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修心|智慧的書(上)|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raw-image

📘學習範疇

智慧的書(上)|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 智慧的書(上)|最後的叛逆|清醒後離開
  • 智慧的書(中)|不要開惡意的玩笑|內在的鍊金術
  • 智慧的書(下)|成為你自己的笑話吧|就是一個笑話

📖文獻筆記

思諸法如夢

「現象」是指你所看到的一切和所經驗到的一切。一切的經驗都是現象,它不僅包含已經存在的現象和夢幻世界內的客體之物,還包含意識層面的現象;它們可能是屬於世界的物體,或只是頭腦投射的對象。另外,它們還有可能是偉大的靈性經驗;你可能經驗到亢達里尼能量在體內升起;這只是一個現象,一場美麗的、甜美的夢,但歸根究柢都只是一場夢而已,你可能看見自己身上充滿光亮,但這光亮也只是一個現象。你或許看見自己心蓮綻放,體內傳出陣陣的芬芳——這也是現象。因為到目前為止,你仍只是觀看的人,而非觀看本身;你總是那個經驗者,而非經驗;你總是那個觀照者,而非觀照。

所以能夠被觀照、觀看和觀察的,都是現象。不管它是物質、心理或靈性的現象,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沒有必要加以細分區別。你只要記住很基本的一件事——能夠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夢幻。

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技巧。你可以開始練習;如果你行走在街上,觀想那些擦肩而過的人都是夢幻。觀想商店、商店老闆、顧客以及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夢幻。觀想那些一幢又一幢的房子、一輛又一輛的公車、火車、飛機,都只是夢幻。

馬上,你會很驚訝地注意到,某些重大的事情正在發生。每個片刻,當你觀想「一切都是夢幻」時,突然間,「我也是夢幻」就如閃光般進入你自我覺察的洞見裡。因為假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夢幻,那「我」又是誰?如果客體是夢幻,那主體也將只是夢幻。如果客體是假的,主體又怎麼可能會是具實的?不可能。

如果你視所有一切皆為夢幻泡影,突然間,你會發現某個東西從你身上滑落了——自我(ego)。這是放下自我唯一且最簡單的方法。試試看這樣的觀想方式,不斷地觀想。有一天,奇蹟會發生:當你往內觀看,你將看不見自我。

自我是幻想下的產物,自我幻想所見一切皆是真實的。如果你為了要讓自我可以存在而認爲客體是真實的,自我就只是個附屬品。假如你認為一切皆夢幻,自我就消失了。甚至如果你不斷地觀想一切皆夢幻,突然,在某一天夜晚的睡覺中,你會很驚訝地警覺到這其實也是夢幻一場。當這警覺的記憶一出現,夢就不見了。然後,你會經驗到前所未有、很矛盾卻有很大助益的體悟——你經驗到非常清醒卻又深層的睡眠。

一旦你因爲意識到夢,而看見夢的消失,你自我意識的品質將會有新的滋味。隔天你醒來將會有前所未有、全新不同的感受——它是一種新的品質。這將是你第一次的清醒,然後你就知道以前的每個早晨都是假的,因為以前你並沒有真正地清醒。一直以來,你持續地在作夢,不同的只是,在夜晚時候的你是閉著眼睛在作夢,白天的你則是張著眼睛。

夢因為意識覺醒而消失。突然間,你會在夢中變得有意識……而且要記住,意識和作夢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意識若覺醒,夢幻就會消失。當有一天你在睡夢中變得有意識,隔天清晨對你而言將會是無可比擬的重要,因為你以前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你的眼睛是如此清澈、透明,周遭事物看起來是如此令人陶醉、如此五彩繽紛、如此有生命。你甚至可以感覺到石頭的呼吸、悸動和心跳。當你變得清醒,整個存在的品質就改變了。

我們活在夢幻裡。甚至當我們自認是清醒時,我們其實是昏睡著的。

第一步驟:物體失去其客體性。第二步驟:主體失去其主體性。然後,你就超越了。當客體、主體都不再重要時,剩下的又是什麼?是超越的意識:菩提心——只是觀照,沒有「我」或「你」,只是鏡子反映出原本的面貌。而神性其實就只是本來的面貌。


觀心性無生

往內在深深地觀看。盡所能地搖撼自己,讓自己全然地警覺。讓自己清醒過來,仔細地看一看,你會開始放聲大笑,因為你看到自己從來就不會出生,未來也將不會死去。

這是不生不死的意識。它一直都存在著,它是永恆的,它是無始無終的。而你卻是如此害怕死亡、害怕變老、害怕生命中一千零一件事情!然而,一直以來,一切都是夢幻,什麼也不曾發生過。

了解到這點,人們會不禁莞爾或開懷大笑。因爲你的生命到目前為止,一直是荒謬的。然而,你心中竟懷著不必要的恐懼和貪婪,你竟承受許許多多不必要的苦難,你發現活在自己創造的惡夢中。

然後,你就會從悲慘、痛苦和煉獄中解脫。


對治亦自解

現在,不需要檢視,不需要記憶,不需要記住一切都是夢幻。一旦你在舌尖上初嘗到意識,馬上放下!因為頭腦非常狡猾,它會開始告訴你:「看,你和以前不一樣,你不再是那麼普通,現在,你非常優越。你達到了,你成為佛陀了,你開悟了。這是所有人類的目標,一百萬個人裡面只有一人會達到,你就是那最稀有的。」

頭腦會告訴你這些甜美,卻沒有實質意義的話。於是你的自我出現了,你會開始覺得自己非常好,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神聖。你會感到自己非常特別,非常有靈性,非常地聖潔。如此一來,一切都白費了。執著法門,惡疾又再度回來了。

一個人需要非常警覺地知道何時該放下。一旦你達到某個階段,馬上放下那個達到的方法。否則你的頭腦會執著,並且很邏輯地對你說:「重要的就是這個法門。」


道體住賴耶

如果你放下法門,很自然地,就會自身安在。頭腦總是牽掛、執著,它不允許你安住自身,它讓你留戀在某些不屬於你的事情上——那艘船。

當你不執著,當你放下所有的船筏、所有的途徑以及所有的夢想和渴望,你其實哪裡也不用去。輕鬆自然會發生。想一想「放輕鬆」這個字眼:安住自身——你已回到家。


中間修幻化

阿底峽對門徒的狀況非常警覺。他知道安住自身的經驗在開始時是非常短暫的。某個時刻你感覺輕鬆自在;某些時候卻又感受不到。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定是如此——某個時刻你感覺生命充滿未知和奧秘,然後這些感覺不見了。有時候生命充滿芬芳,當你開始尋找,卻又不見芬芳的踪跡,不知道它去了哪裡。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瞥見。慢慢地,這感覺愈來愈清楚,愈來愈安住。然後,慢慢、慢慢、非常慢地,它永久安住。在這之前,如果你視它為理所當然,那就錯了。因此,阿底峽說:「中間修幻化……」

當你靜坐一段時間,你會瞥見,然後這瞥見會消失。所以在這段空檔,你要如何自處呢?

在瞥見與不見的空檔,視所有的現象爲幻象。

在空檔時,繼續使用法門。而當你進入深深地靜心,當覺知愈來愈純淨,當覺知到達完全純淨的片刻——放下法門、拋下方法、忘記它們,讓自己安住、讓自己存在。

在靜心、喜悅、空無、純淨、存在的空檔時,謹記萬事萬物皆夢想,要謹記現象即幻象。不斷地練習這個法門,直至身心永久安住。

到這段經文爲止,是他跟從第一位師父——達摩克爾諦所學習到的經驗——空無。下面這段經文,則是來自第二位師父——達摩拉克旭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空見得解脫,餘修即為此。—《釋量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