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讀書心得 #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

#讀書心得 #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 #馬克歐傑(Marc Auge) #2008中譯 #周伶芝 #郭亮廷譯 #行人文化實驗室 #2014初版你可曾想過,每天搭乘的捷運、地鐵,每個站名的意義。又或者你經過某些站時,就會勾起特別的回憶,一起約會、聚餐、上課、上班路線。那有沒有想過這些站名的意義,一個習以為常的定點,可能是某個城市意象或是具有歷史脈絡的特點,在巴黎就是這樣充滿戲劇張力的命名;除了有的是歷史重要的時刻,也有某些名人的命名,台灣目前比較可惜的是都是功能性或是地標性的建築物命名。


地鐵是非常有趣的觀察對象,整個城市的居民,縱使每個人的背景和目的不同,但是都一起在一個車廂裡面。社經地位、性向、甚至政治立場的相異,都同時聚集在同一時空當中,甚至每天都會遇到同樣的乘客站在你身旁,但是彼此間也不會互相打招呼。搭乘的人群看似是一個群體,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人都試著和其他人,在非常擁擠的空間中,以互不干擾的方式度過時間。到了目的地,上下車後走出站外,這樣微妙的連結又消逝了。我們該如何定義現代生活的特殊群體,或觀察特定的個體。


【孤獨】是地鐵上的寫照,地鐵有各種限制,讓乘客不逾越隱而不宣的規矩,在這樣的狀況下,有的人是看著窗外發呆、划著手機動態、或是看書,但是視線不會刻意停留在其他人的身上。這樣的互動似乎成了一種獨特的地鐵氛圍,進入地鐵站的個體就像被包容在社會整體內。這個時刻我們都是名叫地鐵份子。真是這樣嗎?


或許正是因為乘客能感知到地鐵是某種特殊氛圍,才能夠從中找出有別於他人的認知。作為一個觀察者,要怎麼能把完全不同來路的個體,作為一個名為【乘客】的群體。因為這種統稱是無法去解釋的,因為乘客只是因為付費搭乘了一段路線,到達目的地即脫離群體。如果是這樣,是不是要對乘客和這樣的媒介重新處理,這樣的輸送工具,是特殊的現代產物;或許如同Simmel說的,這就是一座座的橋,個體無法在上面逗留或交談,因為手段是為了達到目的。


轉運站更是體現了這種目的的極致,人們從四面八方都向著轉運站過去,但是又馬上從轉運站出去。這是同時指涉了【唯一但全部】,如果想要研究各種社會現象,或許從地鐵出發是很不錯的方式,因為可以接觸到各式不同的個體。你我身旁的乘客,也可能成為研究對象。地鐵的確是有趣的,且豐富的時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