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從《快思慢想》到保守主義

英文書名:Thinking, Fast and Slow
簡體譯名:思考,快與慢

作者:Daniel Kahneman 丹尼爾·卡尼曼

  1. 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得主。
  2. 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對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3. 著有《快思慢想》、《雜訊》等書,探討決策過程中的非理性行為及系統性偏誤。

  上次輪到我主持讀書會時,剛好是查理·芒格去世,所以我選讀《窮查理寶典》,結果這次快輪到我時,丹尼爾·卡尼曼在今年3月去世了,想到書架上那本放了幾年的經典之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還沒拜讀,這次讀書會就挑戰這本書吧!


  丹尼爾˙卡尼曼於2024年3月14日逝世,身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卻是位心理學家,開創行為經濟學這個學派,而《快思慢想》是其經典之作,無數書籍曾引用、發源自此書,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許多台灣讀者聽到這本書,第一個可能會想到:「爛翻譯!」因此,當年我直接買了英文版紙質書。可是,買書容易,讀書難,這點相信許多人都有共鳴,買回來後,這本書被我束之高閣。多年之後,藉讀書會之契機,花了兩個月我終於讀完這本書。


  解讀這本書的文章、影片,甚至書籍很多,我就不再班門弄斧,不額外介紹書中的知識點。以下主要是閱讀時產生的想法。此外,這次讀書會有製作簡報,有興趣可看看:快思慢想

  在《快思慢想》中,卡尼曼透過日常生活的現象和大量實驗結果,揭示人類的決策與選擇有很多不自覺的偏誤。書中在開頭引入系統一和系統二兩個大腦的工作模式,這也是書名的由來:系統一是快思考,是我們的直覺、自動運行無法關閉,常常依靠第一印象和腦中可取得的記憶、身體感覺。系統二則是慢思考,主要角色是邏輯、分析,但是很懶(因為太耗費能量)。書中第二大重頭戲是提出Prospect Theory(前景理論),傳統經濟學的中理性人假設,簡直和我們是不同的物種,我們天生厭惡損失,在獲得和損失兩個方面,感覺上的價值是不平等的,因此面對不同的局面,我們的選擇、風險偏好也會不夠理性。最後,我們的自我感覺、評價與容易受記憶影響,記憶自我有兩個特性:過程忽略、峰終定律。體驗自我與記憶自我的"利益"可能不一致,但我們決策卻更多依賴記憶自我的判斷。

  說到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更加理性、善於邏輯分析?我們常常覺得「自我」是正在思考中的自己,遇事會分析,選擇最有利的結果,我們覺得我們是「系統二」,我們是「理性經濟人(Econs)」,但我們不是,我們只是在爬蟲腦之上再加裝了前額葉,我們其實更多的受「系統一」影響,我們並沒有那麼理性,我們只是「人類(Human)」。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決策都是系統一拍板決定,而不是經過系統二的深思熟慮。最近我在看羅振宇的《文明之旅》,在《西元1003年:為什麼不聽建議,也是一種好策略?》中提到宋朝宰相李沆(後世尊稱為聖相)的特點:「不接受提建議」,理由有二:「他們不行,提什麼意見⁠⁠⁠?」「現在挺好的,提什麼意見?」,標準的保守主義,蕭規曹隨。先不說提建議的人是不是基於個人利益出發,即使出於大局著想,所謂的「都是為了你好」,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看不到事情全貌,因此建議不一定是好的;社會、國家是個複雜網絡,牽一髮動全身,很多決策在紛雜的正反回饋關係下,無法取得預計效果,更常常引發蝴蝶效應,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快思慢想》中的重要概念:WYSIATI,What you see is all that is,所見及全貌)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有限,只能看到社會的一部分,不可能從每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又受限於大腦思考本身的缺陷,我們的決策往往不夠完善。在這集《文明之旅》中,羅振宇是這麼介紹保守主義的:

保守主義的出發點是「不信任」,對人類理性能力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人類社會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沒有任何人的智慧可以洞察它運行的全部規律。局外人,能看到一項變革帶來的好處,但是往往看不到隱藏的代價。

  保守,這個詞一開始聽起來有點負面,因為在現代社會中,我們鼓勵積極、開放和創新,過於保守的人總是會被形容為猶豫不決、想太多不行動、錯失良機。然而,保守主義也有其優點。許多傳統作為,尤其是法律,經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累積,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如果我們的決策方式不如我們想像中不可靠,隨意修改規則,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和困擾。

  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只看到大象的一部份就貿下結論,是多麼的荒謬,我們在嘲笑故事中的盲人之餘,卻忘記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盲人:我們無法看到社會全貌,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思考角度和心情。不同角色和職業的人,他們的生活和經歷我們難以理解和體驗。看《快思慢想》這本書時,我認識到我們的思考並不如想像中完備,我們不如想像中的聰明,保守主義或許有其必要性?

  現在流行有問題就問一下ChatGPT,就保守主義的這個想法,我和GPT討論一番,最後它說,保守主義有穩定、減少風險、信任經驗的優點,但現在社會和科技不斷發展,過於固守傳統可能無法更好的適應變化。很多改進都是通過挑戰現有制度而實現的,所以我們要在理解人類思考侷限的前提下,更好的利用系統二,在決策中充分考量可能的偏誤(Bias),改善決策品質。(完整問答可參考:ChatGPT保守主義)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Invert,alwaysf invert.)
查理˙芒格多次引用德國數學家Carl Jacobi這句話。

  還記得《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的檢查清單嗎?查理是個講究決策衛生的人,他建議決策時要有清單逐一檢查,避免人為失誤,書中重點提到了幾個重要學科的思維模型清單,以及人類容易誤判的25種心理狀況,查理還會蒐集人物/企業的失敗案例編列成檢查清單。為什麼要列清單檢查?因為我們拍腦門的直覺易有偏差,透過清單檢查、決策,或是透過公式評估,可以把決策速度慢下來,啟動系統二。在過度自信、驟下結論之前,我們先反過來想,如果計畫失敗了,可能有什麼原因?有什麼證據可以反駁我們的結論?在過去的類似情況中,有哪些失敗的案例?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驟下結論Jump into conclusion皆是《快思慢想》中的重要章節)

  卡尼曼也說,我們無法關閉系統一,失去系統一我們也無法生存,但我們可以理解大腦的侷限,在重要的時刻慢下來,自主啟動系統二,檢查可能的錯誤,這很困難、反直覺,也很累,但是效果是值得的。在我們充分了解全局後,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依賴系統一,什麼時候應該主動喚起系統二,在快思、慢想之間游刃有餘地切換,才能充分發揮我們大腦的能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快思慢想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快半拍成長日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