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住房自由的人生
作者:張金鶚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
筆記:
書中闡述了許多作者對於房地產的見解,以及其身為學者所做的一些學術研究。作者認為大數據分析已是這個時代的潮流,所以透過大數據運算、人工智慧技術、地理資訊系統及精準的定位分析而估算出合理的房價,可為消費者在購屋時帶來助益。
1.作者提出的購屋五大元素:a.時機b.區位c.產品d.管理e.價格。作者認為如果是購屋自住,以上五大元素考量的優先順序為:產品→管理→區位→價格→時機。如果是購屋投資,其優先順序則改變為:價格→時機→區位→產品→管理
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宣示的居住品質原則,包括了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與寧適性。作者據此進一步將良好的居住品質細分為a.好空間b.好格局c.好景觀d.好方位e.好管理。
3.國內第一個不動產即時估價系統─好時價(www.houseplus.tw)。作者起心動念成立此平台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讓台灣的房價資訊透明。此平台和一般的房屋租售網的最大不同,在於好時價拆解時價登陸列載的各種資訊,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運算分析,位使用者估算合理的房屋即時價格。
4.房屋的室內空間、附屬空間、社區公設及停車空間,對住戶來說,其使用效益並不相同,其價值也應有所不同。就住戶觀點,公設空間效用明顯低於室內空間,因此公設價值應該較低,但是不至於完全沒有價值。所以作者建議公設部分可比照停車位分開登記、分開計價的方式來處理,解決長期以來為人詬病的虛坪價格問題。
5.書中提到抗拒高房價下跌最不可忽略的背後原因,很多是來自既得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加上傳統「有土斯有財」的價值觀,使大眾將房產視為投資賺錢的工具,將其嚴重「商品化」產生的後遺症。
讀後感:
書中提到一位目前在台灣居住的德國人,對於台灣年輕人普遍買不起房子感到很新奇。在德國很少人買房,大部分是用租的,因為德國政府認為讓人民有房子住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所以德國政府有規範房東,除非有重大原因,不能任意趕走房客,也不能亂漲房租,否則會面臨刑責。
這個真的和台灣很不一樣,在台灣,租約到期後,房租漲價及續不續租是房東的自由,房客若不願接受漲價,或房東通知不續租,那就只能搬走,政府並沒有介入去干涉這些部分。而且在台灣,老人其實比較難租到房子,因為房東擔心老人家在租屋處離世,所以幾乎都不肯租屋給老人,這個狀況在日本也是一樣的。況且在台灣,需要租屋的老人通常都比較貧窮(有錢的老人在年輕時基本上都有買房子),所以在很難租到房子又貧困的情況下,只能免強找到破敗的租屋處,很多其實都是違建,住房災害的新聞時有所聞。所以我很好奇德國老人的租屋情形,是因為政府保護而得以租到房子?抑或是德國房東並不像台灣這樣排斥老人?
另外想就書中提到的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分享一些想法。其實在先前看過的一些書中,像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以及【富爸爸,有錢有理】,這些作者都有簡單提到他們手中握有房地產這項資產。我記得很清楚,【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特別強調「不要等著買房地產,而是要把房地產買起來等」。我想說的是,並不是台灣或是華人社會才有「有土斯有財」這個觀念,我想全世界各國的房地產投資者,應該都有這樣的觀念,只是他們或許沒有這樣一句諺語,畢竟靠房地產致富的不是只有台灣人或華人,所以推升台灣房地產高漲的原因,「有土斯有財」這個觀念我覺得只占了一小部份的原因。
張金鶚教授及許多有良心的房產專家,都大聲疾呼勿將房地產「商品化」,而應該回歸自住需求。但是在資本主義的浪潮下,大眾內心所渴望的絕對不是只是夠用的金錢就好,大家都希望所擁有的金錢財富越多越好。而且在眾多理財書籍中,這些富人作者時常提及他們從房地產所賺取的超高額報酬,房地產絕對是他們資產配置中的標準配備,而閱讀這些書籍的讀者,當然會模仿富人的賺錢模式,把房地產納入投資領域。即使大部分購屋者為自住,但是當大眾都想賺錢,屋主對於房產的自住和投資比重會並駕齊驅,更不用說投資客的投資比重凌駕於自住之上,兩者加乘,投資比重還是遠遠超過自住,房價高漲似乎也不難理解。
最後來談談房地產有利於富人節稅,這邊要談的是遺產稅。不動產的遺產時價,是用公告土地現值加房屋評定標準價格來估算,而公告現值通常都比市價低很多,所以對富人來說,花2億元購買的房子,遺產時價估算出來可能只有1億,大大降低了遺產的估值,達到避稅的效果。所以對富人來說,房子有沒有人住根本不要緊,重點在於房地產既保值,後代繼承時課徵的遺產稅又比較少,理所當然地會多買一些房子,避免財富縮水。
其他還有許多大眾所熟知,造成房價高漲的原因,像是全球資金氾濫造成通貨膨脹、貸款利率低廉、土地稀缺…等。這些因素再加上許多人都想在房地產賺一筆,倒也不難理解房價為何易漲難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