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市生活與消費文化、食物與飲食文化、醫療與身體等。一日小旅行的內容,通通都有。

    想要學習台灣老文青的生活散策

    這本一定要收,因為蔣竹山已經把所有關於新文化史前行研究者的精華彙整,加上創作者日記的第一手補充,完整了城市之間的文青日常散步風景。可以說是一本日治台灣深度旅遊手冊,也可以說是介於學術論文與科普書之間的一種新文化史研究成果書寫。

    關於書寫語言,一定要先岔個題,我會一輩子記得文史作家陳柔縉帶來的好作品,為我們開啟解讀日治時代常民生活史的新鮮與創意。同樣都是台灣日日新報的資料,她擷取重現的常民生活,是時髦摩登的文明體驗,是跳脫學術研究的語言,開啟了我們對於日治時期文明生活體驗的解讀角度,研究者也從此發展出一條介於學術與大眾的研究者路徑,用學術研究的資料厚度,轉譯成可受到非學術讀者可讀的作品:畢竟,研究本身是常民的日常生活,若只有學術研究者可讀,就太可惜了。

    從文青日記重現日常生活

    蔣竹山以日治時代的文學創作者、報社記者、地方仕紳等人的日記作為根底,爬梳黃旺成、吳新榮、林獻堂等人的日常軌跡,並結合《臺灣日日新報》、《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聯合報》等報刊資料,以及前行研究者,將城市的生活脈絡架構的更完整,以及增添許多古今對照的意義性。

    圖書定價值早一百年前就發生過了

    特別有感的列舉其一,就是作者翻到台灣日日新報一九二七年的一則報導,談到台灣書籍商組合為了鞏固地盤,約定書籍價格定價販售,不得減價也不得附贈品變相打折,引起內地書籍商組合的不滿與抗議。

    (雖然本書沒有深入探究,有興趣者,可再延伸閱讀研究者蔡盛琦的相關研究)

    黃旺成也很愛喝杏仁茶

    杏仁茶在一九二0年代就出現在台灣小吃之中,無法追究來源,但黃旺成超愛,日記常常看見他一早起來就喝杏仁茶當早餐,

    古早味的天然做法就是杏仁、米、麥芽糖、水下去熬煮,因為加了米的濃稠飽足,若要再講究一點,再買個油條配,的確就是能夠填飽胃的早餐。

    之前朋友推薦的原杏杏仁茶消失之後,讓我落寞好一陣子,直到最近我發現驚人好喝的,北埔老店竹光杏仁純,真的好喝,多了一個買伴手禮的好推薦!

    林投帽是菁英流行指標

    至於書名的林投帽,又稱巴拿馬帽,非常流行世界的款式,也是台灣帽類出口的大宗。純手工的林投帽、大甲帽,成為振興地方經濟的重要產業,從監獄開始的代工,到新竹地方婦女的手工副業,從在地生產到出口外銷,再到產業沒落,結合了消費文化的歷史考據,也是一條很有意思的微觀路徑。

    對於新文化史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還有其他路徑可供選擇:

    第一章 日常:都市生活╱一九二○—一九四○

    第二章 觀看:博覽會時代

    第三章 製作:臺灣物╱物產與世界

    第四章 感官:物的日常影響

    第五章 移動:戰時體制與戰後日常

    結語 國家、制度與日常生活:近代世界中的臺灣

    「本書所探討的五種視角(日常/觀看/製作/感官/移動)下的物與物產,透過這些細微的例子或許可以說明近代台灣的都市化過程與消費社會的誕生,特別是一九二0至一九四0年代是高峰,說這個時期是物質打造的近代台灣史也不為過。」

    雖然章名都有點論文,但還是有很多有趣的物品脈絡藏在裡面,像是味素的在地化與全球化(好論文可是主題好好玩)、物產與全球連結下的發展歷史,見微知著,這也是研究微觀史的重大精彩之處。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蔣竹山|時報出版|202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馬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