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動經-破除六十二種邪見(1)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棒的佛教內容,想跟大家分享,原文來自:

http://www.charity.idv.tw/o/o40.htm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其巴利語為dva^sat!t!hi-vatthu,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梵動經是《巴利三藏·長部》的第一部經,這部經對於生起正信,了解邪見,具備佛法正確知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被集結為巴利三藏的第一部經。 在漢傳佛教《大正藏》中對應經典為《長阿含經》第二十一經《梵動經》,和單行本的《梵網六十二見經》。

六十二種邪見的分類?

這六十二見可歸納為以下兩大類:

一、沙門、婆羅門以禪定神通看見過去本劫初的一切或以其才智推敲而得出的十八種常見,分別為以下五類:

(1)世間常存論︰四種。

(2)世間半常半無常論︰四種。

(3)世間有邊無邊論:四種。

(4)異問異答論(答非所問,詭辯論):四種。

(5)無因而有論︰二種。

二、沙門、婆羅門以禪定神通看見未來劫末的一切或以其才智推敲而得出的四十四種關於未來世的常見及斷見,分別是以下五類:

(6)世間有想論︰十六種。

(7)世間無想論︰八種。

(8)世間非有想非無想論︰八種。

(9)眾生斷滅無餘論︰七種。

(10)現在生中涅盤論︰五種。


以上就是當時印度思想界所流行的六十二種或偏於常、或偏於斷的見解,佛陀在本經中一一駁斥其謬誤,並矯正諸沙門、婆羅門各趨極端的思想,而提出無上的中道第一義諦,即四聖諦。

佛陀在本經中一開始教誨弟子們:不要因他人對佛教的詆毀或稱讚而起舞,否則只會徒令自己陷入瞋怒與貪愛的泥淖之中。又一般孤陋寡聞的凡夫只會看見佛教的表面優點而稱讚,但這種稱讚是很膚淺的,因為凡夫並未真正認識三寶的可貴之處,所以一般凡夫所稱讚的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唯有聖弟子已了然三寶的珍貴,能擺脫世間六十二種外道邪見的羅網,領悟四聖諦,他們對如來的稱讚才是真正的稱讚。最後,佛陀說道此經能摧毀及撼動一切外道沙門、婆羅門、天神、魔王、梵天等心中的邪見,所以應當稱此經為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簡稱為《梵動經》。


選譯自北傳《長阿含經卷》第十四《梵動經》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漢譯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3/3/17八關齋戒日



下一篇會直接分享其內容,結合原文(「佛陀耶舍」&「佛竺佛念」共同翻譯)以及白話文喬正一翻譯的內涵~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想要結合時事與生活寫一些攝類學的應用很久了,所以我不管啦,想寫的就直接寫起來~ 最近發生了一起有趣的事情,節錄TVBS新聞如下: 一名自稱投票給民眾黨的工程師在網路上放話,要綠粉、青鳥以後不要使用他曾經手寫過程式的玉山銀行和國泰人壽,引發軒然大波。對此,玉山銀行和國泰人壽都緊急回應此事純屬虛構
    透過練習判斷與顏色為相違 和 煉金之顏色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讓不僅在工作上,在人際關係等等方面思考都可以變快
    在這裡我想分享更多有關辯論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更熟悉用論式辯論以及思考速度~ 透過練習判斷支分色 和 八種支分色任一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
    此篇探討「與支分色為同義」和「與八種支分色為同義」二者的關係來訓練思考反應,透過多做這類的題目可以增進自己的邏輯與給出原因的想法。
    此篇進行了斷諍論的課本論式第一段還原~ 外道當中沒有斷諍論,這是佛教特有的特點,因為理路要清晰,且要有經典作為支撐~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透過辯論講清楚~
    我想要結合時事與生活寫一些攝類學的應用很久了,所以我不管啦,想寫的就直接寫起來~ 最近發生了一起有趣的事情,節錄TVBS新聞如下: 一名自稱投票給民眾黨的工程師在網路上放話,要綠粉、青鳥以後不要使用他曾經手寫過程式的玉山銀行和國泰人壽,引發軒然大波。對此,玉山銀行和國泰人壽都緊急回應此事純屬虛構
    透過練習判斷與顏色為相違 和 煉金之顏色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讓不僅在工作上,在人際關係等等方面思考都可以變快
    在這裡我想分享更多有關辯論的練習,讓大家可以更熟悉用論式辯論以及思考速度~ 透過練習判斷支分色 和 八種支分色任一 二者的關係,是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哪一種,熟悉論式及思考的速度~
    此篇探討「與支分色為同義」和「與八種支分色為同義」二者的關係來訓練思考反應,透過多做這類的題目可以增進自己的邏輯與給出原因的想法。
    此篇進行了斷諍論的課本論式第一段還原~ 外道當中沒有斷諍論,這是佛教特有的特點,因為理路要清晰,且要有經典作為支撐~ 如果在駁他宗裡面沒有講的很清楚的內容,就會在斷諍論當中透過辯論講清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善導師-五部九卷 (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一致的根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