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林楷倫《雪卡毒》|讀後隨筆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收錄者多半是文學獎作品,甚且毗鄰標題處就標上了是幾年何屆的什麼獎項。實際閱讀也確實是標準的文學獎作品,具有相當符合刻板印象的特色:晦暗的走筆基調、典型社會寫實風格、撲鼻的本土氣,以及不免俗幾句性意味的描述或玩笑,亦不免俗地寫欲望。


書中營構的世界觀以魚,抑以海為核心。釣客、載釣客的泡綿船、用於賺取放生金的鱉。倒未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試想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此密切相關,始能建構這般立體鮮明的景物,與其中活動的人跡。港口的黏膩鹹味、撲鼻而來的魚腥,以及或者昏暗難當,或者過度鮮豔的光影。


可總以為核心是極其相似的。有種執著,有種離不開的桎梏,而常是被認為失敗的、社會之期待所不容的。〈溪底無光〉裡戒不了賭的主角。〈河分雨流〉中沒有母愛的女人。興許可以市井小民四字概括之,可又具體昭現「每種不幸都不同」的理論。


〈返山〉的題材不算罕見,但私以為切入點與塑造方式是相對特別的。主角是漢人礦工與原住民的孩子,在部落與礦業公司之間立場反覆。出色的是作者未極力將主角指為一名受害者或所謂弱勢,卻可以清晰讀到主角掙扎求生的痕跡。主角不恥於實行旁人斥為卑鄙之事,但也理直氣壯,教人以為心生憐憫方是輕視主角的反應。對於部落孩子趨之若鶩前往都市的習性,作者亦給出了甚是犀利的註腳──「怎可能全部模仿如同土生土長,我們都長成拼裝歪扭的模樣」。


此外,鮮明的意象貫串每一篇故事。〈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之「紅色」象徵繁榮、象徵台灣本島,或近乎紙醉金迷的享樂。個人很中意「在紅色燈光照射下,失去原本的顏色」的敘述。明明整體行文是直白乾脆的,卻在核心外圍裹覆層層修飾,令人無法忽視文學性與作者深厚的實力。


實際上並非喜好範疇,但著實可以理解得獎的原因。即使不談符合現時趨勢的部分,作者塑造「個體」的功夫也相當了得。即使登場人物俱安置在相似的海風吹拂下,其舉手投足、言行舉止均有極鮮明的特徵。就算不刻意記也能清楚分辨每個人的性格、生活,與他們存在的渺小時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閱讀心得、簡單評論。 主觀看法多,盡量不劇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