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十二緣起(四)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raw-image

    下個決心讓自己幸福、快樂,

    別習慣生活在憂悲苦惱

    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

    這才是真正漂亮的選擇!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廣論‧消文】
    一、科 判


    二、消文

    本週進度:P184L5四相當知能引所引~ P185L2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師父開示: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a&st1=260&af2=80b&et2=438


    第二支分略攝者。

    四相當知能引所引.一何為所引.謂果位識乃至其受.共四支半。二以何而引.謂依無明之行。三如何而引.謂於因位識中熏業習氣之理。四所引之義.謂若遇愛等能生.堪能轉成如是諸果。

    針對「能引支」和「所引支」的內涵,可以藉由四個角度(四相),來加以了解。四個角度(四相):即「何為所引」、「以何而引」、「如何而引」、「所引之義」。

    何為所引?亦即有哪幾支是所引?

    答:從果位識半支,加上名色六處四支,共四支半在所引位。(識分為因位識和果位識,各占半支,前者屬於能引支,後者屬於所引支。)

    能引因是以何法而引出所引?

    答:依著「無明」所生的「」支 (所造的業) 而引。

    如何而引?

    答:引種子的方式,是由「行」支在因位識中透過薰業的習氣而引起作用。

    所引的意義為何?

    答:「能引支」在因位識中所薰的業習氣,具有感果的功能,如果遇上愛、取、有這三個「能生支」,就能轉成生、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老死等諸果。

    亦即在臨終時,「愛」「取」支會依業種子習氣的重、近、串習、先的次序,去滋潤排最前面的業種子,使其成熟感果,產生相續的來生,出生相應的「所引」苦果(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領受眾苦。

    三相當知能生所生.一以何而生.謂以愛緣取。二何為所生.謂生老死。三如何而生.謂由行於識.所熏業習潤此堪能令有大力之理。《緣起經釋》中.以生一支為所生支.老死則為彼等過患。

    其次,亦可藉由三種相狀來認識「能生支」和「所生支」的內涵。

    三種相狀是「以何而生」、「何為所生」、「如何而生」;也就是能生的原因?所生的內容?以及生的方式。

    (一)「能生支」是以何法而生後有的呢?

    答:以「愛」為緣而「取」,當愛支的力量發展成更強烈的貪執不捨,就轉為「取」支,成辦後有。「取」支是能生後有的關鍵。

    (二)「能生支」所生的是什麼?

    答:「生」和「老死」二支果。

    (三)如何從「能生」到「所生」,生的過程為何?

    答:生的方式是由「行」在因位識中所薰的業習氣種子,受到「愛」、「取」的數數滋潤,在勢力增長到堪能引發後有時,便引生後「有」。

    另外,若按《緣起經釋》的說法,「所生支」只有「生」這一支,「老死」則安立為「生」支所帶來的過患。

    由是由愚業果無明起不善行.於識熏建惡業習氣.令其堪成三惡趣中果時之識乃至於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彼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惡趣之中感生老死。

    因此,由業果愚(不知道「業感緣起」的道理)的無明而造作了惡業,當即在因位識中薰建惡業習氣,種下來生在惡趣結生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等諸果的種子。苦因已種,此後以「愛」「取」數數潤發種子,使這一業習氣逐漸增長到具足勢力,則必定在來世的惡趣中感得生與老死。

    又由愚無我真實義無明.起欲界攝戒等福行.及上界攝奢摩他等諸不動行.於識熏習妙業習氣.令其堪成欲界善趣及上界天果位之識乃至其受。次以愛取數數潤發.令其業習漸有勢力.於當來世諸善趣中.生起生等。

    同樣地,由真實義愚(不知道「緣起而生,沒有自性」的道理)的無明而造作有漏善業,積集了欲界所攝的持戒等福業,或上界所攝的奢摩他等不動業,當即在因位識中薰建妙業習氣,種下來生在欲界或上界善趣結生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等諸果的種子。此後,以「愛」「取」數數滋潤善種子,使識中的妙業習氣逐漸增長到具足勢力,則必定在來世的欲界善趣或上二界中感得生與老死。

    如是十二有支.復於煩惱業苦三道.悉皆攝盡。如龍猛菩薩云.「初八九煩惱.二及十為業.餘七者是苦。」

    十二緣起的十二有支可以在煩惱(惑)、業、苦三道中盡攝無餘。如龍樹菩薩所說:「第一支無明、第八支愛、第九支取,這三支屬於煩惱(惑)。第二支行、第十支有,這二支是業。其他七支,包括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屬於苦。」

    《稻稈經》說十二有支攝為四因.謂無明種者.於業田中下識種子.潤以愛水.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稻稈經》中則說,十二緣起的十二有支可以歸攝為感果四因,即以農人、田地、種子和水,來比喻無明,行,因位識,和愛取;並將母胎中生名色比喻為芽。合起來:農人「無明」在「業田」中播下「因位識」種子,之後以「愛水」潤發,遂在母胎中出生「名色」之苗芽。



    師父心靈對話

    (1) 為什麼佛就告訴我們「觀受是苦」?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a&st1=425&et1=726

    (2)現在我們雖然懂得了這個道理啦,我們大家懂是懂啦,但是做不到怎麼辦哪?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a&st1=726&et1=933

    (3)又由愚無我真實義無明,起欲界攝戒等福行! 怎麼看待?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a&st1=1751&af2=80b&et2=64

    (4)學習十二緣起的意義所在?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b&st1=309&et1=43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