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金剛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導讀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raw-image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知凡夫心;如來有天眼,知天人心;如來有慧眼,知二乘人心;如來有法眼,知菩薩心;如來有佛眼,證真實心。佛眼圓通,一眼攝五眼,一心攝若干心,一體同觀,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

《金剛經宗通》曰:「前云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所重在佛眼也。佛眼者,四皆殊勝,佛眼之外,無別四眼。如來知見無二,故前說五眼,後說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以眾生心皆真心所現少分之法。如來證真實心,豈有諸妄而不睹耶?故能通達無我法者,正與如來真心相應,所以能悉知悉見也。」

承上,「眾生心皆真心所現少分之法」。眾生心是因緣生法,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妄心生滅不斷,故而生死流轉。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其本然之真如法性,法性實無有生也。無生是實,生是虛妄,所謂一切法,畢竟無生,即是實相,是涅槃之真理。佛離一切相,覺了法性無生,照了諸法實相,於爾所國土中,遍知眾生心心數法,畢竟無生,是「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此是如來知見,故云如來悉知也。如來知見即是如來真智,是名大圓鏡智,《三藏法數》云:「大圓鏡智,謂如來真智,本性清淨,離諸塵染,洞徹內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察萬物,無不明了,是名大圓鏡智。」其中,「大」是遍虛空、盡法界,無形無相,無有邊際的大;「圓」是功德圓滿而無缺;「鏡」是內外明徹,洞察萬物。大圓鏡智性清淨,了了分明知一切,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正遍知」;「正遍知」是如來十號之一也。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是遍知眾生心心數法。《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曰:「雖行六度波羅蜜,而徧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即言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如是布施,不住於相,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輪相不存於心。然而雖行三輪體空,「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是正與如來真心相應,所以能遍知眾生心心數法,而安立一切法門,對治一切眾生心,以達「滅度一切眾生之類」也。故知「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此句經文亦是解〈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身;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之疑也。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這是為什麼呢?如來說眾生若干種心,皆是妄心,非是真實心,只是假藉一個名,稱之為心。所謂明心見性,諸有發趣菩薩乘之善男子善女人,聞佛教示,次第起修,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乃至習得佛眼,悟入佛之知見,方證真實心,此心即是佛心,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金剛經六祖口訣》云:「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一一眾生,皆有若干差別心數,心數雖多,總名妄心。識得妄心非心,是名為心。此心即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羅蜜心、清淨菩提涅槃心。」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非是真實之心,此謂皆為眾生之知見,而非佛之知見。正因如來悉知所有眾生若干種心皆為非心,故起一體同悲,以一大事因緣,來凡間現相成佛,令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皆悟入佛之知見,證真實心,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菩薩亦如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即於此行,無我、人、眾生、壽者相,是自性如來自善護念,自性如來自善付囑,如來相應,是名為心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16會員
1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承上,佛陀略說法要,菩薩行者應遠離四相,通達「人我無」,以行菩薩乘,而後隨說即泯,實無有法,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此為「斷無人度生嚴土疑」。《金剛經宗通》曰:「若無有發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導讀: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佛告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承上,佛陀略說法要,菩薩行者應遠離四相,通達「人我無」,以行菩薩乘,而後隨說即泯,實無有法,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此為「斷無人度生嚴土疑」。《金剛經宗通》曰:「若無有發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導讀: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佛告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2024/05/17 突然終於明白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怎麼回事 整篇心經全通明瞭 因為源由自性,從經文我從未能知義 從自己觀見的自性,於是整篇無需一段一段解義可明瞭 整篇心經其實是指向「自性」的手指方向 經文本身是「手指」,研究手指沒有意義與功能 所慶幸的是反正過往我都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我們從無量光的狀態,投生到這肉身凡胎,本來就是為了要體驗人生的。 這個體驗,有人說是受苦,有人說是還債,有人說是歷劫,但我說,不管你下什麼註解,只要能保持清醒,保持覺知,不迷不執,在這場人生大夢中,所有覺受感觸都是有意義的。 相對的,如果執迷不悟,以假為真,所有覺受感觸,日後都會變成你的業障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2024/05/17 突然終於明白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怎麼回事 整篇心經全通明瞭 因為源由自性,從經文我從未能知義 從自己觀見的自性,於是整篇無需一段一段解義可明瞭 整篇心經其實是指向「自性」的手指方向 經文本身是「手指」,研究手指沒有意義與功能 所慶幸的是反正過往我都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我們從無量光的狀態,投生到這肉身凡胎,本來就是為了要體驗人生的。 這個體驗,有人說是受苦,有人說是還債,有人說是歷劫,但我說,不管你下什麼註解,只要能保持清醒,保持覺知,不迷不執,在這場人生大夢中,所有覺受感觸都是有意義的。 相對的,如果執迷不悟,以假為真,所有覺受感觸,日後都會變成你的業障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