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動經-破除六十二種邪見(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棒的佛教內容,想跟大家分享,原文來自:

http://www.charity.idv.tw/o/o40.htm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其巴利語為dva^sat!t!hi-vatthu,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梵動經是《巴利三藏·長部》的第一部經,這部經對於生起正信,了解邪見,具備佛法正確知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被集結為巴利三藏的第一部經。 在漢傳佛教《大正藏》中對應經典為《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梵動經》,和單行本的《梵網六十二見經》。

六十二種邪見的分類?

這六十二見可歸納為以下兩大類:

一、沙門、婆羅門以禪定神通看見過去本劫初的一切或以其才智推敲而得出的十八種常見,分別為以下五類:

(1)世間常存論︰四種。

(2)世間半常半無常論︰四種。

(3)世間有邊無邊論:四種。

(4)異問異答論(答非所問,詭辯論):四種。

(5)無因而有論︰二種。

二、沙門、婆羅門以禪定神通看見未來劫末的一切或以其才智推敲而得出的四十四種關於未來世的常見及斷見,分別是以下五類:

(6)世間有想論︰十六種。

(7)世間無想論︰八種。

(8)世間非有想非無想論︰八種。

(9)眾生斷滅無餘論︰七種。

(10)現在生中涅盤論︰五種。


以上就是當時印度思想界所流行的六十二種或偏於常、或偏於斷的見解,佛陀在本經中一一駁斥其謬誤,並矯正諸沙門、婆羅門各趨極端的思想,而提出無上的中道第一義諦,即四聖諦。

佛陀在本經中一開始教誨弟子們:不要因他人對佛教的詆毀或稱讚而起舞,否則只會徒令自己陷入瞋怒與貪愛的泥淖之中。又一般孤陋寡聞的凡夫只會看見佛教的表面優點而稱讚,但這種稱讚是很膚淺的,因為凡夫並未真正認識三寶的可貴之處,所以一般凡夫所稱讚的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唯有聖弟子已了然三寶的珍貴,能擺脫世間六十二種外道邪見的羅網,領悟四聖諦,他們對如來的稱讚才是真正的稱讚。最後,佛陀說道此經能摧毀及撼動一切外道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王、梵天等心中的邪見,所以應當稱此經為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簡稱為《梵動經》。


選譯自北傳《長阿含經卷》第十四《梵動經》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漢譯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3/3/17八關齋戒日



下一篇會直接分享其內容,結合原文(「佛陀耶舍」&「佛竺佛念」共同翻譯)以及白話文喬正一翻譯的內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樂小童的遊樂天地
16會員
65內容數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24/10/02
佛陀(沙門瞿曇)不同於其他外道沙門、婆羅門,往往沉迷於鬥爭、鬥獸、占卜、咒術、召喚鬼神、預言國運等世俗活動,以各種迷信法術和世俗娛樂來博取名利。然而,佛陀拒絕這些迷信與偏離解脫道的行為,他的修行和教導始終堅守清淨的戒律,專注於智慧與解脫之道,不為世俗名利所動,引領修行者走向真正的解脫。
2024/10/02
佛陀(沙門瞿曇)不同於其他外道沙門、婆羅門,往往沉迷於鬥爭、鬥獸、占卜、咒術、召喚鬼神、預言國運等世俗活動,以各種迷信法術和世俗娛樂來博取名利。然而,佛陀拒絕這些迷信與偏離解脫道的行為,他的修行和教導始終堅守清淨的戒律,專注於智慧與解脫之道,不為世俗名利所動,引領修行者走向真正的解脫。
2024/08/07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2024/08/07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2024/08/06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2024/08/06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若) 攝受 (色。聲等外塵之妄想) 境界滅 (者)。(諸) 識 (之) 流注亦滅。若 (諸) 識 (之) 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Thumbnail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若) 攝受 (色。聲等外塵之妄想) 境界滅 (者)。(諸) 識 (之) 流注亦滅。若 (諸) 識 (之) 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