作內容的詳細情況。但在每日應該就寢熄燈的時間裡,我總會看到與自己同間寢室的幹部們仍挑燈夜戰,為自己的工作業務奉獻睡眠時間,在我記憶以來這位幹部幾乎都是12點才有辦法上床睡覺,然而夏季的部隊起床時間卻是5點半。

 

近年台海局勢緊張,台灣國防人力也因此拉下警鈴,相信在這之中更讓軍事人力增添不少壓力,面臨高工時的生活作息同時還得服從軍隊生活中的各種紀律:內務、服儀、集合時間、禮節,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量以及壓力下,換來的卻僅僅只有4萬元上下的月新,絕對也是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關鍵原因。


從報導者該篇報導中的圖表也能清楚地看見,2011~2021年國軍人員因工作壓力而自傷的人數就高達27位,相信這樣高壓的生活確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輕鬆地適應。

 


女性從軍是一條不停被拒絕的路

在2023年播出的《公視主題之夜SHOW》單集〈女生一起上戰場,好嗎?〉中,後備役女軍人摳尼指出自己在軍中的某些經驗。其中她指出自己曾自願站哨,卻因為對方擔心被督導而遭拒絕,她認為「談論軍事議題時,女性其實會有自我懷疑資格的感覺,我們在軍隊裡都是不斷地被拒絕的」。


筆者在新訓階段時曾遇過一位女性中士班長,她在較為閒暇的時間也曾和部隊分享自己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遭遇過的情況「很多時候上級會因為你是女生就覺得妳不行,即便妳再努力證明自己不比男生差,妳也是沒辦法被信任」在下部隊前,該位女班長也大方和我們分享,她也決定結束十多年的軍隊生活,因為她已經不想在不接受她的環境繼續努力,她覺得這一切都只是徒勞。


很多時候陽剛氣質強烈的軍隊環境對女性軍人而言生存著實不容易,加上不難發現軍中有很多高位的長官思維非常保守固化,除了對女性既有的性別框架外,對女性開一些蕩婦羞辱的玩笑也是屢見不鮮,不得不讓人對兵役制度下的性別多元發展感到堪憂。

 

台灣2021年整體的女性軍職人員約有2.6萬人,創下史上最高的紀錄,然而筆者卻認為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當大量女性開始成為軍職人員進入軍旅生活以後,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提高女性軍職人員的留營意願,而破除舊有的女性框架以及發揚多元性別認同也因此成了當務之急,否則即便吸收了足夠的人力以後卻留不住人才,也只能是空歡喜一場。

 

在兩岸局勢不斷惡化的狀況下,臺灣的國防人力成了眾人所關切的焦點,然而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國軍的招募卻總遇到許多瓶頸。起初,筆者在服役初期也曾經有想簽下志願役的衝動,但在各種各樣的觀察以及考量以後便默默地打消了念頭,直到今日看到報導者該篇精彩的報導,便決定把當初自己所考量以及觀察的點撰寫成該篇文章,期盼有朝一日國軍能夠漸漸改善各項問題,逐漸成為每個新鮮人職涯規劃的一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