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不專業觀影心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部關於「創作歷程」的電影,當時被推薦來看這部電影就是因為我有文學創作的歷程,或許能從中被感動、找到共鳴。殊不知,我只有前半段眼眶濕潤以外,越看越覺得雲裡霧裡的,可能是某些地方節奏太快?我沒有細細消化完就轉場了,總之我又去二刷了,這一次我有撥開迷霧,看得比較懂了,也帶入自己的一些經驗,產出了個人的觀點,落下原來如此、我懂我懂的眼淚。

有時候他人就是會用最無知的語言去粉碎他人的勇氣,但偏偏他吐出的箭根本不曾理解過你和你的努力。就像藤本左邊那位同學一樣,一開始看她畫的漫畫時,跟著其他同學簇擁著主角,說著等她當上漫畫家時要找她簽名;隨後,京本成熟的畫風橫空出世之後,他卻說出兩者作品對比之下藤本相形見拙,如此牆頭草的話,輕輕的說出口重重的砸在作者的心上。我很能感同身受電影那一幕班級被放大、一堆人塞滿教室吱吱喳喳再討論漫畫時的場景,其實教室沒那麼大、人也沒那麼多,但是在我們腦中,彷彿充斥著一百萬人在指點我的能力和作品。我想那些自尊心越高的人越容易被這些外在評論折斷動力和熱忱,因為我就是屬於這一類人,容易陷入比較和挫折的死循環,承受不住自己的自尊心最後就只能放棄。但在那之前,一定奮戰拉扯了很多次,就像藤本買了一堆畫冊練習了無數個四季後,放棄了。

電影裡我最氣的一個地方,就是當藤本完全沈浸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他的同學和他說:「你最近都不跟我們玩了,其實XXX早就想跟你說了,你也該放棄畫畫了吧。」我們有時候很執著在乎的事物,在他人眼中就是一項可以輕飄飄說一句放棄的東西,而他們非但看不見我的努力,且自始自終都只在乎玩不玩樂的問題。(無知的人類!!!)當時,我在參加聯合盃時父母也一直問我能不能不要參加這種要載來載去麻煩的比賽,甚至後來在準備縣賽的時候,忙到暈頭轉向常常睡過頭,父母或許也不能理解我付出這些的意義,他們只在乎有沒有準時搭上公車、有沒有認真讀書而已。所以,創作有時候可能是孤獨的、不被看好的。

在藤本送畢業證書到京本家時,看到了京本房門口堆滿的畫冊,原本要放棄的她後來又重拾畫畫,我想一方面是因為在面對打敗自己的強者面前,那點尚未抹滅的熱忱又被激發了;另一方面是京本追出來(粉絲見面會)對他的崇拜溢於言表,兩個喜歡畫畫的靈魂惺惺相惜。藤本把京本拉出來的同時,京本也在重新喚回當時放棄的藤本。可能這也是我喜歡競賽的原因吧,在強者面前我能被激勵,產生動力,不能放棄的理由是因為總有人會超越我,在創作這條路上我們都成就著彼此。藤本很常跟京本說:「你要看著我的背影前進。」亦是如此吧。

最終又回到當初藤本在京本房門口畫的那張四格漫畫,起初她畫的那些小小人其實就好像他們兩個自己內心的拔河。藤本雖然讓京本出了房門,但卻在她要去美術大學時不想要京本離開他去遠方生活;而極度社恐的京本猶猶豫豫的出房門後,也為了心之所向選擇了獨自出走進修。

最後藤本坐在房裡翻著《鯊魚踢》最新連載的漫畫,最後一頁停留在鯊魚人說要把敵人都踢飛。他內心肯定很希望那張從京本門縫溜出來的四格漫畫才是真的,但最後貼上窗的空白證明那些幻想是虛假的,藤本只能坐上書桌繼續畫下去。即使很痛,但停載的漫畫還是重新出發了。

最觸動我的點是當問到那一句「你是為了什麼而作畫呢?」開始閃過無數個主角畫畫的過程,激昂、困頓、疲憊、充實或感動等填滿了所有的春夏秋冬。正如我的創作歷程,以及任何有從事創作的各位,那些每個創作的瞬間都是意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驀然回首》是由日本漫畫家藤本樹刊登於《少年JUMP+》的短篇漫畫作品。本篇文章將追尋電影情節,以心理師的實務觀點談談《驀然回首》何以賺人熱淚。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心得:這是一個用畫面情境說故事的作品,題材很日常,後勁卻很強。《驀然回首》是王道漫畫《鏈鋸人》作者藤本樹的短篇作品,改編為動畫電影。故事描述兩位喜愛畫畫的朋友相遇成為好朋友,展現成長與患難情誼。文章中提及3個傳遞核心觀點,包括人會因悔恨而成長、命運的註定沒有好壞之分、及驀然回首。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改編自藤本樹老師的同名漫畫的《驀然回首》動畫電影,並分享了參加首映後的感想和推薦。故事探討創作的意義和持續創作的勇氣。電影《驀然回首》將於8月1日正式在臺灣上映。
Thumbnail
Music !「馬德里不思議」/「日不落」 BY 蔡依林 呃,你要咱承認學生時代,到處追著她到各校園比賽嗎?~啥,當然否認,那個蔡依林只有B罩杯,真的確定不是她,晃動程度差太多…… 羨慕嗎?以前都是這麼靠近聽她唱歌,呃,前女友也是同期參賽者,GIRO,犯規,好痛,嗚嗚嗚,十幾年前的事耶……
Thumbnail
首先,我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我思考過後,覺得會造成此現象的肇因是我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會「失敗」而不敢付諸實踐,但隱隱有個聲音提醒我:「別怕,走過的路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但我還是會害怕,自己真的做了正確的選擇嗎?
Thumbnail
那影像,彷彿在距我於15公分前的視線之離 不經意聽到的迴音,在人群中 他輕輕的呼著、喚著..............隱隱又約約 欲將心動的迴音,用音符來譜出你的樣子 於是,心中也有了~高音符、低音符與節拍的那重低音起落著 該怎麼來想起你? 是不願,可又莫名的一股"默契吸引" 你~ 一直都像是在我身
Thumbnail
終於看了愛爾蘭人,令人生畏的片長,儘管看完後覺得很累,但觀影過程還是有被劇情給逗笑了好幾次。但不曉得為何看完後,感覺有點平乏無味,結局實在是太空虛了。主角希蘭的老年孤寂,回想這一生看似做過很多黑道事業,但回不去的過往,看起來也像是種過曇花一現。完全展現活太久的老人,體弱只能坐著發愁的境遇。
喜歡妳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我愛的人很少,除了妳就沒了。 我以為只要很認真地愛,就可以打動一個人,卻原來,我只打動了我自己 想念妳的時候,告訴風,風遇見妳,陪妳幾百里也不會告訴妳; 思念妳的時候,告訴雲,雲也不敢告訴妳,卻下成雨,落在我眼裡。小時候,幸福是很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很幸福的事。 我總
【11/21/05按】這是中時人間副刊「台灣插電」的倒數第二篇,原本以為這是專欄關門作,故以這一篇作結,自認還算合適,未料編輯來電說還欠最後一篇要補,只好在次週又寫了一篇「在乎不在乎」,算是本篇的延續。 十七歲那年,倏然發現懵懂的童年已經被拋在背後,乃覺得自己開了竅。那年我加入校刊社,足足請了八百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驀然回首》是由日本漫畫家藤本樹刊登於《少年JUMP+》的短篇漫畫作品。本篇文章將追尋電影情節,以心理師的實務觀點談談《驀然回首》何以賺人熱淚。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心得:這是一個用畫面情境說故事的作品,題材很日常,後勁卻很強。《驀然回首》是王道漫畫《鏈鋸人》作者藤本樹的短篇作品,改編為動畫電影。故事描述兩位喜愛畫畫的朋友相遇成為好朋友,展現成長與患難情誼。文章中提及3個傳遞核心觀點,包括人會因悔恨而成長、命運的註定沒有好壞之分、及驀然回首。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改編自藤本樹老師的同名漫畫的《驀然回首》動畫電影,並分享了參加首映後的感想和推薦。故事探討創作的意義和持續創作的勇氣。電影《驀然回首》將於8月1日正式在臺灣上映。
Thumbnail
Music !「馬德里不思議」/「日不落」 BY 蔡依林 呃,你要咱承認學生時代,到處追著她到各校園比賽嗎?~啥,當然否認,那個蔡依林只有B罩杯,真的確定不是她,晃動程度差太多…… 羨慕嗎?以前都是這麼靠近聽她唱歌,呃,前女友也是同期參賽者,GIRO,犯規,好痛,嗚嗚嗚,十幾年前的事耶……
Thumbnail
首先,我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我思考過後,覺得會造成此現象的肇因是我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會「失敗」而不敢付諸實踐,但隱隱有個聲音提醒我:「別怕,走過的路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但我還是會害怕,自己真的做了正確的選擇嗎?
Thumbnail
那影像,彷彿在距我於15公分前的視線之離 不經意聽到的迴音,在人群中 他輕輕的呼著、喚著..............隱隱又約約 欲將心動的迴音,用音符來譜出你的樣子 於是,心中也有了~高音符、低音符與節拍的那重低音起落著 該怎麼來想起你? 是不願,可又莫名的一股"默契吸引" 你~ 一直都像是在我身
Thumbnail
終於看了愛爾蘭人,令人生畏的片長,儘管看完後覺得很累,但觀影過程還是有被劇情給逗笑了好幾次。但不曉得為何看完後,感覺有點平乏無味,結局實在是太空虛了。主角希蘭的老年孤寂,回想這一生看似做過很多黑道事業,但回不去的過往,看起來也像是種過曇花一現。完全展現活太久的老人,體弱只能坐著發愁的境遇。
喜歡妳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我愛的人很少,除了妳就沒了。 我以為只要很認真地愛,就可以打動一個人,卻原來,我只打動了我自己 想念妳的時候,告訴風,風遇見妳,陪妳幾百里也不會告訴妳; 思念妳的時候,告訴雲,雲也不敢告訴妳,卻下成雨,落在我眼裡。小時候,幸福是很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很幸福的事。 我總
【11/21/05按】這是中時人間副刊「台灣插電」的倒數第二篇,原本以為這是專欄關門作,故以這一篇作結,自認還算合適,未料編輯來電說還欠最後一篇要補,只好在次週又寫了一篇「在乎不在乎」,算是本篇的延續。 十七歲那年,倏然發現懵懂的童年已經被拋在背後,乃覺得自己開了竅。那年我加入校刊社,足足請了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