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藝文賞識|台南小旅:從迷茫到領悟

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六月這個即將步入炎炎夏日的時節,我的心情也隨之焦躁不安,卻也異常冷靜而對所愛的事物的熱情也微微降溫。或許是那不斷反覆的焦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讓我還來不及消化情緒。總之,整個六月幾乎都有如台北頻繁雷陣雨的每一日一樣悶悶的。

接近六月底,我安排了一個假日去台南。主要是去看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以及韓國藝術家Noma首次來台的個展《希望滿懷》。此外,我還遇見了一些意外的驚喜,例如令我印象深刻的《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_____.》(無題) 。

當旅行結束,回顧這段經歷時,我發現那股焦慮感竟然沖淡了不少,也獲得了不少能量。這讓我決定記錄下這段感受。

我的不安來自於這個要求速度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總是想跟上腳步,但自我懷疑與心中理想卻讓我動彈不得。即使追求了那些目標,最終仍會回頭觀望被遺留的真正重要的事。社群媒體的增長成為事業成敗的要素之一,同業輝煌成果觸手可及,更多需要學習的新科技,甚至還有越趨完美的AI,這些都不斷提醒我:你還不夠好。

然而,看著這些求速度的完美技能與成果,總是少了什麼,無法打動人(我的)心。即使有這些覺察,我仍然偶爾會受影響。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在網路上分享的創作的著作權不再那麼重要。人們可能認為餵養AI並使其進步就是人類更上一層樓的目標,而犧牲了來不及隨之更新的法律得已鞏固的權利。創作的意義與必要性變得模糊

我明白,事情可以以更宏觀、更自由的方式去解讀,但也免不了必須走過內心的糾結與適應,而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

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本來只是想放鬆心情、釋放數位媒體帶來的壓力,卻意外地收穫了很多。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從拉斐爾到梵谷》展覽中展示了大約50幅橫跨文藝復興時期至印象主義的現代藝術作品。我嘗試著大略掃過每幅作品的介紹文字,理解一點背景,再去感受畫面。結果發現,大部分資訊成為當日腦中的負擔,加上必須避開龐大人群,這一天相當耗費能量。可以一眼吸引自己目光的且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的可能沒有幾幅,它們穿越時空來到這裡,從那個畫家提筆的開始抵達到現在你的眼前;看著喜歡的畫作這樣去想像的話,就覺得那個份重量跟感動真的很不可思議。去看它們被創造出來的筆下的細心與奔放、憤怒與悲傷、快樂與平和...這些能量,是自己感受到的,也沒有藝術家本人跟你說明他的想法,但就是傳達了。有沒有意義、正確與否都不重要。


分享一下,除了那幾幅知名畫作外,比較有印象的是以下兩幅。端詳了許久,我腦中浮現的疑問會有:光影的安排、畫面想提供的資訊與情緒、畫家在什麼環境和角度作畫、被畫者要在那邊坐多久等。她是不是眼睛乾了所以看起來直勾勾地盯著觀者?畫作過程中,光影變化或被畫者情緒改變是否讓畫家感到困擾?各種想法充滿腦海。

左: Two Wine Glasses, 1874 by John Singer Sargent / 右: Portrait of a Lady, 1556-60 by Giovanni Battista Moroni


Noma個展《希望滿懷》

Noma是一位韓國插畫家,以柔軟的筆觸、溫暖的畫面、純真的主角以及充滿想像力與現實交錯的空間聞名。她的作品總是充滿故事性,能夠引起觀者的共鳴。我一直有在關注她的作品,沒想到有機會在台灣看到她的個展,感到非常神奇。

這次,我還參加了Noma老師的手繪插畫講座,親眼看她作畫並聽她講解,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體驗。這讓我萌生了再度拿起手繪畫筆的衝動。


左:Noma老師 / 右:Noma老師於手繪插畫講座繪製


Noma老師分享了她成為插畫家的經歷,以及作畫時遇到的瓶頸。她曾嘗試過其他更商業化的方向,但最終還是回到了自己喜愛的創作。她的故事讓我感受到她投入的心力與時間,並鼓勵我們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全心投入,不要放棄。這段話給了我不少力量。

這提醒了我,感到迷茫時,回到自己身上,專注於自己該做的事,找回專心致志的力量。不要視自己的理想為迷途。


《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展覽

這是一個剛好路過遇到的陶藝相關展覽,一眼就讓我非常喜歡。展覽空間雖然不大,但非常安靜舒適。我在裡面來回走了兩三遍,看完所有作品,感到非常開心能巧遇這樣的展覽。

展覽期間拍攝於應力空間

我特別喜歡展覽的文字簡介,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希望讓觀看作品的人們,可以用身體感來認識外在帶給自己的感覺,感覺後頸的緊縮、鼻腔一股酸楚、眼眶一陣濕熱、心臟一沉、脈搏顫抖、雙手忐忑,還有其他湧上來的,難以言喻的感覺。我認為只有這些是千真萬確的,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難過就是難過、感動就是感動,它超越知識、語言、道德、認知和理性。在那些有感覺或沒感覺的時刻,都是屬於身體與靈魂的時刻,也是絕對屬於自己的時刻。

這段話給了我還在迷茫中的一點提示。它重新喚起了我對自己喜愛之物的那種深刻感受。每當感受到這些情感時,我知道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真實時刻。這樣的展覽,不僅讓我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更提醒我去體驗和珍視那些真實的感覺。


旅程的收穫與反思

我想許多創作者遇到瓶頸時,不僅是能力上自我懷疑,還會質疑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並透過外部的期望來檢討自己。當看到他人的才能和日新月異的科技時,會覺得自己無法跟上理想的步伐,因而在創作的道路上感到孤單。

這次的台南小旅,通過參觀三個展覽,很巧的都在某個部分反映我心中的迷惘,也給了我完美的答案:美好的事物需要時間和心力的投入,需要從內心去追尋並用心去栽培。它們提醒我,專注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

即使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AI技術和他人優秀成果帶來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但我們應該追求的不是外在的速度和進化,而是內心真實的感受。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專注於內心的真實和熱愛,相信能在創作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滿足和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入我的電子報,我會定期分享畫圖生活或是近況趣事。
也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關注我的新作品和一些創作過程。期待能與大家有更多互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