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舷號:101)原名"Рекордный",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引進的蘇聯制07型驅逐艦,隸屬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
1936年9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匆忙」號(Поспешный)。鐵路運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達爾扎沃德造船廠(代號二〇二廠),1937年7月鋪設龍骨。1939年4月6日下水。1941年1月9日入役。更名為「堅決」號(Решительный,舊譯「果敢」號,音譯名「列什切內依」號)。1951年7月3日至1953年10月8日在海參崴的達爾扎沃德廠大修。
1954年10月13日駛抵青島,同月24日被命名為「鞍山」艦(舷號101),25日正式服役。原舷號為201。1974年3月至10月改裝成飛彈驅逐艦,1974年10月改舷號為101。1992年4月24日鞍山艦退役,服役期長達38年。鞍山艦航行10萬多海里,是世界範圍內服役時間最長的驅逐艦之一。鞍山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的第一艘驅逐艦,被海軍官兵稱為「四大金剛」之首。它曾是中國海軍最大的水面戰鬥艦,現退役後陳列於青島海軍博物館。
撫順(舷號:102)是中國的07型驅逐艦,為前蘇聯憤怒級驅逐艦。
1936年8月23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熾熱」號(Ретивый,音譯名「列奇威」號)。鐵路運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達爾扎沃德造船廠(代號二〇二廠),1938年8月20日鋪設龍骨。1940年4月29日下水。1942年8月26日入役。1951年11月24日至1954年1月11日在海參崴的達爾扎沃德廠大修。
1954年10月13日駛抵青島,同月24日被命名為「撫順」艦(舷號102),25日正式服役。原舷號為201。1969年5月進行現代化改裝,將魚雷改裝成兩座雙聯裝「上游」反艦飛彈,成為飛彈驅逐艦。1974年10月改舷號為102。1989年退役後被江蘇江陰的一家拆船廠買去拆成廢鐵。
長春(舷號:103,俄文原名:Решительный)是中國海軍隸下的一艘驅逐艦,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批驅逐艦之一。長春號驅逐艦前身為蘇聯驅逐艦,屬中國07型驅逐艦, 該艦沿中軸線布置4門130毫米主炮和2座3聯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強調艦炮、魚雷及布雷作戰能力,但防空和反潛能力弱。
1936年8月23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原名「凜冽」號(Резкий,音譯名「列茲基」號)。鐵路運輸到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列寧共青團第199工廠,1937年8月23日鋪設龍骨。1940年4月30日下水。1941年9月5日入役。1952年11月28日至1955年1月15日在海參崴的達爾扎沃德廠大修。
1955年6月28日駛抵青島。7月6日被命名為「長春」艦。1970年進行現代化改裝,將魚雷改裝成兩座雙聯裝「上游」反艦飛彈,成為飛彈驅逐艦。1974年10月改舷號為103。1990年8月在山東省乳山市退役。
太原(舷號:104)是中國的07型驅逐艦,為前蘇聯憤怒級驅逐艦,1953年6月4日前蘇聯出售中國,1955年6月28日在青島接收,曾作為中國海軍早期「四大金剛」之一。舷號曾經為204,1974年改舷號為104號。其為蘇聯二戰前仿義大利式驅逐艦的設計的一艘以魚雷為主要武器雷擊艦。
1936年8月23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代號一九八廠)開始建造大部件,命名為「紀錄」號(Рекордный,音譯名「列考爾特內依」號)。鐵路運輸到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列寧共青團第199工廠,1937年7月29日鋪設龍骨。1939年9月27日下水。1941年10月10日入役。1949年10月20日至1952年12月17日在海參崴的達爾扎沃德廠大修。
1955年6月28日駛抵青島。7月6日被命名為「太原」艦。1970年進行現代化改裝,將魚雷改裝成兩座雙聯裝「上游」反艦飛彈,成為飛彈驅逐艦。1974年10月改舷號為104。1986年更名為「青島」艦。
1991年9月19日,太原號退役,最後一任艦長為王吉松,該艦改名「青島」泊於大連老虎灘做為大連艦艇學院的練習艦,艦名由052型飛彈驅逐艦繼承,舷號為131。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