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詳解人聲,不同頻段能有什麼聽覺效果!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raw-image


①人類聽覺的聲量增益:在2000~5000Hz的聲量增加最為顯著。所以,雖然圖中第一個黃箭頭的220Hz,在黑底圖上比起第四個黃箭頭的2640Hz的聲量大上近20分貝,但透過下方圖的聲增益修正後,2640Hz會增加逾20分貝,而220Hz約增加2~3分貝而已,如此調整過後,兩個頻率的聲量會差不多大。

②音高決定:在調音器(Tuner)上會以基本頻率(Fundamental Frequency)做判斷,以黑底圖為例,220Hz就是這個發聲的音高,在鋼琴上第三個八度的A音。但在人耳的音高判斷上,卻不是如此進行的,最明顯的地方在於,男女聲在發出一個音高後,異性所發出的音高會差一個八度,女比男高一個八度,但在主觀聽覺上,男女會覺得我們發的是一樣高。

人類聽覺對音高的判定有些複雜,目前我還沒有找到科學上的人類聽覺判斷音高的運作方式。

③母音共振峰:約在200~2500Hz之間的兩座山峰形成母音感,黑底圖的[a]母音,以我為例我是用660Hz與1320Hz來構成[a]母音的聽覺感受。在聲音的科學上,若男女發相同的音高、相同的母音,那女聲的母音共振峰會在更高處形成山峰狀,且相對距離相同,例如880與1540Hz的這個組合,比起660與1320Hz高了220Hz,但相對距離相同,都是660Hz,也正是女聲發同個母音的"母音共振峰"頻率相對位置較高。所以,即便男女聲在發相同音高的狀態下,人腦仍能判定這聲音是個女聲或男聲。

不過,人類聽覺對母音判定的容忍度很大,就是有著能在對方口齒不清下,仍判斷的出對方在說什麼的”腦補”能力,所以相對距離不一定一樣,也可以用前後語意與肢體語言來”猜”對方在說什麼。

④歌手共振峰:不像母音共振峰每個人都有,歌手共振峰許多人並不突出,有歌手共振峰的人聲音會穿透、立體,簡而言之就是"好聽"。我的歌手共振峰終於練出2640Hz的山頂出來,以前3520Hz聲量會更突出,現在經下方圖的聽覺聲增益調整後,2640Hz這根共振峰會比3520Hz大聲一些。

歌手共振峰約落在2400~3600Hz,男高音的歌手共振峰在2800Hz,男中低音則在2400~2600Hz之間,女高音則會在3100Hz,也就是說聲音的男性化與女性化,在”歌手共振峰”中也有偏低與偏高的現象,愈偏高音質愈女性化、童聲化,愈偏低音質愈男性化,這與母音共振峰的相對位置一樣的道理。

可能是我年紀愈大,音質愈Man吧!也可能是口腔空間擴大了,且肌肉更放鬆所致。

⑤6000Hz以上的蜂鳴聲:這部份的聲響效果很有趣,我更早之前應該就有,但沒那麼突出。大約在三、四年前開始,自己愈來愈放鬆後,發聲時超高頻的山峰狀就愈來愈突顯,聽覺上則是顯現更有磁性的金屬磨擦感,所以感覺起來,這個對人聲來說的超高頻振動,真的很像”身心靈”領域常談到的”高頻振動”,要充滿正向的情緒,而且是平靜、慈愛、寬恕、合一等等的內在平和、安詳時才會出現的高頻泛音振動。

若只是亢奮、喜樂則強化的會是1500~2500Hz這段,到不了那麼高的地方。若是生氣、憤怒則是500~1200Hz這段。很有趣,與”身心靈”領域所提到振動高低隱隱相合著。

~~~

故事說完了,有點難吧。

研究、發展人聲訓練與科學十年,前幾年的教學大突破,在於徹底理解了"母音共振峰",這發聲咬字姿態與泛音結構聲量強弱化之間的關聯性,所以能據此開創了屬於我自己的發聲訓練方法,透過一些臉部與舌咽部的姿態調整,把"歌手共振峰"給練出來,"母音共振峰"給純粹起來,訓練方法的效率高、成果也好。

但後來的發展則會愈來愈像在談”身心靈”,狀態不好的人,聲音不會好;即使旁人聽來還不錯,那也是天生構造好,並沒發揮出該有的嗓音恩賜。

所以,教發聲愈教愈像是”聲心靈”,透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來交互影響”聲音”與”心靈”。不過,多數學員對發聲不這麼想,會覺得是個可”掌握”的訣竅、技巧,這學起來就慢了。

我個人很能體會這個想”掌握”的左腦思維,因為我就是這種人,浪費了約10年才真的有點成就。如果,起初”右腦”點、感受性強一點,那會學的快非常、非常多。不過,以當時在金融業從事投資理財的工作,要是太過”右腦”些,我大概也無法勝任那份工作了。

一切都是上帝所安排的人生際遇,經歷它、最終都隱藏著祝福與恩典。感謝主!

p.s. 聽覺那張圖原始連結進去找不到出處了,若有侵權請告知,讓我能載明出處。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 https://lin.ee/vL89jFP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