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實裡的易筋經

「易筋經十二勢」載於清咸豐八年,潘霨整編成的《內功圖說》中,並收載於《衛生要術》。 「易筋經十二勢」在清朝中葉的廣東武術發展中,演生出十八羅漢手,為洪拳原始型態。洪拳在民國初年稱為少林拳。
From wiki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通悟。 當自己摸索通透後,發現竟與古人暗合時,那種昇華之後又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無限延伸感,就會讓人彷彿可以穿越到古代,與古人當知己,如果古人聖賢與我們思考嚮往的領悟,是同一境地,那麼時間就可以被定義為永恆,因為未來會思考的生物,也都會到同一個至高無上的應許之地。 

當我們到寺廟中禮佛時,可曾想過為何許多佛像,都是低眉? 而低眉又是取神韻而言,其實是在眼睛微張或微闔的狀態,一樣展露出神清氣爽、法相莊嚴,眉毛並沒有比較低。 因此問題變成,為何許多佛像的眼睛都是微張或微闔,而被人們形容為低眉?

在下的答案是歡喜,因為只要想著要做出最周全恰當的給予時,就會經由極致活在當下的學習,進行時刻的領悟,不禁思考怎麼做會更好,讓下一秒透過上一秒無比壓縮濃縮的勵精圖治,而一定會更好。 就在這樣子的狀態裡,縱使眼睛閉上,也宛如微開著,經由感覺在腦海描繪而看得見現在;即使眼睛張開,也彷彿微闔著,透過思考推演而看得見未來,因此這一秒能讓下一秒更好而歡喜,更因為上一秒讓現在更好而慶幸,所幸現在仍然在讓下一秒更好。

在以上的邏輯與實踐裡,便可以發現血液也因此而自然因意志凝聚在眼睛,而讓眼睛獲得更多滋養,自然炯炯有神,彷彿可以洞悉。 而「無巧不成書」的是佛教的舍利子,也是因為在進行這樣子昇華至無我境界,要周全一切給予更好的遠見(Vision)時,因為要極致的活在當下,未來才可能以現在為過去當基礎,找出更遠的未來怎麼做會更好的方法,甚至是策略,但在深謀遠慮時,必須要凝聚其中在身體的脊椎(我的情況,其他人可能不同。),才能在精神離現在太遙遠時,也能瞬間回到現實,因此「瞬間即永恆」是具體形容的事實,並非是抽象化的概念。

也因為看見佛像,知道舍利子後,自己能領悟到其樣貌的由來以及來源,卻更清楚一切都是自願歡喜的給予,所以能理解為什麼各大宗教,都堅持著人們要有信仰,卻不要迷信,因為一旦迷信,就會離活在當下更遠,無法享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奇妙之旅。 

因為體驗過無止盡的美好,就會想要分享給予,只是自然的人性,所以歡喜與給予可以持續地生生不息,也發現到現實裡的易筋經。



活在當下的易筋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