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書籍】賴育立(皮皮老師)-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書籍分析

  • 整 體 評 分:★★★☆☆
  • 實用性評分:★★★☆☆
  • 回看率評分:★★★☆☆
  • 成人講解等級:★★★☆☆
  • 適讀年齡:X
  • 語言:繁體中文
  • 注音:是○ 否●


賴育立(皮皮老師)-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

賴育立(皮皮老師)-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

※書本基本介紹

  • 作者(Author):賴育立(皮皮老師)
  • 譯者:X
  • 繪者(Illustrator):X
  • 出版日期:2021/09/30(繁體)
  • 商品規格: 繁體:平裝 / 240頁 / 17 x 22 x 1.5 cm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采實文化
  • ISBN:9789865074944(繁體)
  • 出版社(Publisher) :采實文化


※書本系列介紹

  •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


※書本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Author)

賴育立(皮皮老師)

兒童美術老師、講師、作家。皮皮老師深感許多父母缺乏對於兒童美術教育的瞭解,因此在2014年8月成立了臉書社團,藉由專題文章、短篇故事或答覆家長常見的疑問,分享許多美術教育理念及教學經驗,幫助父母、老師們更瞭解孩子的特質、繪畫發展與兒童美術教育理論;他也透過推廣平易近人的繪畫心理學,讓父母、老師們能與孩子的內在有更多的連結,並在這過程中不斷練習自我覺察。

2020年開始撰寫「從畫裡看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一系列繪畫心理學文章後,引爆社員父母們熱烈迴響,鉅細靡遺的回覆及無私的分享廣受社員好評。一年內就舉辦了43場「從作品瞭解孩子的創造力與內心世界」的巡迴講座。接著也開設了「看懂孩子畫作秘密」的相關課程和工作坊。2021年防疫停課期間為孩子特別開設的線上創意美術課程,也備受好評。未來理想希望成立一個以「自然主義、兒童本位」為核心思想的美術教育推廣協會。

§經歷

  1.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研究所畢
  2. 新竹市陽光國小教師(曾榮獲94年新竹市優良教師)
  3. 與羅美慧共同設計「藝術與人文」創新教學方案榮獲第一名特優獎,並共同創辦「水水美術繪本館」(美術教室)及合著《藝術探險教室‧動手玩創意》一書。

§備註:

※書本簡介

哭泣的雲、沒有五官的臉、細小的四肢、漂浮的房子……,孩子畫都藏著沒有說出的「內心祕密」!皮皮老師引導教養與內心覺察的「看畫、讀畫、聊畫」,讓爸媽及時處理孩子負面感受、調整教養方式!

  • 臺灣第一本用畫畫引導教養與內心覺察的專書
  • 臉書人氣社團「爸爸媽媽的兒童美術教室」熱烈迴響單元 #從畫裡看出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 首次集結成書

畫畫,可以說是我們與生俱來就能掌握的技能之一,比話語更能真實體現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卻也是最常被忽略的表達方式。

  1. 大受好評的親子繪畫覺察師,首度完整公開祕訣! 皮皮老師在超過二十年的美術教學生涯中,將薩提爾、佛學、繪畫心理學和美術教育等融入了兒童畫中,領悟到孩子的畫其實透露出許多隱藏訊息,於是他開始寫下一系列解讀孩子畫作,進而深入探究孩子特質、想法和心理能量的文章,在臉書社團引起無數迴響和轉傳,並迅速成長為4.6萬人的熱門社團。這些爸媽都想知道,如何從畫作看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2. 孩子的創作,常常反映了內心想法 孩子畫的內容,通常就是孩子近期最有感覺、最重要或最喜歡的人事物。透過人物大小、擺放位置、距離、用色、創作過程等訊息,能更進一步幫助我們解讀孩子的內心感受,即時覺察孩子的負面情緒和行為,並給予更多的關愛與補救。
  3. 從聊孩子的畫開始,和孩子的內心連結 連結的第一步是對孩子感到「好奇」。好奇孩子「你畫的是什麼呢?」就是挖掘孩子的創作動機、想法、期待等心理層面的開始,越往內心的提問,既能培養孩子自我覺察的能力與習慣,無形中也拉近親子關係。 ●「我們一起來想想還可以畫什麼?」→其實是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想畫的內容 ●「躺在草地上是什麼感覺呢?小兔子為什麼會感到害怕呢?」→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的感受 ●「她為什麼在哭啊?發生了什麼事嗎?」→針對負面意涵詢問,核對孩子是否將負面感受投射在畫裡
  4. 孩子藏在畫裡的求救訊號,幫助父母覺察自我 從聊畫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孩子內心由明轉暗的因果,才發現原來自己平時生氣責備孩子、因工作忙碌疏於陪伴孩子、手足之間的爭寵、孩子在學校的人際互動、夫妻爭吵問題……竟然統統呈現在孩子的畫作中。我們調整自己的觀點和期待後,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會不同,就能讓孩子、自己或身邊的問題迎刃而解! 「我發現原來孩子畫畫這件事,我們大人真的不用『教』什麼,只要多往他們的內心連結,加上一點適度的引導,孩子心理健康了,自然會展現出讓我們充滿驚喜的創意表現。」──賴育立(皮皮老師)

※書本內容介紹

學員推薦

自序

前言

說明本書籍是要讓讀者可以看懂孩子的畫、讀懂孩子的心、覺察孩子的情緒,更重要的是要帶讀者和孩子的心連結,還有引導讀者和自己的心連結,並說明作者教導孩童繪畫這一路上的心歷路程,並由孩童的學習狀況延伸到家長的感受、教養、態度,最後說明透過孩子的繪畫觀看他們的情緒,了解他們的感受,進而觀看自己內心世界的自我覺察,並因為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而讓我們願意改變、調整與提升,當轉念改變後親子關係或家庭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第一章 畫裡有故事

作者說明畫作的讀解是運用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以及繪畫心理學中繪畫投射測驗的歸納資料及解析技術,再根據作者自己運用的經驗,去解讀孩子繪畫的內容,但只是提供線索或參考,並非是絕對的答案,有興趣可以去參考相關專業書籍,但不可以根據書籍的內容去解讀孩子、貼標籤或下定論,而是要與孩童多接觸去核對,才能看見最接近真實的樣貌

作者提供5個繪畫作品(1.媽媽的背影;2.漂浮的房子;3.側面人物及短短的手;4.下雨和沒有畫出的腳;5.沒有四肢和不會飛的鳥),作為講解如何看懂孩子繪畫的範本,每一個繪畫作品作者都有詳細講解內容,還會看孩子其他的作品,詢問親子、家庭、經濟關係,也包含家長與自己父母的關係,再與家長溝通作者所看到的含義


第二章 看畫和讀心

1.兒童畫與成人畫完全不同

作者敘述家長帶孩童學習美術,重視構圖均衡、對稱等美學,是因為從小到大所學的美術教育就是這麼教,並講解歐洲十六世紀的美術創作,最後介紹十九世紀有一位兒童美術教育之父-佛朗茲·齊澤克(Franz Cizek),講解他創立了兒童美術教室的過程及經歷 2.孩子的繪畫發展階段

介紹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愛彌兒(Emile: ou De l’education)書籍、瑞士教育學家-斐斯泰洛齊(J.H. Pestalozzi)、幼稚園之父-福祿貝爾(F.W. Fröbel)、以及羅恩菲爾(Viktor Lowenfeld)的創照與心智成長..等等有關兒童繪畫發展研究的相關人員

  • 自我表現的第一階段-塗鴉期(2~4歲)
    說明為什麼是塗鴉的狀態,並介紹十字塗鴉、旋渦塗鴉,到了小班之後就是命名塗鴉,作者有詳細說明孩童的發展過程
  • 描繪實體的首次嘗試-前圖式期/前樣式階段(4~7歲)
    作者說明什麼是圖式/樣式,5、6歲時是前圖式/樣式期,直到7、9歲是圖式/樣式期,也會說明這兩者(前圖式/樣式期;圖式/樣式期)的差異,並說明什麼是概念畫、主動知識、被動知識,並說明為什麼孩童會說出“我不會畫”的原因,要家長多鼓勵孩童繪圖不是畫得像,創意更勝於技巧
  • 形體概念的形成-圖式期/樣式階段(7~9歲)
    說明此時期是繪畫黃金期,之後的作畫就會變成寫實期,並解釋說明圖式期的主要特徵(1.形成固定的圖式;2. 在作品中使用基底線來表現物我關係的空間慨念;3.孩子的心理特質,形成獨特的表現形式),並介紹什麼是X光透視畫法、展開式(折疊式)畫法、擬人畫法、時空結合畫法
  • 寫實描繪之初現-寫實前期(9~13歲)
    孩童的畫風的變化(從主觀到客觀,從2D平面到3D空間),並說孩童心智上的變化,並介紹什麼是視覺型、觸覺行、混合型的畫風

3.孩子的畫可以看到什麼?

說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時,對兒童的繪畫的研究已經不是只有繪畫的技巧,在心理學和精神學上有研究和治療,像是繪畫心理學主要是1.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心理學、2.兒童繪畫心理分析、3.皮亞傑(Jean William Fritz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4.羅恩菲爾(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繪畫發展理論為理論基礎,而在1920~1970年的繪畫測驗及繪畫心理研究有1.古迪納夫(F.L.Goodenough)的畫人測驗(Draw-a-Person test)、2.房樹人繪畫投射測驗(Tree-House-Person)、3.家庭動力繪畫理論(K-F-D,Kinetic family drawing),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了解兒童的工具和觀看方法

  • 孩子心裡裝什麼,就畫什麼
    中班前孩子的重心在家庭,繪圖的內容通常是家庭,到了大班後視野開闊,繪圖的內容就會由家庭轉至老師同學
  • 孩子重視的是
    1.大小;2.位置;3.出場順序(人物、著色);4.細節,作者有詳細說明孩童重視項目的內心感受,以及內容代表的含義
  • 孩子內心情緒是
    角色的臉部表情(非特定人),特定的形狀及著色,作者有詳細說明情緒在孩子心中所代表的含義
  • 孩子的心理距離是
    人與人的距離、人與物的距離、繪圖裡兩個物體的對立距離、擺放的位置,作者有詳細說明孩童對於距離的含義
  • 孩子的生命能量是
    這就有關於色彩學的理論,像是暖色調、冷色調、中間色每個代表的意義都不同,作者有說明色調的顏色有哪些,帶給人的感受是什麼,一般來說會使用幾個顏色,固定顏色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而圖案的大小、物品的選擇也是一種能量的代表


4.畫作中的「求救訊號」
作者說明看懂兒童負面情緒的作畫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前提是作畫不能受外界而是發出內心的作畫,才能真的看出孩子的求救訊號

  • 內在情緒類
    1.焦慮感、憂鬱、壓抑
    作者說明塗黑、反覆加強描繪的線條、反覆擦拭塗抹所代表的意思(負面情緒),並詳細說明作者的觀點,以及塗黑部位和物品所代表的意義
    2.情緒低落
    擬人化的畫法就是孩童內心所要表達感受,作者有說明物品擬人化的表示(掉落的樹葉、煙囪的黑煙)
    3.疏離感、孤獨感
    繪圖上的人或物有表現出獨自一人的話,有可能是負面的表達,作者有舉例那些是獨自一人的畫風,及所要表達的含義是什麼
    4.缺法安全感
    孩童在大班左右會意識到物我關係和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所以這時候在繪畫上就會畫基底線,作者這時用樹和房子來說明所代表的含義
  • 人際關係類
    1.對社交的焦慮
    五官象徵人際關係與互動,所以作者用五官來說明所代表的含義,而樹則是用樹幹和樹皮來說明含義
    2.適應不良或變通性較低
    在大班上說明繪畫1.圓弧或靈活線條、2.線條直線所代表含義,幼稚園階段在鑒定上比較模糊,但是如果是上小學的話,就幾乎可以確定所代表含義
  • 個性特質類
    A.缺乏自主能力
    兒童在不願面對的事物在繪圖上,容易繪製不完整或忽略不畫的現象,作者說明在人物繪製上有哪些常見的情況,並說明繪製不完整所代表的含義
    B.生命能量低、缺乏自信
    人或樹繪製的形象是否充滿活力這就是生命能量,作者解釋人或物的大小,形象所代表的含義,並用家裡有兒童行為退化現象來解釋說明
    C.具攻擊性
    繪製的人或物有尖銳的形狀所代表某種程度的攻擊性,作者會根據繪圖兒童的繪圖契機來了解狀況,看是仿畫還是自創的作畫,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在反應孩童的心理狀態,而作圖時是否用力繪圖也是可以看出一二,這就要判斷是發洩情緒還是信心一揮,還有人或物的大小比例上過大也是可以看出一二
    D.自我封閉、不願面對
    作者舉例說明在人、物的方面上會怎麼繪畫,也說明代表的含義
    E.過於要求完美、強迫傾向
    繪圖內容的精細程度,代表這個繪者的個性和做事態度,繪圖潦草表示隨和,繪圖要求細節表示個性一絲不苟,
    F.渴望自由
    作者用小鳥來說明自由,並用很多例子來說明小鳥行為所代表的含義,除了小鳥還有氣球、風箏、汽車.. 等會動的人物都是渴望自由的含義


作者說明所提供的理論是提供參考的方向,主要是還要從多方面去理解孩童,才能真的看出孩童內心所想,並說明幼稚園和國小在繪圖上心智和情緒的差別

第三章 對話和連結

1.你的孩子是哪一型?

  • 線畫型與色彩型、視覺型與觸覺型
    說明線畫型與色彩型的孩童在繪圖上有什麼不同,而介於中間類型的孩童是綜合型,也說明視覺型與觸覺型的孩童在繪圖上有什麼不同,最後說明色彩型的孩童的三個繪圖特色
  • 理性與感性
    作者說孩童在小學二年級時繪圖就會由感性轉向理性,所以感性的特質格外的珍貴與重要性,也不要因為這樣就偏向感性方面發展,因為平衡發展更重要,每個特性都有他的優缺點,與其一直弭補缺點倒不如重視優點,大多孩子都是綜合型的孩童,透過教育可以讓他們感性與理性的全腦發展
  • 左腦與右腦
    1960年代羅傑·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的裂腦(Split-brain)實驗研究發現左右腦的功能,作者詳細解釋左右腦的功能,而漢寧.貝克(Henning Beck)破除這個二分法的說法,說明有些運作是需要左右腦一起合力去完成的,作者介紹日本醫學博士春山茂雄腦內革命2的觀點,以及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和伊隆·馬斯克(Elon Reeve Musk)這兩個人物,最後說明全腦協調的重要性
  • U型趨勢
    介紹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Earl Gardner)的U型趨勢理論,並介紹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創造過程來說明藝術家與孩童不同處

2.皮皮老師的四層看畫法

  • 孩子的畫是否符合年齡發展
    A.觀察指標-與發展階段有沒有落差
    說明兒童繪畫發展階段不是絕對性,但具有常態發展上的比較參考價值,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經歷(有沒有被教過怎麼畫畫、對畫畫有沒有興趣..等),有落差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B.核對原因
    作者說明自發性繪畫與被教導過繪畫的畫風有哪些差別,繪圖有落差的孩童是有其他原因,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出來
    C.引導方向
    說明要找出孩童為什麼不願意繪圖的原因,去破除錯誤的觀念和鼓勵孩童,如果是生理或病理性的原因,就要去尋找專業醫生來協助
    D.對話法
    作者說明他如何和孩童對話,去破除錯誤的觀念,並舉例很多對話讓讀者知道怎麼跟孩童溝通,還會在句子後面說明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還有說明如何引導孩童繪畫,最後提出實際案例來說明,如何引導5歲孩童繪畫的過程
  • 孩子的內心現在重視什麼
    A.觀察指標-孩子畫了什麼?畫面中心是什麼
    作者說明他是如何觀看孩童繪畫的作品
    B.核對原因
    作者說明如何根據孩童繪畫的內容,去思考孩童年齡、環境的影響
    C.引導方向
    作者說明孩童的創作不會加以干涉,除非內容有不當、血腥暴力..等問題,才會與家長溝通,幫助孩童回到健康的心理
  • 孩子的內心健康快樂嗎
    了解孩童內心及重視的人事物後,作者會去關心孩童的內心世界
    A.觀察指標1-孩子的用色傾向
    作者說明大部分孩童都會使用原色或明亮顏色,而不喜歡混濁或多次混色的顏色,例外的是因為幼兒不知道顏色加在一起會混色,以為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彩色,而特意用濁色調或暗色時,就要注意孩童心情和行為表現
    B.觀察指標2-畫作裡有沒有出現負面訊號
    作者說明看完顏色後,會去看繪圖的內容是否有負面的訊號,作者說明一些他的觀點如何去看負面訊號,要注意的是不知道要畫什麼、不繪畫、討厭畫畫的孩子,需要大人的協助幫忙找回信心
    C.核對原因
    作者說明會去找孩童以往的作品,跟孩子與家長做溝通找出原因,幫孩童找回健康的心理
    D.引導方向
    作者說明孩子會有負面訊號通常都是環境和人所造成,建議從繪畫創作和心理建設來幫助孩童,用藝術來治療孩童發洩情緒,作者有說如何用藝術來引導孩童的過程
  • 孩子擁有什麼特質和天賦
    A.觀察指標1-孩子畫的線條品質和細緻程度
    作者說明線條的畫法(前粗後細、粗細一致)在個性上有哪些差異
    B.觀察指標2-孩子創意表現程度
    說明中規中矩和獨特創建圖案,這兩個圖案在個性上有哪些差異
    C.觀察指標3-孩子是線畫型、色彩型或綜合型
    說明不管是哪一個類型的孩童,可以開開心心的繪畫才是重點
    D.引導方向
    作者說明每一個類型的孩童,他是如何去引導他們繪圖

3.聊出正向特質的聊畫法

作者說明聊畫是可以帶著教育和娛樂性質的,幫助孩童建立信心、提升專注力,讓繪畫變成一種有趣又帶有教育的活動

  • 守護孩子的感性特質
    畫在紙上的是孩童的感受、感覺、感知,而不是理性客觀的視覺經驗,作者說了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要配合環境失去自我,長大了兜兜轉轉才又想要找回原來的自己,所以引導孩童繪圖是重視感受,而不是繪圖的內容像不像
  • 守護孩子的想像力與獨特性
    說明豐富的想像力是很珍貴的,並用很多例句來跟讀者說,如何引導孩童運用想像力創作
  •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培養孩童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時先想看看自己可以做什麼?再跟父母老師討論怎麼做,而最終決定權是要在孩子的身上,要孩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家長要做的事情是判斷是否有危險性,最後作者用很多例句來跟讀者說,如何引導孩童自主性的創作
  • 培養孩子的信心與興趣
    說明教導孩童繪圖不是技巧,而是建立信心跳出不繪畫畫,不想繪畫的惡性循環,有信心的孩童才能繪製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最後作者用很多例句來跟讀者說,如何引導孩童有信心的創作
  • 邀請孩子表達
    表達三步驟(1.回溯和內觀;2.思考如何表達;3.說出來),作者說明他如何讓孩童表達他自己的作品,最後作者用很多例句來跟讀者說,如何引導孩童表達他的創作

4.在家就能聊的聊畫原則

  • 多點正面話語,少點負面批評
    作者舉例說明什麼是負面的言語,並舉裡說明要如何由批評變成正面的對話
  • 多點引導啟發,少點教導指示
    說明過多的指導反而會讓孩童停止思考,而是順應孩子不同階段的特質,引導孩童自然發展,孩童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尊重、欣賞最後作者用很多例句來跟讀者說,如何引導家長表達對孩童作畫的態度與鼓勵話語
  • 多點開放尊重,少點比較貼標
    家長藉由貼標籤或比較想要鼓勵孩童,但往往事情最後都會往負面方向發展


第四章 教養和覺察

1.從孩子的畫看見更好的教養

  • 冰山下的內心世界
    作者說明幼童的繪畫時常出現笑臉、太陽..等正面的圖案,直到國小、國中後心境變了,繪圖的內容就會容易呈現其他情緒的圖案
  • 孩子的求救訊號
    責罵是孩童大部分情緒困擾的最大原因,在生活環境下也有很多可以影響孩童的情緒,從孩童的繪畫中看出他的負面求救訊號,這時給予關懷和關心,找回孩童健康的心靈

2.從觀看孩子到觀看自我

孩童有的時候的負面行為是來自於家長,然後再仔細去探討就會回溯到家長與自己父母的關係,此時要斷絕這個延續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從家長身上去做改變,這時候就是孩子在治癒家長的環節 3.給父母的自我覺察練習

  • 如何察覺-佛陀的四念處與正念
    作者說明佛陀的四念處(身、受、心、法)與正念的觀點
  • 察覺什麼-薩提爾的理論
    A.冰山隱喻
    就是網路上很常引用的冰山的引用,每一層都有冰山所代表的含義
    B.溝通姿態
    說明錯誤的溝通方法有哪些(指責、超理智、討好、打岔),而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一致性(說話時要顧慮對方、自己、情境),作者用孩童在客廳亂塗鴉來說明錯誤和正確的溝通方式
    C.一致性
    作者說明什麼是不一致性,要一致性就是要提升自我價值感,而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就是讓學會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價值,不是依賴別人的看法
    D.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是最早學習的地方,而影響的層面往往最深,薩提爾說看問題不只是看個人,往往整個家庭成員都要一同改善,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 察覺後怎麼調整-艾理斯的ABCDE理論
    作者解釋說明A(行為或事件)B(信念或認知)C(情緒反應或結果)D(駁斥或質疑)E(正向、適當的新觀念)理論

4.孩子,是來幫助我們內在成長的貴人

作者說明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出自己的影子,很多時候在教育孩子同時也在教育自己

※結論 

有時候看電影或是影集,播到要看一個人的過往時,畫面有時候會放上一個畫作,然後從這一副畫中去了解當時那一個人的情境,而那一副畫的符號或是著色都是關鍵的隱藏密碼,所以會閱讀這一本書籍的我,也想去了解孩童的想法,後來發現這一部分很吃重閱讀者的經歷,還要去了解孩童心理狀態和環境,很難用理論去對比找出答案,作者在每個章節都會提到,理論只是一個工具,要怎麼運用去看出孩子的狀態,是不能一言蔽之的,只能去猜測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問題,然後再去旁敲側擊收集資料,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出原因,所以電影或影集的橋段只是一種拍攝的手法,真正要去了解孩童的內心,還是要花費心力去與孩子溝通,作者很用心介紹了很多如何與孩童邊畫邊聊,讓讀者知道如何讓孩子敞開心房跟你溝通,這才是這本書作者所要說的重點,而不是寫出理論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對於論點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去找其他書籍來研究

最後作者放上一些佛陀、薩提爾的觀點,應該是提供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一件事情如果可以讓對話讓大家舒坦的話,為什麼還要用負面的方式讓事情變得更複雜,事情表面上解決了,但是內心的傷還在淌血,我想這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

※參考資料(書籍及圖片)

(一)出版社(Publisher)

  • 采實文化

(二)書籍

內容總結
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3
/5
主要是以童書可以親子共讀書籍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童書,啟端感覺統合教育,是吳端文、陳韻如的手能生巧:讓兒童快快樂樂學寫字,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兒童教育書籍,張老師文化,適合家有幼兒及國小、國中階段孩子的父母,以及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閱讀,是楊文麗的專注力訓練,自己來(給願意成為兒童專注力教練的朋友),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時報出版,適合2歲以上,是黑川伊保子(Kurokawa Ihoko)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整體評分:★★★☆☆
童書,三采,適合2歲以上,是長沼睦雄(ナガヌマ ムツオ)的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兒童精神科醫師給高敏感兒家長的41個養育、照顧、陪伴提案,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圓神,適合2歲以上,是尹智映(윤지영)的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早療管理中心,適合6~12歲以上,是陳櫻慧的早療繪本-慢慢猴繪本系列,整體評分:★★★☆☆ 書籍:1.擁抱慢慢猴;2.慢慢猴的生日大冒險
童書,啟端感覺統合教育,是吳端文、陳韻如的手能生巧:讓兒童快快樂樂學寫字,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兒童教育書籍,張老師文化,適合家有幼兒及國小、國中階段孩子的父母,以及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閱讀,是楊文麗的專注力訓練,自己來(給願意成為兒童專注力教練的朋友),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時報出版,適合2歲以上,是黑川伊保子(Kurokawa Ihoko)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整體評分:★★★☆☆
童書,三采,適合2歲以上,是長沼睦雄(ナガヌマ ムツオ)的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兒童精神科醫師給高敏感兒家長的41個養育、照顧、陪伴提案,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圓神,適合2歲以上,是尹智映(윤지영)的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整體評分:★★★★☆
4/5兒童教育書籍整體評分
童書,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早療管理中心,適合6~12歲以上,是陳櫻慧的早療繪本-慢慢猴繪本系列,整體評分:★★★☆☆ 書籍:1.擁抱慢慢猴;2.慢慢猴的生日大冒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童書,文林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道聲出版社,適合3~6歲以上,是張蓬潔的繪本合輯,整體評分:★★★☆☆ 書籍:1.害羞小公主;2.哈啾小王子;3.彩色豆;4.胖國王;5.瘦皇后;6.蛀牙王子;7.眼鏡公主;8.氣球國;9.哇!好亂;10.東東村的雙胞胎;11.小圓圓: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華文精典,適合0~6歲以上,是余苗的陪孩子一起玩故事(編劇媽媽教妳說故事、編故事、玩故事),整體評分:★★★☆☆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書泉,減輕遲緩兒與家長壓力的魔法語言互動,整體評分:★★★☆☆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兩本書《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投射評量》和《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文章探討了這兩本書的不同風格和能量,並對它們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書籍的語言風格和讀者群給出了建議。最後總結了這兩本書的獨特價值和適用範圍。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童書,文林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道聲出版社,適合3~6歲以上,是張蓬潔的繪本合輯,整體評分:★★★☆☆ 書籍:1.害羞小公主;2.哈啾小王子;3.彩色豆;4.胖國王;5.瘦皇后;6.蛀牙王子;7.眼鏡公主;8.氣球國;9.哇!好亂;10.東東村的雙胞胎;11.小圓圓: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華文精典,適合0~6歲以上,是余苗的陪孩子一起玩故事(編劇媽媽教妳說故事、編故事、玩故事),整體評分:★★★☆☆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書泉,減輕遲緩兒與家長壓力的魔法語言互動,整體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