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換個角度看見不一樣的《台灣巷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Canva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Canva


這篇介紹不會寫太多,但不代表這是一本不推薦的書,主要是因為《台灣巷弄》是一本以圖為主的書籍繪製著臺灣人記憶,文字在這本書發揮不出太多的作用,插畫以車作為載體風格走復古+印章的路線。

每一幅插畫的細節精緻描繪出屬於這塊土地的生命力,這些記憶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些都將永遠保存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這點也與之前介紹過的《街仔路採集誌》有所區別,《街仔路採集誌》比較像是一本動物圖鑑,會用大量的文字去紀錄充滿在生活中那些台味的創意與巧思,這兩本都是透過藝術來記錄臺灣文化的好書,發掘出許多我們不在意或尚未被記錄的文化風景。

平凡造就獨特

「台灣多樣。有讓外人無法摸透的複雜,也有最原始的簡單。」

本書有六個章節,分別為「台灣巷弄」、「台灣夜市」、「台灣字號」、「台灣節日」、「台灣傳統」、「台灣呷飽」每一篇都非常的在地。

整本書中我很喜歡的是「台灣巷弄」這篇章,紀錄那些充斥在每個臺灣人生活中的事物,有垃圾車的音樂、檳榔攤、24小時營業的商店、播放修理紗窗紗門音效的車子和機慢車兩段式左轉。

這些我們都見慣的每一件小事,其實不少是臺灣獨有的文化我也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才去查「機慢車兩段視左轉」的資料,才發現台灣的「機慢車兩段視左轉」也是一種全球獨創。

而幾乎每天都會出現的垃圾車的音樂離不開「少女的祈禱」跟「給愛麗絲」的原因眾說紛紜,但也因為這些種絕無僅有的設定,那怕在未來有一天被改變了,也會永遠留在我們臺灣人的歷史與記憶中。

而在「台灣夜市」這篇章,讓我這個多年去夜市只吃美食的人不玩遊戲攤位的人,學習到了如何套圈圈的技巧,原來不只是胡亂的拋而是要鎖定目標後,將圈圈拋擲出去的力度與高度控制得宜才有機會抱回想要的獎品。


結語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有外國的朋友來臺灣玩,我該如何介紹臺灣的特別之處給對方知道,但面對眼前一層不變的事物,又會覺得好像沒什麼值得介紹的地方,好像什麼都比不上別的國家,沒有歐洲國家的特色建築與風景,也沒有日韓盛行的流行文化。

可以引以為豪的美食又與我們的亞洲鄰居們在飲食有相似之處,好像一切都卡在一個不上不下,什麼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

而這本書告訴我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造就出一個擁有自我特色的國家,這讓我想起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正式最獨特的不同之處。

舉例來說,同樣都過農曆新年在台灣、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融合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各自的儀式慶典,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習慣,這何嘗不是一種專屬的文化特色?


  • 有興趣想購書的可以點這裡>> 紙本書

最後感謝看到這裡的你,更多每週都會更新的文章都放在個人網站。

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小額贊助,讓我能持續創作,產出更多優質的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梧椿|生活存檔
148會員
93內容數
創作的主題分享與介紹書籍、影視作品、電玩遊戲、職涯經驗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梧椿|生活存檔的其他內容
2024/10/28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探討青少年的內心世界與複雜的家庭關係,曾經也是少女的吳依光以為自己活下來了,然而真的活下來嗎?還是只是逃避現實免於再次受傷?
Thumbnail
2024/10/28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探討青少年的內心世界與複雜的家庭關係,曾經也是少女的吳依光以為自己活下來了,然而真的活下來嗎?還是只是逃避現實免於再次受傷?
Thumbnail
2024/05/18
人類是真的很有事,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常常做出一些愚蠢的選擇,偏偏人類擅長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痛,歷史也因此不斷重演。
Thumbnail
2024/05/18
人類是真的很有事,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常常做出一些愚蠢的選擇,偏偏人類擅長遺忘好了傷疤忘了痛,歷史也因此不斷重演。
Thumbnail
2024/05/07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2024/05/07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專訪「老貓」陳穎青 與一般自行車旅遊書不同,《探路臺北⸺大臺北公路車深度旅行》的作者「老貓」陳穎青,以主題來決定騎車路線,在「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架構與概念下,運用單車踏查,走讀雙北,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本期特別邀請老貓,分享他如何在騎車的過程中, 發現臺北城的興起,淡水河的史詩
Thumbnail
——專訪「老貓」陳穎青 與一般自行車旅遊書不同,《探路臺北⸺大臺北公路車深度旅行》的作者「老貓」陳穎青,以主題來決定騎車路線,在「整個臺北都是我的博物館」的架構與概念下,運用單車踏查,走讀雙北,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本期特別邀請老貓,分享他如何在騎車的過程中, 發現臺北城的興起,淡水河的史詩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小學放暑假時,總會搭乘藍皮對號快車去「下港企頭」,車頂架著一個綠色大風扇轉呀轉,我總喜歡趴在上下開啟的玻璃窗台,沿途欣賞車外呼嘯的景色,張開嘴迎接不時灌進來的風,啊啊大叫著。忘記數過幾次烏漆嘛黑的山洞,轟隆隆進入隧道前要先拉下窗戶,免得變成臉上一層灰的小黑貓。就這樣從北部一站一站的晃著,開始迎接期待
Thumbnail
#yo獸吃書 光是為了讓火車能繞駛臺灣一圈,我們便花了100年。 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是每天通勤的族群呢?每天搭乘的運輸工具裡有火車、捷運、高鐵等鐵路用具嗎?讓我們小小的一起回望過去歷史裡的人們都是如何移動的吧! 在火車的軌道鋪設之前,南北的交通都是仰賴著船運,在19世紀末,要從台北至台南可是要先坐船到
Thumbnail
#yo獸吃書 光是為了讓火車能繞駛臺灣一圈,我們便花了100年。 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是每天通勤的族群呢?每天搭乘的運輸工具裡有火車、捷運、高鐵等鐵路用具嗎?讓我們小小的一起回望過去歷史裡的人們都是如何移動的吧! 在火車的軌道鋪設之前,南北的交通都是仰賴著船運,在19世紀末,要從台北至台南可是要先坐船到
Thumbnail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Thumbnail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Thumbnail
【離岸風力發電】 來新的海邊工作也兩個多月,每天最有印象的就是佇立在海邊的風車。這風車屬於台電的離岸風力發電,相關知識可以參考,「再生能源知多少-風力發電」。 【騎乘單車】 每每一到假日,在任何的道路或景點都可以見到騎乘單車的人,這也讓我聯想到2007年的一部電影「練習曲」。 記得電影的內容是,為了
Thumbnail
【離岸風力發電】 來新的海邊工作也兩個多月,每天最有印象的就是佇立在海邊的風車。這風車屬於台電的離岸風力發電,相關知識可以參考,「再生能源知多少-風力發電」。 【騎乘單車】 每每一到假日,在任何的道路或景點都可以見到騎乘單車的人,這也讓我聯想到2007年的一部電影「練習曲」。 記得電影的內容是,為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