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了尾子世代

小時很愛看電視,當時的電視常演,

父母很辛苦工作很辛苦維持家族事業的傳給長男,

當時父母總是重長男,認為要培養長子來繼承家業。

不管這家業多麼累?多麼辛苦?總嚴格訓練長男要吃苦。

總是告訴長子要比自己更苦更累更厲害的把事業發明光大。

但如長子變成公子哥兒,父母就會認為這長子無法吃苦是培養不了的了尾子。

所以有理智的古代父母就轉而培養另外的子女。

但偏偏財富容易讓人自大失去自我,

所以白手起家的人的第二代知道和和父母共苦過,因此總能吃苦守成。

等到第三代卻因出生是不缺錢加上第二代父母因跟父母吃過苦受過累,

因此第二代父母總變成寵子女不自知。

第二代父母吃過苦但沒有父母的窮而怨父母,

總認為我有子女一定不讓子女吃過我吃的苦,所以無形中變成寵子讓子女變了尾子。

但工作哪有不吃苦?繼承家業哪有可能不累不吃苦?

所以不吃苦的子尾子當然在繼承家業時敗掉家業。

早上聽到名人在講中國大陸的發明及電動手已遠遠超前了。

在美國人不知時,在台灣人不知時。

但真不知嗎?早在二十年前,有教授曾說中國大陸在五年內會超過台灣,

因那時的台灣年輕人在父母開車載著去上下高中或大學,

已看不見台灣大學生的努力讀書,

但中國的大學生卻像古早台灣大學生在苦讀,光這比較台灣已輸了。

想想小時最愛讀的台灣傳奇,是台灣人總是很吃苦的拿起茄網就出國去找生意,

或參加各展覧卻把別國的最先進機器的買來拆了做研究再帶回台灣。

但這傳說卻一直在小時候,等到大了,

這些會拿茄網出國的生意人早就生意大發或靠美國成大企業了,

已傳到第三代了,而他們的第三代一出生就是富豪,所以常在美國出生。

他們的父母是第二代是跟過第一代父母吃過苦卻沒有像第一代的努力,

所以怨跟父母吃過的苦卻不體諒第一代父母的辛苦和用心。

因此第二代父母不知天高地厚的認為要對第三代好,

不能讓子女吃苦所以在美國出生拿綠卡,

子女一出生家就有錢不用去工作賺錢就能享受,是天生有錢,

還有第二代父母在照顧著在怕他們累和吃苦,

所以第第三代子女不會去吃苦不會去努力只知當老闆要管人

等第三代接了事業後,就開始花錢改革和投資有興趣的事業,

但卻不再去學技術不再拿著茄網出國去偷學去上進,

因此把祖產敗光了卻不認為有錯,有創意及改革和追興趣怎麼會有錯呢?

台灣現在各企業,是不是都是有創意有興趣要做老闆主管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在接手呢?

而他們的父母還很高興認為自己能出國讀高學歷的子女是人才能接事業,

等他們的子女成了尾子把事業做到關門收了時,

這些父母已老或死了而不知,得到惡果的是國家及員工。

台灣現在就是如此,當然被中國那些努力的人追上了,

但台灣的企業還是認為自己第一,因這些企業老闆不但沒做過低層常一開始就做主管,

還是出國過的高學歷,而這些台灣企業大部份是美國的科技產品代工業,

但這代的台灣老闆在以前有賺錢下卻把代工當成事業的享受卻不進步,

這些台灣老闆在有錢下只要事業稍虧就關門了,因他們還有錢,

他們的祖父母及第二代父母在辛苦下有賺很多錢讓他們繼承,

這些錢在他們不工作下能養活他們及他們疼愛的子女,所以沒必要為事業為員工來吃苦來損失。

照理美國不是更應該倒了?

但差別在台灣還愛把事業傳給有血緣的子女,而美國卻很理智很清楚自己子女雖高學歷但不是人才,把事業交給經理人來經營或收養子或捐款,

所以美國的品牌雖快被中國超上了,但卻不會倒或倒較少,但台灣卻真的被中國超越來倒來落後。

在台灣已進入了尾子時代時,除了看歐美要不要給訂單來活外,要怎麼和中國拼呢?

台灣的父母如真的愛子女要把事業傳給子女,就真好好嚴格訓練子女讓子女吃苦,

比自己會吃苦能受累的子女才能守住事業,如認為讓子女享福要讓子女不吃自己受過的苦,那真的有事業不能傳子女。

朋友的公司是拿日本代理來經營的,這家公司一直賺錢所以新找的員工都是有關係的人,

但因有拿到代理權這家公司一直能賺錢,直到這家公司老闆老了要退休傳給兒子,

老闆的兒子在美國讀哈佛所以老闆很放心把事業交班給兒子。

兒子也接事業的接的很順利,因父親打好了基礎不必兒子去衝去巴結人拿訂單,

但因是代理事業,所以對方會開會,兒子很高興去日本參加會議。

會議中人人講日語,但在這兒子卻只會講英語,這兒子因讀哈佛所以英語講很好。

但會議中的日本人及公司的長老卻在會後告訴這少爺要講日語,

這兒子卻認為自己是哈佛高材生,當然講英語沒必要學日語也沒必要派懂日語的公司人去日本開會。

一次二次後,日本把代理權給別家了,

而朋友的公司失去幾十年的代理權只好宣佈關門,

朋友失業了要重新找工作,

但公司的小老闆卻家有錢的把公司收了的繼續當有錢少爺。

其實這就是台灣現在的現象,

如不改的還很重感情的要傳給子女那真的會變成了尾子敗家,

所以該培養台灣其他有志者來開設同類公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