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書籍-English】多個作者-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書籍分析

  • 整 體 評 分:★★★★☆
  • 實用性評分:★★★★☆
  • 回看率評分:★★★★☆
  • 成人講解等級:★★★★☆
  • 適讀年齡:X
  • 語言:繁體中文、German
  • 注音:是○ 否●
Gerhard W. Lauth、Peter F. Schlottke、Ke-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

Gerhard W. Lauth、Peter F. Schlottke、Ke-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


※書本基本介紹

  • 作者(Author):
    1.Gerhard W. Lauth
    2.Peter F. Schlottke
    3.Kerstin Naumann
  • 譯者:
    1.楊文麗
    2.葉靜月
  • 繪者(Illustrator):X
  • 出版日期:2005/04/10(繁體);2007/01(German)
  • 商品規格:
    繁體: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張老師文化
    German:240頁 / 191 x 123 x 15 mm /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Co. KG
  • ISBN:9789576936128(繁體);9783423361224(German)
  • 出版社(Publisher) :張老師文化、Dtv


※書本系列介紹

  • 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Rastlose Kinder,ratlose Eltern)


※書本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Author)

  1. Gerhard W. Lauth
    是德國科隆大學心理暨心理治療學教授。他是專為過動兒與注意力缺失孩子所設立的臨床發展心理學部門的負責人。
    維基百科(German)
  2. Peter F. Schlottke
    是在德國斯圖加特及杜賓根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授。他的工作重點為臨床、法律及教育心理學。他同時也是合格的心理治療師,並擔任杜賓根大學心理學系有關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急診業務的負責人。與Lauth同為《兒童注意力訓練》作者。
  3. Kerstin Naumann
    德國科隆大學臨床發展心理學部門的研究員。

◎譯者簡介

  1. 楊文麗
    德國曼哈姆大學(Uni. Mannheim)心理學碩士。曾任臺北市國中國小駐區心理師、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淡江大學心理諮商中心兼職輔導老師、臺北市家庭關係服務中心諮商心理師、教育部社教司臺灣區家庭教育中心研究員、臺北市復興高中德語教師、德語心理學相關書籍譯者。
    目前是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張老師」基金會臺北分事務所諮商心理師、親職教育講師、中國大陸特聘心理學講師;同時是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家長。譯作有《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張老師文化)、《兒童注意力父母訓練手冊》(張老師文化)、《專注力》(天下雜誌)等書。
    ◎其他資料:FB(楊文麗心理師)、網站(楊文麗老師)
  2. 葉靜月
    葉靜月,1960年出生,東吳大學德文系畢業,德國班貝克大學碩士,主修德國語言學,副修英文及大眾傳播。自1997年迄今任職於立法機關,擔任編譯助理研究員,現與挪威籍夫婿居住於新北市。


※書本簡介介紹

§繁體簡介

  • 九歲的揚恩總是令父母束手無策,每天都在爭執和發脾氣中度過。為了叫揚恩至少把寫功課、刷牙洗臉等最起碼的事情做完,他們必須採取愈來愈重的懲罰。最近甚至連關在房裡的方式也無效,逼得他們忍不住動手體罰。
  • 「請到學校接你的小孩,我們無法把他留在學校。」學校又打來求救電話......丹尼的媽媽感到筋疲力盡,心想:「為什麼每件事都這麼累人?為什麼總有無止盡的麻煩?」

注意力缺失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失控和激烈反應,常讓父母神經緊繃。日常大大小小難題也令人招架不住;父母常覺得每天身不由己地為各種接踵而至的難題疲於奔命。怎麼辦?我的孩子注意力有問題嗎?怎麼會有注意力缺失的問題呢?會不會長大後就會變好?孩子真的有問題,我們可以做什麼?有哪些方法可以考慮採用?

這些是可以學習的。本書即是家有注意力缺失兒童的父母的教養完全手冊,以生活、實務面的問題為導向,針對家長在教養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解決之道。讓父母在協助孩子時能有判斷的依據,進而與孩子建立一個充滿信任的關係。

書中強調國際間相關的專業領域(兒童精神醫學、心理治療)對兒童注意力缺失及過動問題的共識,目前國際間正在努力地將最新的研究呈現給大眾,以便促成更多協助孩子的力量。因為兒童、青少年至成人早期的追蹤研究告訴我們,這個兒時的問題不會自己消失的,這些孩子若被忽略,只有越來越惡化原有的問題。例如成為反社會、藥物濫用的成人。

作者的筆觸字字藏愛,句句疼惜著孩子,同時字裡行間充滿對家長的同理與關懷。這是一本教導父母的書,但是父母可以帶著被支持、被了解的溫暖來吸收知識,不必擔心被責難、被要求、被批評。曾端真(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本書從德國經驗出發,詳實的陳列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問題、診斷過程與治療模式,可做為台灣父母與老師的參考。陳質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繼《兒童注意力訓練手冊》之後,再向台灣朋友推薦這本好書,內容包含認識注意力缺失有關的知識、治療可能性、結合資源等相關議題,簡易且深具實用性,是關心兒童、與兒童工作的人不可錯過的的工具書。楊文麗(「張老師」兒童輔導特聘講師)

§本書特色

  1. 從「兒童注意力訓練」一書出版後,明顯可見國內缺乏此類書籍,在市場上有強列需求。
  2. 本書與「兒童注意力訓練」最大不同,是以家長取向,並回答家長最常見的問題,實用性高。
  3. 本書為最新版(2002,6版),有兒童精神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
  4.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推薦5顆星。

§外文簡介(German)

Hyperaktivität hat zu einer Zeitkrankheit bei Kindern entwickelt。 Eltern fragen sich, ob ihr Kind wirklich verhaltensauffällig ist oder einfach nur sehr lebendig。 Dieser sachkundige 和 umfassende Ratgeber zeichnet das Erscheinungsbild der Verhaltensstörung nach and nennt mögliche Ursachen, die nicht unbedingt in Erziehungsfehlern liegen. Er gibt Anregungen, wie man das Problem innerfamiliär angehen kann, und klärt, wann Hilfe von außen erforderlich und welche Behandlung im Einzelfall die wirkungsvollste ist.

※書本目錄

  1. 什麼是注意力缺失?
  2. 典型的注意力缺失:特點、結果 注意:不是所有的問題多是注意力缺失/過動!
  3. 注意力缺失出現頻率有多少?
  4. 各年齡層注意力缺失的情形:注意力缺失問題會消失嗎?
  5. 注意力缺失問題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6.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什麼?
  7. 家長的自發性
  8. 和學校合作,我們的孩子要不要轉班、轉校?
  9. 專業的協助
  10.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什麼?
  11. 藥物治療,什麼時候要用藥?
  12. 食療,效果如何?
  13. 職能治療
  14. 特殊學校-精神療養院

※結論 

書籍內容是針對父母(照顧者)所撰寫的,將生活上家長平常會遇到的問題,做一個整理與解說,剛開始我以為只是一本普通介紹專注力不足孩童的書籍,直到閱讀章節“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做什麼”,才發覺到原來真的是針對父母所撰寫的書籍,而作者也在此章節花費不少心力去撰寫,讓讀者知道原來家長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書籍的重點是擺在家長上,前面的章節是介紹家長去認識觀察孩童的狀況,接下來就是介紹如何選擇適合的團體、家長與老師如何配合、正確與錯誤的治療方式,最後是環境的選擇,作者介紹的內容很豐富,是給予讀者大方向去著手,細節的部分就要讀者再去其他書籍專研,比較可惜的是作者介紹的資源是德國

作者在介紹內容上,有把一些優缺點都講明,說明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十全十美,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才是重點,比方在選擇團體的章節和專業協助的章節,介紹的團體和方法有很多種方法,如何去判斷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就有賴作者提供的建議去判斷

在家長與老師配合的章節,作者說明這兩者關注點不同,所以才會產生中間的誤解,於是作者說明這兩者各施其責的歸屬,我覺得這樣比較符合人性,話題不會一昧的偏袒某方,不會造成我知道這樣做才對,但是要做起來真的有些許困難,很難說出為什麼困難的窘境

作者在介紹治療方式很用心,把正確與錯誤的方式都介紹,讓家長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方式,錯誤的方式有哪些,也說明為什麼作者認為這是錯誤的方式,比較特別的是在藥物治療上作者很詳細的介紹原理和用量,在肌肉運動治療上,也很誠實的說無效,這大概會讓家長少走一些冤枉路

最後說明環境的選擇,作者直接把每個環境做解說,哪一個環境適合哪一種症狀,但作者重點不在選擇環境,而是學校對於注意力缺失孩童的處理做法有分歧,家長真的是否只能接受學校的安排?所以作者寫下慎重安排換環境的要素,說到住精神病院我就想到韓國真實案例的節目,孩子真的會有被拋棄或是懲罰的感覺,即使家長都有去院內陪伴,孩子心理就會容易去反問自己,所以作者的判斷還是有一定的功力在

最後作者在書籍後面放上附錄,讓讀者可以參考作者提供的建議,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結語是本書籍提供大方向給家長,內容是以家長為主要對象,所以從內容可以看出是以家長的角度來講解,比較不會有標準形式又說不出問題在哪裡的問題,對於初次想要了解注意力缺失的家長,是一本容易入手的書籍


※參考資料(書籍及圖片)

(一)出版社(Publisher)

  1. 張老師文化
  2. Dtv

(二)書籍

  1. 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Rastlose Kinder,ratlose Eltern)
    繁體:張老師文化誠品博客來金石堂三民網路書店
    German:Amaz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年年育兒路程✐的沙龍
15會員
400內容數
主要是以童書可以親子共讀書籍分享
2025/03/23
兒童教育書籍,采實文化,適合2歲以上,是賴育立(皮皮老師)的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整體評分:★★★☆☆
Thumbnail
2025/03/23
兒童教育書籍,采實文化,適合2歲以上,是賴育立(皮皮老師)的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整體評分:★★★☆☆
Thumbnail
2024/11/10
童書,啟端感覺統合教育,是吳端文、陳韻如的手能生巧:讓兒童快快樂樂學寫字,整體評分:★★★★☆
Thumbnail
2024/11/10
童書,啟端感覺統合教育,是吳端文、陳韻如的手能生巧:讓兒童快快樂樂學寫字,整體評分:★★★★☆
Thumbnail
2024/11/03
兒童教育書籍,張老師文化,適合家有幼兒及國小、國中階段孩子的父母,以及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閱讀,是楊文麗的專注力訓練,自己來(給願意成為兒童專注力教練的朋友),整體評分:★★★★☆
Thumbnail
2024/11/03
兒童教育書籍,張老師文化,適合家有幼兒及國小、國中階段孩子的父母,以及隔代教養的祖父母閱讀,是楊文麗的專注力訓練,自己來(給願意成為兒童專注力教練的朋友),整體評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童書,張老師文化,適合2歲以上,是Gerhard W. Lauth、Peter F. Schlottke、Kerstin Naumann的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Rastlose Kinder,ratlose Eltern),整體評分:★★★★☆
Thumbnail
童書,張老師文化,適合2歲以上,是Gerhard W. Lauth、Peter F. Schlottke、Kerstin Naumann的兒童注意力訓練(父母手冊)(Rastlose Kinder,ratlose Eltern),整體評分:★★★★☆
Thumbnail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資深小學教師教父母聰明回話,避免親子衝突,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 金善浩   2021 大樹林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Thumbnail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資深小學教師教父母聰明回話,避免親子衝突,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 金善浩   2021 大樹林出版社 分類:論說--實用  ★★★★☆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書名: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忙 作者:楊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購入這本書時(2016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14歲(國二),一個9歲(小三)。在不同的學校階段,一個進入青春期即將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會考),一個才還在適應學校生活,處在功課暴增、學習加深的小學中年級。 在Co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大好書屋,是玄眞妸(현진아)的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從對話×遊戲培育孩子的表達力、人際關係和社會性發展 (엄마의 소통력 공부) ,整體評分:★★★☆☆
Thumbnail
兒童教育書籍,大好書屋,是玄眞妸(현진아)的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從對話×遊戲培育孩子的表達力、人際關係和社會性發展 (엄마의 소통력 공부) ,整體評分:★★★☆☆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Thumbnail
有注意力的問題未必等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如果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同面向,才能知道怎麼幫忙孩子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