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動經-破除六十二種邪見(2)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棒的佛教內容,想跟大家分享,原文來自:

http://www.charity.idv.tw/o/o40.htm

如是我聞:

一時,佛遊摩竭國,與大比丘眾 千二百五十人俱,遊行人間,詣竹林,止宿 在王堂上。時,有梵志名曰善念,善念弟子 名梵摩達,師徒常共隨佛後行,而善念梵 志以無數方便毀謗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梵摩達以無數方便稱讚佛、法及比丘僧,師徒二人各懷異心,共相違背。所以者何?斯由異習、異見、異親近故。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一起遊行到古印度的摩竭國,並來到該國的一處竹林,住在林中的精舍裡。

當時有一位名叫善念的外道修士,他有一個名叫梵摩達的弟子。這對師徒非常的有趣,雖然都是外道,但想法和言行卻背道而馳。

善念常躲在佛陀的身後,四處誹謗佛、法、及比丘僧,作出諸多暗箭傷人的卑鄙小人行徑。至於梵摩達,則常常稱讚佛、法、及比丘僧。

這師徒二人會有如此的差異,都是因為不同的個性、習氣、觀念、見解、朋友等因緣所造成的。

爾時,眾多比丘於乞 食後集會講堂,作如是論:「甚奇!甚特!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盡知眾生志意所趣。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達隨逐如來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無數方便毀謗佛、法及與眾僧,弟子梵摩達以無數方便稱讚如來及法、眾僧;師徒二人各懷異心,異見、異習、異親近故。」

而許多的比丘於某日乞食後,集會於講堂,大家都對這師徒二人對立的行徑感到很好奇及有趣,於是議論紛紛。 

爾時,世尊於靜室中以天淨耳過於人耳,聞諸比丘有如是論,世尊於 淨室起詣講堂所,大眾前坐,知而故問:「諸 比丘!汝等以何因緣集此講堂?何所論說?」

世尊於靜室中以清淨的天耳通聽到了諸比丘有如是的議論,便走出靜室,來到了講堂,坐在大眾的面前坐,明知而故問:「比丘們!你們為什麼都聚集在這裡?你們在討論些什麼?」 

時,諸比丘白佛言:「我等於乞食後集此講堂,眾共議言:『甚奇!甚特!如來有大神力,威德具足,盡知眾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及弟子梵摩達常隨如來及與眾僧,以無數方便毀謗如來及法、眾僧,弟子梵摩達以無數方便稱讚如來及法、眾僧。所以者何?以其異見、異習、異親近故。』向集講堂議如是事。」

諸比丘於是將他們所討論的內容都一五一十地向世尊報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方便毀謗如來及法、眾僧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於彼,所以者何?若誹謗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懷忿結心,起害意者,則自陷溺,是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於彼。比丘若稱譽佛及法、眾僧者,汝等於中亦不足以為歡喜慶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歡喜心,即為陷溺,是故汝等不應生喜。所以者何?此是小緣威儀戒行,凡夫寡聞,不達深義,直以所見如實讚嘆。

世尊聽後便說道:「比丘們,若有人四處毀謗如來、法、眾僧者,你們都不應該懷恨在心,甚至報復對方。因為當你們心生瞋怒,懷恨在心,想方設法去報復對方,就已先自陷於瞋怒的泥淖之中。反之,若有人稱譽佛、法、眾僧者,這也不足以歡喜慶幸,因為倘若因此而高興,即已陷溺於貪愛的羅網。還有,一般人讚譽三寶的內容也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那些孤陋寡聞的凡夫,都不可能通達深義,他們才會所見的表象而讚嘆。」

「云何小緣威儀戒行,凡夫寡 聞,直以所見如實稱讚?彼讚嘆言:『沙門瞿曇滅殺、除殺,捨於刀杖,懷慙愧心,慈愍一切。』 此是小緣威儀戒行,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又嘆:『沙門瞿曇捨不與取,滅不與取,無有盜心。』又嘆:『沙門瞿曇捨於婬欲,淨修梵行,一向護戒,不習婬逸,所行清潔。』又嘆:『沙門瞿曇捨滅妄語,所言至誠,所說真實,不誑世人。沙門瞿曇捨滅兩舌,不以此言壞亂於彼,不以彼言壞亂於此;有諍訟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歡喜,有所言說不離和合,誠實入心,所言知時。沙門瞿曇捨滅惡口,若有麤言傷損於人,增彼結恨長怨憎者,如此麤言盡皆不為;常以善言悅可人心,眾所愛樂,聽無厭足,但說此言。沙門 瞿曇捨滅綺語,知時之語、實語、利語、法語、 律語、止非之語,但說是言。

「至於什麼是『小緣威儀戒行』呢?一般孤陋寡聞的凡夫寡聞可能會如此讚嘆道:『啊!沙門瞿曇滅殺、除殺,捨於刀杖,懷慚愧心,慈愍一切。』

又嘆道:『沙門瞿曇捨不與取,滅不與取,無有盜心。』

又嘆道:『沙門瞿曇捨於淫欲,淨修梵行,護戒精嚴,不習淫逸,所行清淨聖潔。』

又嘆道:『沙門瞿曇捨滅妄語,所言至誠,所說真實,不誑世人。沙門瞿曇捨滅兩舌,不以此言壞亂於彼,不以彼言壞亂於此;有諍訟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歡喜,有所言說皆不離和合,誠實入心,所言知時。沙門瞿曇捨滅惡口,若有粗言惡口傷損於人,增長彼此心結怨恨者,如此粗言惡口盡皆不為;常以愉悅的善言撫慰人心,令大家愛樂,百聽不厭。沙門瞿曇捨滅綺語,知時之語、實語、利語、法語、律語、止非之語。』

「『沙門瞿曇捨離飲酒,不著香華,不觀歌舞,不坐高床,非時 不食,不執金銀,不畜妻息、僮僕、婢使,不畜象馬、猪羊、鷄犬及諸鳥獸,不畜象兵、馬兵、 車兵、步兵,不畜田宅種殖五穀,不以手拳與人相加,不以斗秤欺誑於人,亦不販賣券要斷當,亦不取受觝債橫生無端, 亦不陰謀面背有異,非時不行;為身養壽, 量腹而食,其所至處,衣鉢隨身,譬如飛鳥, 羽翮身俱。』此是持戒小小因緣,彼寡聞凡夫 以此歎佛。

或嘆道:『沙門瞿曇捨離飲酒,不配戴香花,不觀聽歌舞,不坐臥高床,非時不食,手不執金銀錢,不畜養妻息、僮僕、婢使,不畜養象馬、豬、羊、雞、犬、及諸鳥獸,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不畜田宅種殖五穀,不以手拳打人,不以斗秤欺誑於人,亦不販賣券要,亦不取受觝債橫生無端,亦不陰謀害人,也不暗箭傷人,非時不行;為健康及長壽而節食,所到之處,衣缽隨身,譬如飛鳥的翅膀一般。』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若過去生,曾於三寶福田,種很小的善根,將來可得無量的果報。」若要修積廣大福德,於三寶門中修來的福田最殊勝。佛殿壇城為諸佛神聖於世間安住之勝位,恭設一座莊嚴殊勝的壇城,將攝受廣大眾生,生起對佛法的感動及好樂隨學心,令善根益漸增長。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為令眾生實修自利利他,累積福報,觀音山 舉辦「《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八關齋戒。希望大家一起來親自參與全球直播連線,加入千人誦經的行列,了解為什麼數千年來皆對本經如此的推崇,將本經奉為「經中之王」,親自接受本經殊勝的加持,必能業消福生。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觀音山法會-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邀請全球大眾共同持誦〈六字大明咒〉、「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及響應放生、護生善行等,把握殊勝因緣廣修眾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之人。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護持薈供供品,觀音山保育放流。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若過去生,曾於三寶福田,種很小的善根,將來可得無量的果報。」若要修積廣大福德,於三寶門中修來的福田最殊勝。佛殿壇城為諸佛神聖於世間安住之勝位,恭設一座莊嚴殊勝的壇城,將攝受廣大眾生,生起對佛法的感動及好樂隨學心,令善根益漸增長。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為令眾生實修自利利他,累積福報,觀音山 舉辦「《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法會當日,同時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八關齋戒。希望大家一起來親自參與全球直播連線,加入千人誦經的行列,了解為什麼數千年來皆對本經如此的推崇,將本經奉為「經中之王」,親自接受本經殊勝的加持,必能業消福生。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觀音山法會-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邀請全球大眾共同持誦〈六字大明咒〉、「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及響應放生、護生善行等,把握殊勝因緣廣修眾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之人。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護持薈供供品,觀音山保育放流。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這種種神妙之境徹底顯示了佛教超越世間能量的真實存在,說明益西諾布大法王傳承的法脈,是合乎釋迦牟尼佛教規展現三藏經典中常常說到的超凡神通境顯,證明了佛經中所記載當年佛陀與他的弟子們常施遊戲神通是真實不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