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要買琴了,這個決定比我預期早了許多一年。
其實報名時我並沒有想太多,心態輕鬆到有點像「晚上吃麥當勞好了」卻完全沒想要點什麼餐,只是個空泛且有點且戰且走的決定。
直到繳費當下才開始冒出「我沒有三味線」、「這東西去哪裡買」之類問題。
「三味線級距差有點多……有人會先買一把入門琴,但也有人會先用教室的琴練習,慢慢存錢買稍微好一點的。」助教這麼說,心想也蠻合理。
「存錢買好一點的吧,等有一定水準,再入手一把比入門更進一階的三味線,應該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如果中途沒興趣,好像也不會損失太多。」我一開始是這樣想的啦。
直到上了第一次課、第一次約了練習課。
練習課程要先預約,因為教室、練習琴有限,分流排程理所當然。
練習課程要收費,畢竟教室提供樂器、空間、還有如果彈太不妙,老師在外面聽到會衝進來指點,再不然也會在練習完後稍微提點。當然如果練習過程弄斷弦,教室也會概括承受(對!我四次練習課,弄斷過三條弦,但這都是另一個故事)。
使用者付費合情合理,算算一小時大概兩百左右,差不多就是摩斯點個餐、星巴克點個美式加可頌,一週練一次好像也還好……嗎?
不!不夠!一週上課一次、加自主練習一小時?怎麼會夠?
至少對我這種一般款式的初學者來說,大量練習應該是蠻必要的。
「好想天天彈喔。」尤其第一次練習結束後,我腦中浮現這樣的想法。
雖然也可以預約更多練習時段,但一週吃一次摩斯套餐還可以,天天吃,還不只吃一餐,就實在太奢侈了。
當想要更常練習的念頭興起,腦中突然浮現一個簡單的算式,「先買一把入門的吧。少喝一百多杯星巴克的大杯美式配牛肉可頌、少吃一百多次摩斯套餐就可以了吧。而且,不用特地約時間、不用特地出門,出門又又花錢。可以每天盡情練習練,一個禮拜有168小時,很快就回本了啊!既然早晚要買,何必把預算浪費在租借場地樂器練習咧?」
保險業務員的「一天一杯星巴克」的邏輯此刻迅速地說服我,即便我對星巴克的美式配牛肉可頌沒興趣,但當下這觀點真的無懈可擊!
回家稍微查一下,入門三味線比起有品牌的入門電吉他是貴了一些,不過身為一個出社會多年,有好好工作的人,買一把入門津輕三味線其實也不至於要吃土。其實就算再上一階好像也可以,稍微咬一下牙而已。只是理智告訴我,進階的最好還是現場看到、試過、把玩過再說,這種起手無回的東西,光靠圖片跟想像太危險了。
簡單盤算一下,看一下存摺,抓個預算後。那就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