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2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遊記】寒毛直豎:在炎夏遇上偶蹄類(陽明山遇牛)

雖然知道「那種」可能性,但沒希望過遇見「牠們」。在寬廣的草地上看見牠們時,我不禁摒住了氣。太多了,太多了,我們過不去的......


序、動物的緣分

  小時候,母親會說她小時候在老家生活的情境。

  她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野趣盎然,有許多野生動物,也有過許多次危機事件。聽她說過許多動物的故事,而當中自然是如何面對動物危機而「倖存」的故事最吸引我了。

  母親被狗追過、被鵝群追過、被牛追過,在廚房或浴室都曾經與大蟒蛇近距離接觸。想像那時我母親還只是個孩子,可偏偏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而被迫留在大蟒蛇身邊,後來更有恐怖片《血蘭花》系列的渲染,讓我認定遇見蟒蛇是最可怕的。

AI繪製。本來想畫一個女孩被牛、蛇、鵝、狗追逐的。但變成ChatGPT比較喜歡女孩跟奇美拉賽跑的構圖。(反正這僅是避免視覺疲勞用的插圖,嘿嘿。)

  狗的話,以前流浪動物多的時候曾經在國父紀念館外的草坪被流浪狗追,而後來我持續怕狗。(在平溪走孝子山步道時,就有附近住家一隻神采奕奕且凶狠吠叫的黑犬讓我有點怕牠。)

  鵝,不是我生活圈能遇到的。

  牛,陽明山會有。但之前都是在擎天崗上隔著木頭圍籬看到牛兒。為了挑戰台北大縱走曾在石梯嶺的山坡上看見一頭牛悠閒地坐在地上休息,距離很遠。所以萬分沒想到這次竟然會近距離看到水牛

  那麼,就聽我娓娓道來這次登郊山的小小奇異遭遇吧。


一、坪頂行

  「明天我要去坪頂古圳爬山,大概是走個O型步道,兩個小時而已喔。」

  週五的晚上,老弟一如往常地規劃了郊山行程,語氣帶著慫恿,「老哥,你要不要去爬山啊?路程很短喔。」

  兩個小時?

  反正我平常也很少運動,不然也一起爬山好了。


  夏日天熱,我們不到六點就出門了,到達劍潭站後,搭上了小18公車。公車一路沿著至善路向上,看到假日馳騁路旁的自行車手。這些自行車好手的目的地或許是在「碧溪橋」向上的風櫃嘴山路(碧溪產業道路),之前為了挑戰台北大縱走,曾跟老弟一起擠在往風櫃嘴的小巴中,感受假日登山的擁擠。今日搭上小18公車,相較下是天堂啊!公車寬敞,而也並非熱門路線,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位子坐。

  我們在聖人瀑布站的下一站「坪頂古道入口」(終點站)下車,接著調緊鞋帶、拿出登山杖,稍走一段山路後就看到了步道入口。我們自「大崎腳步道」起登,階梯平整,而山間有平整的梯田景觀。由下往上方看去,是一階一階的綠色階梯。走到略高處,才驚覺那一階一階的綠色原是「草色」,而部分階梯平面的田地是休耕期的水田。


  走過竹林中,平時都在想像小說情節的我,因為前一夜晚上因為田調而衍生的知識探求,不由得想像這裡的原生闊葉林中,古代台北人該如何生活。


  大航海時期還十足原始的台北山林中,會有什麼呢?當時的山中還會有雲豹跟黑熊嗎?可以捕獵什麼動物呢?禽鳥類的話,從竹雞到現今少見的環頸雉、藍腹鷴、黑長尾雉等鳥,或許都是古代台北人的「山雞」。而哺乳類的話,野兔、山羌、梅花鹿、水鹿、山豬、白鼻心、食蟹獴、黃喉貂都有可能是獵物或是毛皮來源。水中可能會在溪中捕捉魚蝦蟹為食。山林中也不乏野菜、野果。

山林生態豐富的古台北,應該很多動物。(圖:AI產製。。)


  古代的台北原住民,或有人稱「凱達格蘭族」。有人認定此種分類不夠精準,應該分成淡水、金山、基隆、貢寮、新店溪以北一帶的「巴賽族」和新店溪以南的秀朗、中和、三峽跟桃園市部分區域的「雷朗族」。


  無論怎麼分類,現今這些族裔皆已漢化,過往的歷史痕跡已內化成部分地名。大崎腳步道上可接擎天崗再接魚路古道,應當是巴賽族的活動範圍。考古學者說巴賽族善航海,是北台灣貿易最旺盛的族裔。他們是少數以貿易為主的海洋民族,交換工藝品、所織的布等等。若要以經濟價值來論,需要揹過一座座山頭的貿易的貨品,需要對外貿易也有價值的商品。所以,可能會帶上成綑的動物毛皮?硫礦?樟腦?(但硫磺或樟腦似乎更適合往基隆河那裏運輸吧。)

巴賽族的簡介。(抱城製圖,取用維基百科馬尼拉手稿之插圖。)

  而從魚路古道北端運來南方台北盆地的貨物,除了海魚外,應當還有巴賽族與西班牙人、漢人進行貿易換來的些許商品。我沒有深刻的研究,但一個個好奇的問題不斷冒出來,挺有意思的。

  闊葉林相裡一階階向上,對這裡過往的想像驅散了登山的無聊。在岔路處,選擇走向了坪林水圳古道。


二、水之徑

  坪頂水圳有個涵洞口竟然是用鐵門的關起來的,或許怕有人誤入以汙染此處水源,或許此處也需要有專人定期進入?

  一旁的步道是花崗岩步道,水圳底部則是水泥為底。前面的路程想像的是幾百年前的古台北,此段路程我卻不禁想像著未來的台北。想像一個災難過後的台北,這樣的小小水圳若無疏通,幾百年後是否會改道流入山澗?哪怕是現代,若是颱風過後土石小小崩落,難道水圳都不會有石頭嗎?


  行在水圳旁的古道,平穩好走,突然看到一道黑影在水裡竄動。我本來以為是錯視幻覺,沒想到隔幾步老弟又發現了另道黑影。此刻看到了真面目——。深色偏黑的外型,在水圳的水流中突然竄了三十公分左右的距離,速度頗快。


  聽老弟說,或許是沼蝦屬的某種沼蝦。之前他去石門山區登山時,曾在一個流速甚快的水道中,看到蝦子正攀附著水道底部的水泥。這樣的現象,就是「櫻花鉤吻鮭」已然消逝的「洄游」。台灣有許多淡水蝦是在純淡水的水域生活,但卵跟幼蝦可能被沖到下游或河口,然後牠們在一路爬上來。(啊,蝦蝦們的溯溪、攀岩能力都比人類強太多了啊。)


  走著走著,就看到了前方是水源保護區的鐵門了,所以我們遂沿著步道下切溪谷。下切的路程並不遠,但或許此側山麓水源充沛,雖是晴朗天氣行走,下坡路途還是偏濕軟。而接近內雙溪溪谷處,更能見到秋海棠葉子上滿是水珠,而山壁上有些許小瀑布,甚至有一小段山路就與小溪溝差不多,有著涓涓細流在向下流。慶幸並非下雨天來,不然我肯定不想走。

  (呃,只是濕滑的地方真多啊,筆架山近二格山的山坡很濕、猴山岳也很濕、向天山/向天池山/面天山都有濕滑的地方、大屯西峰/南峰也超級濕滑......)(說到底就只是技巧不足&鞋子不夠防滑吧

  切到溪谷後,鬆了口氣。有家長帶著孩子在溪對岸戲水,我盯著乾燥的石頭,一顆顆踩過,看著有顆略濕滑的石頭,想說有著登山杖的輔助,料想能平衡。而不出意外,就真的出了意外了(這什麼Youtube廢話流啦),我左腳不小心就「溜」進水裡一下子。

被小女孩嘲笑,我只覺得無地自容,超級無敵尷尬的!(絕對沒有AI繪圖這樣的開朗歡樂呢。)(有的只是個想鑽洞消失在原地的男子。)

  正在戲水的小女孩兒毫不留情地嘲笑我這笨拙的姿態,而她的母親連忙道歉,似乎是怕我生氣。但我只顧得上趕快把左腳改放在乾燥的石頭,掩飾著尷尬,想假裝沒有事情經過。而那位媽媽很好心地說我們的鞋子不夠防水,待會登山或許要小心樹根會滑。(我有道謝。不過,我比較希望這位媽媽可以忽視我啦~)


三、山林路

  過了內雙溪上游後,此處為內雙溪古道,亦是荷蘭古道(高頂山古道)的西線。今日行程,本來是打算荷蘭古道O型縱走從東側下,然後再走回公車站。但我看地圖,發現走到山頂的「高頂山」和「北五指山」後,似乎能通往擎天崗附近的「石梯嶺」。而擎天崗附近的「竹嵩山」之前只曾聽聞過,不曾爬過,料能再多撿一座山峰。

  於是,目的地就改成上高頂山後再走往擎天崗。

  走在內雙溪古道上,步道比起坪頂古圳下溪谷處平緩許多,也乾燥了許多。溪邊大石還有著一群練氣功的中年男女,每個人一人站在一顆大石頭上。但此處並非馬路旁,料想他們也是爬了一小段山路刻意走來大石上練功。

溪邊大石練功。(AI誇張製圖。)

  此處林相是一般低海拔的闊葉林,然而底層較乾燥,有草本或灌木植物,但不濕滑不濃密,步道上更是滿滿的枯葉,走來相當舒適。在前往高頂山的路徑,我們右轉上山,開始了一連串的上坡。

  上坡應該有三十度吧!我每走二、三十步就氣喘吁吁,而此處雖在林蔭之中,卻也因無風而悶熱,每次休息都得喝水、喝運動飲料。休息幾次時,不耐煩地看著自己的GPX途徑,卻發現根本都還沒走幾公尺。

乾燥,但這上坡似乎永無止境,爬得好累。(抱城2024/7/6攝。)



  而就在某次休息時,我看見某個土黃色的生物走在了步道上。

  我知道牠是誰。


  動物園看過,新聞聽過,但實際在野外自己看到還是很激動。是——山羌


  牠距離我們大概十公尺左右吧。遠遠的,但就看牠這樣走了過去,而後跑進了樹林裡。沒有想過會在白天看見夜行性的山羌。大小約莫如狗,但畢竟走到了此處也接近了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也是必然的。

  這種感覺,大概可以跟我第一次看見鄰居家蜂窩、虎山雙扇蕨、象山竹雞、內溝溪台灣藍鵲的興奮感很雷同。明明知道這些生物算不上稀有或珍貴,但對旅行者來說,親眼看見才是最珍貴的記憶。

  而見到了野生的山羌,真的很讓人驚艷

山羌只讓人驚鴻一瞥。所以只能用AI來產生一隻類似老鼠的UMA生物來示意了。


  牠的速度極快,我們小心翼翼壓低音量,卻再也看不到牠了。再更上方時,下方聽見略為高亢的叫聲。以前有人形容山羌的叫聲如犬吠,但實際上山羌的聲音比犬吠高亢多了。(但聽到youtube上的山羌叫聲,可能是個體差異或是雌雄、長幼的差異吧。好像真的也有很像狗叫聲的山羌聲。身為都市俗的我只能亂亂猜啦~)

  而走了許多,手機登山APP中的等高線終於緩和了下來,而我們也經過了一個名為「嶺南山」的小山頭。想說離高頂山已近,那兒有著草原。應該比較會有風,會舒服許多。山頭很舒服,不只我這麼想,牛也這麼想。


四、擋路牛

  又經過了一段山路後,終於見到了草原。草原廣闊,植被低矮,因為相當寬廣,登山路線似乎是用一條不時鑽入地面,不時又鑽出地面的長繩來指引登山者方向。走在平坦的山路上,心情很好。


  然後就看見牛了。


  雖然知道草原區域可能見到牛,但上次在石梯嶺見到的牛是單隻的,我從來沒遇料到會遇到一群的「牠們」。就在這條路線的正前方,順著繩子向前走的地方,有牛在吃草。一、二、三、四、五,有五頭牛。

  在寬廣的草地上看見牠們時,我不禁摒住了氣。太多了,太多了,我們過不去的......折返吧!折返吧!


  我第一時間就想要撤退了。但我弟還想爬,說擎天崗不遠了。而我其實也累了,比較想要走石梯嶺往擎天崗平緩的路途,於是停在原地,希望牛離開此處。幸運的是,我們沒看到小牛。要等牛吃完草離開嗎?


  高頂山的三角點,正好在牛群中間,就算了吧。而牛群似乎偏左,北五指山的三角點也算了吧。經過一番觀察後,發現牛群似乎偏左前方,我們如果向右遠繞,似乎能繞開牛群(反正可以用手機離線地圖校正方向)。


  然後十分鐘後,我們就向右偏,小心翼翼,輕輕地向右前方走去,步伐不敢太快。隨著我們移動,有隻牛似乎注意到我們,盯著我們看。但因為距離很遠,牠似乎不感興趣,又低頭吃草去了。而因為中間有幾團樹叢剛好把幾頭牛圍住,所以事實上我們幾乎都避著牛群的視線走路。我們終於繞過了這五頭牛。


  但再繼續走的時候,發現過了樹叢,還有一隻牛,是第六隻牛。牠右前方吃著草,離我們約十幾公尺。


  距離並不遠,草地與擎天崗低矮的植被沒有兩樣。萬一牛要衝來的話,我們只有及腰的草叢或低矮的灌木可以閃躲。可以通往石梯嶺的路途,完美的被第六隻牛給堵住了。而牠聽見我們繞過草叢的聲音了。


  本來吃草的偶蹄類生物,牠抬起頭看著我們。

  我開始想起母親兒時被牛追的故事。

  雨後的下午,四年級大的母親自學校放學,雨後有了好吃的菇類,母親正在採集菇類。突然間,那隻水牛噴著氣,瞄準人,衝了過來。母親S型地噴逃,沿途好幾家圍籬都關起來。然後她看到有一戶圍籬沒關,她衝了進去,關上圍籬,更躲進那戶人家關上大門。在門內,依舊能聽見牛隻喘息的聲音。牠在圍籬外停了半小時才離去。


  我開始想,我們該如何逃。擎天崗或石梯嶺有避牛樁,可閃避牛隻衝撞。但此處顯然沒有避牛樁,只有一叢叢不高的草叢。以牛隻的噸位來說,牠要踩過這些草根本不是問題。


  身為無用的小說家,我想到了「銅鈴般的大眼」。靠(Cow)!遠古人猿在非洲草原遇到獅子老虎起碼還是在高高的草叢裡,起碼可以在高草之中玩玩捉迷藏。這裡的草都被牛吃了,我們該怎麼躲?我們又怎麼保證,萬一這頭牛發狂了,其他牛會不會想一起追我們?遠遠的,牠的瞳孔並不大,但上眼皮看起來超大超凸,讓牠的牛眼睛被放大了。(那麼我的眼袋也讓我的眼睛變大了)我小心翼翼盯著牠,不敢輕舉妄動。

(借用「我們的島」的圖片)雖然我們跟牛距離很遠,但能感覺到牠注視我們的眼光,好可怕!


  我們害怕牛。


  但牛似乎也害怕我們,我們彼此警戒著。

  

  牛盯著我們看,又低頭吃草,我們走了幾步,然後牛又抬頭看,然後我們躲到灌木遮蔽視線處。


  過了一會兒,水牛似乎發現我們兩隻無用的裸猿似乎沒什麼威脅性,向左前方緩緩走去吃草了。而我也讓弟弟一起走到右側的樹叢邊緣。我很害怕,提議往樹林走,雖然地圖顯示有個小山谷,但我怕到不敢繼續走草原了。

  可是,仔細一看發現這樹林的路徑是「牛路」。今天的我們很幸運,能在大白天遇上山羌,更能遇上高頂山上六隻牛悠閒吃著草,萬一「幸運」地在山坡地與牛狹路相逢該怎麼辦?

  

  算了,我們試圖往前走。憑藉著樹叢的掩蓋,我們與牛直線距離或許不到十公尺。


  但直走會經過牛屁股。牠應該會不安吧?


  這關頭,我絕對不希望水牛被嚇到。隔著樹叢,我們聽著牛喘,似乎因為炎熱而噗哧噗哧響鼻,非常響亮。明明此刻牠背對著我們,但是從牠屁股不到十公尺直走......我會怕!


  可是牛沒看見我們時,似乎就沒再往前移動了。樹叢的間隙,看見牛尾巴甩啊甩啊甩,牠似乎找到了好吃的草,停在那兒吃東西。發出聲音驅趕牛隻似乎並非明智之舉。我們該怎麼辦?


  古早時期農村牧童真是強者,區區小童竟能驅趕這麼龐然大物,而且還驅趕好多隻。我們陷在此處進退兩難。走回去,難保剛才第一隻對我們感興趣的牛不會重啟興趣。向前走,我們在第六頭牛的屁股後面,萬一牠極度不安的話,會不會引發牛群的躁動?我們也沒地方閃——

  ——有地方閃。

  我注意到右前方的矮樹叢有個——「牛道」。

  此處略為開闊,不會太暗,不會像右後方通往山谷的牛道那麼陰暗未知,若發出竄動聲,牛隻除了無法一時間瞄準,應該也無法馬上撞開,還算有保護效果。於是我們便彎下腰,鑽進了這個牛道,走著走著,低矮的通道裡有許多枯枝與藤蔓,所幸頂上的帽子跟背後的背包讓我能完美滑過這些阻礙。

  前方牛道可繼續直走,但左方看見了一個出口通往草原。我嘗試往外看,發現再也不見牛群的蹤影,遂緩步但快速地校正路線。終於,繞過了牛群。

  前前後後,我們可能在這耽擱了半小時吧,所幸沒發生被牛追的恐怖事件。呼~

鑽樹叢的AI示意圖。實際更隱密啦,而且水牛沒看我們,但我的確覺得水牛隨時都可能注意到我們。

  鑽出矮樹叢後,重新校正路徑,找到了在草地與地理鑽來鑽去的步道指引繩。


五、石梯嶺、擎天崗

  北五指山位於西北側,但由於牛群在高頂山靠西北側,這樣繞過牛群後的驚魂時刻過後,我再也不想往西北走了。於是我們沿著稜線一路往石梯嶺方向走。走到石梯嶺時,已是十一點半了。

  此處路途時刻可見平坦草地,也有警告野化水牛之標誌,更可見避牛樁。剛才在高頂山上與牛群的親密接觸讓我繃緊了神經。看著石階上偶然出現的牛糞,還有步道旁因為牛蹄與其厚重噸位造就的泥濘牛路,時不時出現的水坑也都刺激無比。

  雖然說,我們情況離危險還遠得很。沒有小牛,公牛沒有發情打鬥,而且可以繞得開,牛牛也沒有好奇到一直往我們這裡跑,但比起之前看到在石梯嶺悠閒坐著曬太陽的水牛,一次六隻牛真的太刺激了。

  呼,呼,呼。

  由於天熱,行囊中的水、運動飲料通通已經退冰了。此刻我跟老弟都渴望著擎天崗遊客中心的冰棒,想著冰涼的好滋味。朝那裏前進。石梯嶺雖然感覺離擎天崗不遠,但其實也將近三公里。

  後來走到十二點多才進了擎天崗園區。

  有了木柵欄,整個人對牛隻的警戒就放了下來。

 

  擎天崗的前身是「陽明山牧場」,更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大嶺峠(おお.みね.とうげ) 牧場。峠(とうげ/たうげ),日文代表「山頂」。此處地勢平緩,是竹嵩山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原生植被應是芒草,料想古時候或許與東北角的芒海極度相似。擎天崗大草原是近代台北人的專屬擎天崗的「自然」印象,但其實這裡是放牧歷史造就的「人文景觀」。


  人牛之間或有衝突。綜觀網路上的歷史,可見十幾年、二十幾年前登山客須閃避牛隻而驚險無比的驚魂記,甚至有看到山友嚇到裝成裝飾品還能拍攝牛肚子的近距離景象。在2017年,曾有登山客穿著鮮豔衣服遇到牛擋道,只敢躲進芒草叢等待消防隊前來救援。

  舊的擎天崗草原,以木樁搭配繩子,牛群可隨時跨越護欄,穿梭在整片草原。但2018年發生牛隻衝撞以致人不幸傷重離世的事件後,擎天崗草原迎來了改造,而部分路段也加設鐵刺網護欄以阻擋牛隻通行。


  這樣的處置,似是另一種極端。在2020年的寒冬,陽明山牛隻大量暴斃,個體皆瘦骨嶙嶙,經查或許是營養不良造就的牛隻傷亡案例。國家公園管理處再次受到大量批評,而關於牛隻的處置方式再次影發爭議。有人說,水牛是馴化物種,其實就跟「外來種」沒差別,讓擎天崗一帶失去原有植被。有人說,水牛雖然野化,但若國家公園管理處給其範圍限制,那應當要有牛舍提供草料、飲水,並提供防寒。此後,國家公園管理處又剪去許多鐵刺網護欄。


  不過,如今擎天崗草原就我看來,應當是最適當的距離了。


  牛與人,用木頭護欄相隔,能彼此相安無事。(在高頂山看到牛牛都站著吃草,真的太有壓力啦!)(詳情可看我們的島1024集1092集。)

  而過了十二點,白霧也隨著海風從金山飄來擎天崗,溫度開始轉涼。在酷暑爬山的我們,終於獲得了些許喘息。


六、竹嵩山

  天氣炎熱,自備的飲水皆加溫成溫水了。於是我買了飲料與冰棒,在擎天崗服務中心前吃了冰棒,稍作休憩。休憩時,因為好奇而打開搜尋「簡大獅」。會想搜尋他是因為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口寫著「簡大獅事件」。

  一查,久遠的國、高中歷史碎片重新輸入腦海啦!

  簡大獅是「抗日三猛」之一,與中部(雲林古坑)的柯鐵虎、南部(恆春、台南)的林少貓被並稱為「獅虎貓三猛」。在1895年馬關條約後,簡大獅12月起事,率領千餘人起事,曾參與二次圍攻台北城的行動,後續在大屯山區游擊作戰,在金山、石門一帶伏擊日軍。當時還沒有牧場,所以芒草對於游擊隊應該相當有利。

  至於之後的故事就不重要啦。自己google吧。

  很奇怪,以前學習這些知識很無趣。結果為了累積小說素材,反倒讓人想一再探究這些歷史脈絡。想要寫未來的故事,歷史也可以提供想像的借鑑啊。若故事舞台發生在火山再次噴發後,擎天崗牛群死絕,人類蹤跡不敢靠近大屯山系、七星山系、磺嘴山系的山區。幾百年後,想必擎天崗所在又會變成一片芒海。而若有「探險隊」進入的話,若人類文明已頹,加上有幾棵磁鐵礦為主的「反經石」,探險隊是否會迷失在漫漫芒海之中?

  若擁有奇幻種族,會是在芒草中低矮的小人「芒神仔」嗎?還是金山海邊可能會有從基隆嶼、和平島飛到山區覓食的「蛇首族」呢?到時,這些探險隊該怎麼應對呢?

  身為此刻的旅者,我的內心卻想著其他時空。

末日後的災劫景象,會演變出怎樣的故事呢?(AI製圖+超不注重細節的修改)


  而今日想要「撿」的竹嵩山,是擎天崗環形步道向南行的路線。離擎天崗不遠,於是我們就走去了。走在環形步道上,水牛安然地吃草,或站或坐或躺,人聲雖吵,但這些牛都很愜意。

  但太陽就沒那麼愜意了。

  雖然有霧,但正午的陽光透過白霧又重新加熱了肌膚。本來已摘下帽子的我,只能重新戴上帽子。走出護欄,竹嵩山的山坡可見一條條牛路替山腰開出環形剝皮道路。再往前走,竹嵩山處牛隻似乎較少,芒草高過頭,只見得到草尖被風擺動。人類走在其中悶熱無比。

  雖然不遠,還是走了半小時左右才到竹嵩山頂。竹嵩山頂沒什麼景色,僅有碉堡與芒草,可觀望台北市區,但由於金山下午吹來的薄霧,讓臺北盆地的景觀不甚清楚。


七、旅途後

  旅途結束後,搭乘下山的「小15」公車一路下山。還開玩笑要走去冷水坑泡溫泉,但爬完竹嵩山已是兩點多,早就筋疲力盡了。這一天,真是與偶蹄類相當有緣啊。先是在山坡見到山羌,後來在高頂山頂路遇六隻牛,最後則在擎天崗草原以安全距離看著牛群。

  山頂的牛群相當溫和,還有母牛帶小牛吃草走路。或是水牛坑裡,幾隻水牛悠閒泡水避暑,還看得到小牛萌萌的可愛牛頭。回家後,我又癱了整個週末,全身都痠痛不已。醒的時候,我不禁去查鬥牛、牛隻衝撞、陽明山水牛的資訊。

  本來,我已經打算不寫任何登山遊記了。在網路時代,登山健行的APP上都有眾多強者的詳盡介紹了。我寫了,一方面是不夠詳盡,另外一方面則會壓縮寫小說、其他文章的時間。

  但是,這次遇山羌、水牛的經驗真的是太特殊了。所以,我終於寫下了登山郊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從文字中安全體驗草地遇牛的驚險心情~


  此次炎夏精彩且驚險與有蹄類山羌、水牛相逢的遭遇就到此告一段落。若對我的文字感興趣,歡迎到我的沙龍看看其他文章。我是抱城,嘗試小說創作📙/影評寫作🎬/新詩創作。謝謝大家~

  (若對路線感興趣,可以看我的附錄介紹喔~)


附錄、路程參考

(一)交通🚌

⛰️上山:捷運劍潭站乘坐「小18」至終點站「平頂古道入口」上山。

⛰️下山:在擎天崗遊客中心坐「108遊園公車」或「小15」下山。


(二)路程🥾🥾

大崎腳步道>坪頂水圳古道>踩石過內雙溪上游>荷蘭古道西側>嶺南山>高頂山>石梯嶺>竹嵩山>擎天崗


📍坪頂水圳古道下坡處很濕⚠️,有一小段像是走在涓涓細流上,雨後不適合走。

📍高頂山、石梯嶺可能碰見牛⚠️。若需走此段路徑,請上網先搜尋各種遇牛的應對方式。

📍此段GPX檔,因遇牛而繞路,若沒碰到牛,應沿著指引繩方向行走。


⏳時間戳記
2024-07-06(六)完成這場既驚奇又驚魂的偶蹄類奇遇記。
2024-07-08(一)寫完這篇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擎天崗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