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析
- 整 體 評 分:★★★★☆
- 實用性評分:★★★★☆
- 回看率評分:★★★★☆
- 成人講解等級:★★★☆☆
- 適讀年齡:X
- 語言:繁體中文、韓文
- 注音:是○ 否●

尹智映-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
※書本基本介紹
- 作者(Author):尹智映(윤지영)
- 譯者:馮燕珠
- 出版日期:2023/05/01(繁體);2022/09/22(韓文)
- 商品規格
繁體:224頁 / 20.8 * 14.8 * 1.5 cm / 平裝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圓神
韓文:242頁 / 20.0 * 14.5 * 1.5 cm / 카시오페아 - ISBN:9789861338712(繁體);9791168270749(韓文)
- 出版者 :圓神
※書本系列介紹
- 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
- 親子減壓溝通練習手冊
※書本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Author)
尹智映(윤지영)
育有一子一女,並擁有十七年資歷的國小老師,人稱「不倒翁老師」。在教學生涯及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充分體悟到比起父母和老師的一百句「正確的話」,還不如一句「好話」更有助於孩子成長。從經驗中意識到自己無意識的把消極、冷嘲熱諷的話說給孩子聽,於是認真思考如何更親切、更溫柔的表達心意。在回顧和改善自己說話習慣的過程中,把心得分享在Instagram上,一個月內吸引了超過十萬人追蹤,引起很大的共鳴和迴響。希望能幫助讀者培育更多內心堅強的孩子,以「不倒翁老師」的筆名在Instagram、個人部落格、YouTube上連載教育內容,積極與媽媽們溝通。著作有二〇二〇年被選定為世宗圖書的《小學自尊感課程》和為教師準備的班級管理指南書《小學自律的力量》。
딸과 아들을 키우는 엄마이자 18년 차 초등학교 교사, 부모 교육 전문가이다. 부모와 교사의 ‘옳은 말’ 백 마디보다 ‘좋은 말’ 한 마디가 아이들을 자라게 한다는 걸, 학교 현장에서 그리고 두 아이를 키우며 경험했다. 부정적이고 냉소적인 말을 아이에게 무의식적으로 건네고 있음을 깨닫고, 좀 더 다정하고 부드럽게 마음을 표현하는 말이 무엇인지 고민했다. 그렇게 스스로의 말 습관을 되돌아보고 개선해 나가며 발견한 말 조각을 공유한 인스타그램은 한 달 만에 십만 명이 넘는 독자가 팔로우하며 큰 공감과 반향을 일으켰다. 마음이 단단한 아이들이 더 많아졌으면 하는 바람을 담아 ‘오뚝이샘’이라는 필명으로 인스타그램, 블로그, 유튜브에 교육 콘텐츠를 연재하며 엄마들과 활발히 소통 중이다. 저서로는 《엄마의 말 연습》(YES24 올해의 책, 중국 및 대만 수출), 《초등 자존감 수업》(세종 도서 선정), 《초등 자율의 힘》이 있다.
- IG:jiiyoung82(IG);오뚝이 육아(個人網站);오뚝이 육아상담소(YouTube)
- E-mail: jiiyoung82@naver.com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劃,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你不需人見人愛》《貓生哲學》、《什麼都能外送》等。
-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書本簡介
§中文簡介
- Instagram17萬粉絲追蹤,百萬按讚肯定,出版兩週狂銷兩萬本!
- 韓國最受歡迎國小老師,十七年教職經驗分享,最有用的親子減壓溝通心法
- 用三種尊重語言、五個說話練習,養出正面思考的孩子
- 宋怡慧、林怡辰、村子裡的凱莉哥 溫暖推薦
父母說出的話語只有一瞬間,卻會烙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無數媽媽的最佳選擇,「不倒翁老師」給媽媽的親子說話處方!對子女無私的愛,做父母的都能體會,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作者尹智映是擁有十七年資歷的小學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透過這些與孩子相處的經驗,找出如何用正面的話語培養孩子的自尊感,並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支持與溫暖中健康成長。書中分為理論篇與實戰篇,讓讀者透過淺白的文字,生動寫實的日常情境,了解話語對孩子的影響力,找出最適合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書後並附有練習手冊,陪伴孩子做功課的同時,也為親子關係做點功課吧!透過練習,你也能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表達給孩子!
§韓文簡介
『초등 자존감 수업』을 쓴 윤지영 작가의 신작 『엄마의 말 연습』은 나도 모르는 사이에 마음에 없는 말을 내뱉고 후회하는 엄마들을 위한 책이다. 초등학교 교사이자 두 아이의 엄마인 윤지영 작가는 직접 아이들을 키우면서 경험한 시행착오를 바탕으로 아이들에게 상처 주는 말이 무엇인지, 반대로 아이들의 자존감을 키워주는 ‘존중의 말’은 무엇인지 연구하고 분석해 한 권의 책으로 정리했다. 특히 이 책에는 잘못된 말 습관을 바로 잡을 수 있는 솔루션과 다양한 예시가 들어 있어, 말하기에 서툰 사람도 따라 읽다 보면 자연스럽게 존중의 말을 입에 익힐 수 있다.
아이는 부모의 말을 통해 사랑을 느끼고 세상 사는 법을 배운다. 오늘 사랑하는 아이에게 상처 주는 말을 하지 않았는지 되돌아보자. 그리고 『엄마의 말 연습』을 읽으며 진심을 전하는 법을 익혀보자. 씩씩하고 자존감 높은 아이로 키우는 데 이 책이 큰 도움이 될 것이다.
※書本目錄
- 序:那些因對話而受傷的孩子們
- 推薦序:善意說話的力量 宋怡慧推薦序:從對話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孩子 林怡辰
- 推薦序:透過對話把門打開,也把孩子的心門打開 村子裡的凱莉哥
Part1 理論篇:讓孩子展開笑容的三種尊重語言
第一步,引導情感交流,認同的話語
- 哪裡會燙?這一點都不燙。(否定):很燙是吧?我來幫你弄涼一點。(認同感受)
- 這麼晚了不准吃!(禁止):很想吃是吧?明天早上再吃好不好?(認同需求)
- 不准哭!(壓迫):想哭就哭,沒關係。(認同情感)
- 不可以頂嘴!(駁斥):我知道你很好奇。(認同想法)
第二步,讓人敞開心扉,肯定的話語
- 為什麼變來變去?(判斷):你改變想法了?(正面的理解)
- 你這樣以後數學會考零分!(威脅):多做練習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喔。(安慰)
- 又亂丟襪子了!(追究):因為還沒養成習慣所以才會這樣吧。(正面的解釋)
- 你每次都這樣!(擴大):下次可以換個方式做。(叮嚀)
- 給我擦掉重寫!(指責):作業都寫完了,真棒!(鼓勵)
第三步,真摯的傳達愛,溫情的話語
- 快說「對不起」!(指示):知道自己錯了的話就告訴媽媽。(建議)
- 不要惹爸爸生氣!(禁止):這種時候先等一下。(要求)
- 吃完了就收拾乾淨!(命令):可以把碗盤拿到水槽嗎?(請託)
- 這樣你會開心?(審問):你有什麼感覺呢?(詢問)
- 你現在要我怎麼辦?我也沒有辦法啊!(煩躁):有些事媽媽可能也解決不了。(說明)
Part2實戰篇:改變孩子習慣的五種說話練習
第一步,日常生活練習
- 「快點換衣服!」:不要用催促的方式,趕孩子上學
- 「你為什麼這麼慢?」:對動作較慢的孩子,不要用追究的方式質問
- 「快吃!不要掉出來了!」:對吃飯比較慢的孩子,不要用警告的方式說話
- 「別再吵了!不准再告狀了!」:不要用壓迫的方式對經常起爭執的孩子說話
- 「你去住公園好了!」:不要對不聽話的孩子說有口無心的話
- 「還不快點睡!」:不要用威嚇的方式對不上床睡覺的孩子說話
第二步,品德教育練習
- 「你為什麼這麼自私?」:不要用謾罵的方式對不讓步的孩子說話
- 「你要主動打招呼啊!」:不要用指責的方式對害羞不敢打招呼的孩子說話
- 「你自己說,這到底是第幾次了?」:避免用指責,對容易弄丟東西的孩子說話
- 「不要給別人惹麻煩!」:避免給孩子模糊的指示
- 「快點下來,後面還有人在等!」: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對還沒有順序觀念的孩子說話
- 「快點道歉,快和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氣逼迫孩子道歉
第三步,學習習慣練習
- 「你是為了媽媽念書的嗎?」:不要對作業多的孩子說這種讓他有罪惡感的話
- 「只有你累嗎?」:不要對念書很累的孩子,說這種有比較意味的話
- 「為什麼不遵守約定?」:不要對想玩的孩子說這種責難的話
- 「就算不喜歡也要忍耐六個月」:不要對不想去補習班的孩子說這種強迫的話
第四步,人際關係練習
- 「你也不要和她玩!」:不要對與朋友吵架的孩子說情緒化的話
- 「你這樣會被排擠的!」:不要對孩子說這種威脅的話
- 「那孩子是誰?」:不要介入孩子與朋友的相處問題中
- 「都是媽媽的錯!」:不要對孩子說這種自責的話
- 「他搞什麼啊?」:未受邀參加生日派對,也不要說孩子朋友的壞話
第五步,想法溝通練習
-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當孩子無意間傷害媽媽時,也不要用尖銳的話回應
- 「你聽不懂人家話裡的意思嗎?」:不要對不會看人臉色的孩子說讓人羞愧的話
- 「不准那樣講!」:不要一昧禁止孩子模仿流行新造詞
- 「看了就討厭,你出去!」:對整天玩手機的孩子,不要說這種憤怒的話
後記:緊緊擁抱心愛的孩子
附錄:一目了然,三種尊重的語言
※結論
憤怒之下所說的話語很容易傷到別人,當我們剛剛在學習如何練習說好話的時候,一下子要情緒立刻壓下去是不太可能的,可以做的事情是慢慢的去練習,從原本遇到事情立刻爆發改成,忍耐到90%在發怒,在下次又要發生時,在忍耐到80%再發怒,漸漸的忍耐的能量會逐漸變多,再沒有發怒的情緒下,比較容易脫口而出好話,而好話也是需要練習,就跟忍耐爆發一樣,今天說出一句好話,下次再增加好話,逐漸好話就容易脫口而出
同樣的關心的話,不一樣的表示方式,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以前人很喜歡說「愛之深,責之切」,等孩子長大了就會知道父母的用心,但往往事情發生誤會就是這樣產生的,我覺得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將壓力推給孩童,事情沒有走向預期就是孩子的問題,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與孩童去面對,作為孩子的後盾,跟孩子一同練習並增加他的經驗累積
有時候家長也很容易陷入過往的經驗,所以當孩童遇到類似的經驗,不是掉入孩子的悲憫的情境,就是不理智的粗暴處理事情,我覺得這真的是一件很難的課題,因為要處裡孩童的問題,同時間還要處理自己的問題,作者提要客觀與孩童分析問題,想必是自己的問題要先解決,才能真正幫孩子找出真正的問題,不過作者說的對,一直幫孩童解決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訓練孩童解決問題的能力,想必這過程除是訓練孩童,也是訓練家長面對過往經驗的處理
最後我要說的是本篇書籍前面理論的部分不難,後面理論篇要實際操作才會真的體會到難處,有些作者提到的案例真的很寫實,完全把生活中容易會發生的事情寫出來,雖然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應該是聖人會做的事情,但作者後面的解釋又很正確無法反駁,套句作者常說的一句話,說話是要練習的
※參考資料(書籍及圖片)
(一)出版社
- 圓神
- 카시오페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