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重啟自律 - 自律不應該被當作壓力的來源

前言

自律不應該被當作壓力的來源

今天我們來探討「自律」這個主題。在資訊爆炸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關於「自律」的文章和影片,有些人甚至說「自律即自由」。今天我不打算討論這些解釋的正確與否,而是想從我的個人經驗談談自律對我的影響,我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到和我有相似經驗的人。

自律是什麼

自律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它意味著自發自動地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斷努力。

接觸自律

從小都一直待在填鴨式教育中,所有時間都是被分配好的,只要時間到了,就會知道我該做什麼事。直到社群媒體逐漸盛行、轉換環境,開始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時,感到非常慌張且非常沒有安全感,開始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自從接觸到自律,我意識到需要去正視這個問題,需要找尋一個自己的目標,需要有自己熱愛的事情。

初期我用了跟高中要考大學時的方法管理我的自律,每一天幫自己分配課表,清楚寫下我每一天的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事,稍微多一分鐘、少一分鐘,只要計劃被打亂,我就會極度焦躁。

心裡想著的是「人養成習慣需要21天,那我現在被打亂了,我又要重新養成了」,日復一日,我在這個循環中無限loop,焦慮感直線上升,正因如此「自律」變成我的壓力來源,導致有人要支配我的時間、打亂我的個人計畫,我就會有極大的反應。

對於自律的誤解

我開始鑽牛角尖,開始認為為什麼總是有家人朋友情人來打亂我的自律,接著從社群平台上接收到了資訊是「一個人更可以自律」,當時的我把自己關起來,埋頭苦做,發現了一個更傷人的事實「自律的失敗是因為自己」,我做的不是每天做,而是想到才去做,每一天都給自己不同的理由藉口不去達成某些事,等回過頭看到自己過去的目標時又怨天尤人。

自律的成敗取決於自己



重啟自律

不管幾歲只要你願意都有可以重新開始的機會,用這句話當作背書,我開始重新調整我的自律,我將自己的目標做成專案(職業病),每天早上都給自己一個stand-up會議,看一下自己該做什麼,每天睡覺前給自己自我反省的會議,檢視我今天沒做到什麼該做的事、為什麼,利用Notion的board模式把目標切成小task,再依序分類backlog>Todo>In progress>Done。

看到這邊也許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個方法是我目前嘗試下來最好讓我達成個人目標,並且練習自律的方法,透過清楚了解自己的時間,好好的分配,才能將每一個要達成目標的小任務好好的被完成。

結論

如題所說,自律事件裡在你有意識的生活上,並非你看見人家自律的vlog/文章,而覺得自己想要成為這樣的人,盡而一股腦的學習模仿,而是你都要清楚為什麼自己要做,為什麼我需要,問自己5個為什麼再去行動,一開始也許沒辦法像一些極度自律目標導向的人,那可以試試看我的方法,就拿出一張紙,畫出表格,利用便利貼幫助自己思緒清楚,一個一個分類好,當你將所有便利貼都貼到Done的時候,成就感皆會隨之而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