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模仿螞蟻的蜘蛛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在自家房子裡看過一種小蜘蛛,牠們體型嬌小,直徑很少有超過一公分,並且移動時幾乎都是用跳的。如果有,那恭喜你家住著的是現在最受歡迎的寵物蜘蛛之一,蠅虎。 蠅虎其實是一大群蜘蛛的統稱,牠們被稱為蠅虎科,又因為以跳躍為主要移動方式之一,因此又被稱為跳蛛。蠅虎家族十分龐大,目前已被命名的物種就有六千多種,台灣亦有41種蠅虎分佈。 前面提到蠅虎常以跳躍作為移動方式,不過蠅虎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所以總有一些例外存在,所以這次就來介紹不跳躍的蠅虎吧。

擬態

擬態與前幾篇文章提到的反影偽裝一樣,都是生物的一種偽裝策略,只不過反影偽裝是針對環境的光線來偽裝,而擬態則是對其他生物的模仿,比如很多有毒生物會用鮮豔色彩警告捕食者:我有毒。 因此也就會有一些無毒生物也混雜其中演化出鮮豔體色欺騙潛在捕食者:我也有毒。 擬態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 貝氏擬態,無害生物模仿有害生物,假裝自己也有害,上述的例子就是貝氏擬態。 穆氏擬態,有害生物互相模仿,當捕食者攻擊任何一種生物,都會從中認識到這種形態有害。 進攻性擬態,捕食者模仿無害生物,吸引其他生物靠近再做捕獵。 這次本文中的主角就是以貝氏擬態模仿成螞蟻來規避掠食者。

登場角色

科氏翠蛛(照片提供:Darla)

主角(模仿者): 科氏翠蛛 Siler collingwoodi 配角(被模仿者): 雙色突胸家蟻 Meranoplus bicolor 亮胸舉尾家蟻 Crematogaster egidyi 扁琉璃蟻未定種 Technomyrmex sp. 江華棘山蟻 Polyrhachis Jianghuaensis 黑棘蟻 Polyrhachis dives 對照組(沒有擬態的跳蛛): 眼鏡黑條蠅虎 Phintelloides versicolor 大boss(掠食者): 唇鬚孔蛛 Portia labiata(也是蠅虎) 布氏角跳螳 Gonypeta brunneri 發生地點: 仙丹花 Ixora chinensis 滿福木 Carmona microphylla

本文

科氏翠蛛是一種色彩鮮豔的蠅虎,牠們分佈在緬甸、越南以及中國海南等地,這種蜘蛛有一點很特別,就是牠們移動時會模仿螞蟻。 牠們舉起前足偽裝成螞蟻的觸手,並且還會學亮胸舉尾家蟻抬起腹部,而且牠們移動時也不像其他蠅虎用跳的,而是全程行走移動,為此科學家為了弄清楚科氏翠蛛的舉動是出於何目的,從海南等地採集了科氏翠蛛以及與其同生境的五種螞蟻,兩種掠食者、用作對比的非擬態蠅虎和兩種常見的棲息植物,來進行研究。 首先是色彩鮮豔,雖然說科氏翠蛛的移動方式似乎才是本次研究的重點,但是色彩鮮豔這點也同樣令人在意,為何科氏翠蛛會擁有這樣的體色?求偶?還是也有其他目的? 科學家針對這點特別從兩種掠食者的視角來觀察科氏翠蛛與眼鏡黑條蠅虎的隱蔽性分別為何。 其中唇鬚孔蛛擁有彩色的視覺,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科氏翠蛛躲藏在牡丹花上面,唇鬚孔蛛將難以發現科氏翠蛛,而滿福木就沒這個隱蔽效果,至於眼鏡黑條蠅虎則不管在哪種植物上都沒有隱蔽效果。 而布氏角跳螳看到的則是黑白畫面,所以只能感受到光線強弱,不過科氏翠蛛在牡丹花上的光線強弱差異比起眼鏡黑條蠅虎更小,所以同樣具有隱蔽效果。 因此基本可以斷定科氏翠蛛的體色具有規避掠食者的效果。 接下來是移動方式,針對這點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 結果顯示唇鬚孔蛛明顯有規避螞蟻的傾向,並且在全部實驗模擬當中,都沒有嘗試攻擊過螞蟻,至於科氏翠蛛,雖然有被唇鬚孔蛛觀察評估過,但被觀察時間明顯少於眼鏡黑條蠅虎,在這些實驗當中,唇鬚孔蛛一共發動了五次攻擊,並且都是針對眼鏡黑條蠅虎。 而布氏角跳螳就沒顧慮那麼多了,不管是螞蟻,科氏脆蛛還是眼鏡黑條蜘蛛,布氏角跳螳全部通吃。 為何兩種掠食者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是體型的關係,唇鬚孔蛛的體型並不比被掠食者大多少,因此很容易受到螞蟻的大顎以及蟻酸等化學物質攻擊,而螳螂要遠比這些獵物大的多,因此並不懼怕螞蟻的攻擊。 在本次實驗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首先是研究人員發現科氏翠蛛並沒有模仿單一螞蟻物種,而是與各種螞蟻都有些相似的中間步態,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可以讓科氏翠蛛展現出多種我很難被吃的模式,從而使其更能適應不同環境的改變。 再來研究人員評估了五種螞蟻的不易食用程度,結果顯示出,體型更大且全身長滿刺的江華棘山蟻與黑棘蟻是最難被吃的,而雙色突胸家蟻與亮胸舉尾家蟻則是最不難被吃的,但是科氏翠蛛的模仿卻更偏向雙色突胸家蟻、亮胸舉尾家蟻與扁琉璃蟻未定種,研究人員則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被模仿的三種螞蟻體型較小與科氏翠蛛更為接近,科氏翠蛛模仿的也會更相近,除此之外這或許也跟螞蟻本身的分佈範圍有關,分佈越廣泛也代表越容易與科氏翠蛛相遇,並讓科氏翠蛛模仿。


最後

以上實驗結果說明雖然科氏翠蛛的擬態無法規避所有掠食者,但對於減少被捕食風險依然很有幫助,而這將大大增加科氏翠蛛在野外的存活率。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會使用更符合野外環境的裝置來進行實驗,以此達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並且科氏翠蛛的體色是否受到性選擇與自然選擇的共同驅動這也是未來需要探討的一個題目。 作者:白稜 參考資料: Zeng, H., Zhao, D., Zhang, Z., Gao, H., Zhang, W., (2023). Imperfect ant mimicry contributes to local adaptation in a jumping spider. iScienc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