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完了導演優秀的視聽設計,這次整合了一下之前的一些發文,來聊聊同樣令我讚歎的編劇
《鬼才之道》如果是經典的好萊塢商業片,那他的最終高潮,應該會是旺來大飯店和潔西卡團隊,在有限的時間跟驚險的地形上,聯手對抗鬼委會的長官,並由同學進行最後一擊
但很明顯,也很慶幸,他不是。
所以如果用經典的好萊塢敘事去分析《鬼才之道》的劇情,就會像用英雄之旅的結構檢視《我的完美日常》一樣,怎麼看都會覺得問題很多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他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設計三角中,分布著無窮無盡的故事敘述可能性,但很少電影的形式因為完全純粹而能置於極端的三角頂點。這個三角形的每一個邊,都是結構選擇的光譜,作者沿著這三個邊移動故事,從每個極端混合或借用某些故事設計的特性。」
《鬼才之道》雖然是用商業戲劇作品常見的線性邏輯敘事,去深入刻劃同學這個主角,但這個人物的自主行動力幾乎是零,所有的行動都是被旁人或事件逼出來的,連救了自己鬼命的那一跳都是被凱薩琳踢下去的
如果不是因為不想讓凱薩琳和整個旺來團隊替自己背負魂飛魄散的後果,她有高達九成的機率會自己在老家龜到死為止
而劇情後半段最激烈的對抗場面,她也完全沒參與,表現都給了心理想法有部份模糊不清的凱薩琳,敵對的潔西卡也沒有什麼內在描寫,結局也沒有突破這個沒被看到就會死的困境,最後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就跟同學的出道一樣,完全就是靠賽,整體看下來甚至會有種白忙一場的感覺
如果是常看文藝片或藝術電影的觀眾,對這種逃避型的人物和沒有具體結局的劇情,肯定會感覺很親切
但以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這種故事設計已經不能叫做大膽,而是近乎找死了
不過事實證明,主創團隊的確成功打造出了一部「前所未見」的陰間喜劇,在這個審美偏食嚴重的市場,激起一片漣漪
當然,《鬼才之道》之所以能成功引起這麼多觀眾的共鳴,並不是因為編劇反套路,而是因為編劇對經典套路aka商業劇本aka原型劇情aka古典敘事有著充分的理解
麻寶:媽的編劇理論的派系真的是有夠多
而成功的關鍵我認為有兩點:
1.深度共情的人物刻劃
2.扎實的設定與情境建立
編劇很清楚主角不一定要討喜,也不一定要讓人同情,但勢必要讓觀眾清楚理解他的想法,所以編劇用了戲劇性的詮釋手法,藉由線性邏輯的敘事,讓觀眾可以快速理解同學的小廢廢心理,觀眾可以清楚的知道,同學所有行為的背後原因
只要觀眾可以理解為什麼同學這麼被動,即便他被動消極到讓人厭煩都沒關係,因為只要理解就能產生共情
麻寶:所以就算兜哥講了那麼多,他也不可能一下就想通
所以主角可以不用是什麼美人或帥哥,也不用是什麼天才或偶像,更加不用是什麼好人好事代表或正義使者
共情並不是喜歡或認同,而是在深入理解之後,打破觀眾以自我認知為中心的態度,理解主角行為背後的邏輯
當觀眾共情於負面光譜的主角時,那種共情就會對觀眾的心理造成一種悲劇式的凌遲,引起觀眾心中的負面情感,進而產生一種淨化的效果
亞里斯多德:悲劇通過引發哀憐與恐懼,使這些情感得以宣洩(catharsis)
因此,編劇從一開始就讓我們看見了同學對於「廢」這個詞的過敏,讓他不斷因為認知失調而發出各種無力的嘴砲反擊
並透過種種的行動失敗,在讓觀眾知道同學是真的有夠「廢」的同時,也讓觀眾明白同學之所以這麼消極和逃避,是來自於他從小背負著父親的高度期待,拼命努力卻一事無成,連死都死得毫無價值的恐懼感
所以當同學面對自己內在的恐懼,承認自己確實是一個無法達成別人期望的廢物,對著凱薩琳說出那句他想對父親說,卻又害怕說出口的「我是不是讓你很失望啊」「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這一路以來壓抑的情感就會瞬間被宣洩出來,而共情於同學的觀眾,也會在此刻與同學達到深度的共鳴
不少人在討論如何寫一個故事的時候,通常都會將主角和設定擺在第一位,導致很多人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會過度糾結於講解設定,深怕觀眾會搞不清楚,甚至會把整個設定說明書丟給觀眾,而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過度聚焦於主角,只顧著讓主角按照設定去執行任務,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故事情境
故事的設定是人物所必須遵循的法則,情境則是依照這個法則所發展出來的社會生態,這兩者是互相呼應而且息息相關的
假設你要寫的是一個賽博龐克的科幻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大時代下的底層人物,描寫太平盛世表象下社會的腐朽與人性的墮落
在你的設定裡,這個社會是由一個強大的企業所掌控,主角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不小心取得了該企業的貴重物品
但你卻讓這個企業放任主角不管,讓這個主角安心的在路邊跟他的好朋友吃吃喝喝,讓他安然無恙的工作、談戀愛,其他虎視眈眈的中小型企業在知道消息以後,也沒有任何的行動
雖然這的確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但如果你想告訴觀眾,這是一個黑吃黑的社會,那麼主角的生活就不可能會毫無波瀾,他所要面臨的不會只有周遭的人際關係、感情的問題和工作上的挑戰,而是這個企業的控制和整個社會的貪婪及墮落
如果主角的生活沒有受到社會生態的影響,那整個故事的設定就會失去說服力
相反的,若一個故事的設定只有對主角和特定人物造成影響的話,那麼這個設定也同樣會變得很虛浮而且不可信
亞里斯多德:一樁可信而不可能的事,比一件可能而不可信的事更為可取
優秀的編劇就是一個高明的騙子,他們會透過很多細節去建構出一個謊言,讓觀眾深信不已
在《鬼才之道》的世界觀裡,如果人在死掉之後,代表自我存在價值的事物被活人所丟棄,那在30天之內就會魂飛魄散,因此這些鬼需要透過嚇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藉此讓活人進行祭祀活動,用供品來獲得鬼委會的認可,取得厲鬼證,如此就可以保住自己的一條鬼命,但厲鬼證並不是一次買斷,所以這些厲鬼必須要一直不斷的去嚇人才能活下去
有些觀眾會認為厲鬼證是一種必需品,所以會質疑卡蜜拉為什麼不需要厲鬼證也能存活,認為設定有嚴重的漏洞
但實際上厲鬼證只是一種存在價值的替代品,讓這些鬼在「代表自己存在價值的事物」被丟棄之後,找到另外一個物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自我的存在價值」雖然看似是由別人所決定,但實際上賦予存在意義的人是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同學的家人並沒有忘記他,但他仍在那張獎狀被丟棄之後產生了存在焦慮的雜訊,因為對他來說,那張獎狀所代表的存在價值,遠勝於家人對他的關心
從小就被雙親跟姐姐的光環壓到極度自卑跟匱乏的他,雖然明知道那張獎狀是假的,但那是父親對他的期許,是父親對他的愛,這面獎狀讓他知道即使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父親也一樣愛他,可是,這也成為了他的心魔,導致她看不見獎狀以外的關懷行為和親情表現
因此,當那張獎狀被近乎隨意的丟棄之後,他自然就會覺得自己沒有人愛,他在這個家沒有存在價值,也沒有人在乎他,然後強烈的存在焦慮就會從匱乏的內心湧現
但卡蜜拉就是一個完全相反的狀態,這個角色雖然沒有得到太多的深入刻劃,看起來很天兵很搞笑,可是她明顯沒有那麼多的焦慮跟迷茫,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管是硬拉著同學回家,帶著同學去參加選秀,糾結貼照片的角度,對服裝造型的獨特創意,或是「血」出對香菜的恐懼,完全都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在行動,幾乎沒在考慮合理性或所謂的社會觀感,換句話說,她不會去迎合別人的期待
你可以說她很天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但她對自己的肯定和認可的程度,絕對是旺來大飯店裡面最高的,這也側面反映出了她的成長經歷,加上那一堆用不完的供品,完全可以想像身為黑道千金的她,到底有多受父親的疼愛
所以卡蜜拉看似沒有受到這條法則的影響,但其實正是因為這條法則,他才能夠存在,這個人物的搞笑不僅僅是為了搞笑,他同時也是在反映他過往的人生經歷,並替這個故事的設定增加說服力,告訴觀眾只要沒有存在焦慮,即便沒有厲鬼證也不會消失
而兜哥跟柯國隆這兩個嚇不到人的中年男鬼,之所以不需要厲鬼證也能存活的原因,在兜哥帶同學去看凱薩琳練習的時候就有說,凱薩琳之所以這麼努力練習,就是不想讓大家消失
這也帶出了厲鬼證的另外一個設定,也就是一張厲鬼證可以養活一個團隊,當然他所需要的續約金也肯定會更高
麻寶:如果什麼設定都要講清楚,那就會很囉唆
所以在後段的雙女鬼大戰中所出現的那些攝影鬼、直播鬼和負責搞靈騷的小鬼們,他們的存在就會變得很合理
當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鬼世界中,要想讓團隊用攸關存亡的花費來養你,你就必須要有才華,也就是可利用的價值
麻寶:表面看似喜劇片,本質依舊還是他媽的鬼故事
這一連串看下來就會發現,厲鬼證這個設定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生態,具有很嚴重的階級制度,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整個世界的最高層級才會叫做長官
不過如果只有階級制度,整體情境其實還是很薄弱,這些人物不能空有制度而沒有厚度,占著茅坑不拉屎,他們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背景故事和人生經歷,才不會變成可有可無的人形看板
所以,除了存在焦慮之外,編劇也刻劃了這些鬼對生前親友的執念,讓這些鬼不是單純的害怕魂飛魄散,也害怕自己再也見不到這些生前的親友
就像同學對家人的情感、柯國隆對遊戲戰友的情誼、凱薩琳對前男友的眷戀、玉山小飛俠想慶祝女友的60大壽,還有看女兒穿婚紗...等等
從主角到配角,從傳奇明星到市井小鬼,當每個階層都有一個人物的執念被點出來之後,其他的厲鬼(EX:潔西卡、辛亥三姊妹、公園三人組、紅衣小女孩...)即便沒有獲得這方面的刻劃,他們的背後也會多了一個可供想像的空間,人物會產生厚度,進而讓整體情境變得很豐富
所以潔西卡在最後的放下就不會產生很硬要的突兀,人物留白的部份(EX:凱薩琳對前男友的情感)也會得到模糊且曖昧的真實感
而除了人物的背景之外,編劇還描繪出出各個階層的價值觀跟想法
例如最後的雙女鬼大戰支持度調查,菜鳥鬼因為不爽老鳥的打壓,所以表態支持同學,而認為菜鳥都很混,尊崇林投姐的擺老鬼則表態支持潔西卡,另外還有只想蹭同學名氣,替自己宣傳的二號公園三鬼組,以及明顯是紅衣小女鬼粉絲的找手男,和覺得自己才是最優秀的醫院女鬼...等等
編劇沒有將這些配角鬼單純分成潔西卡派跟同學派,而是讓他們依照自己的人設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雖然看起來好像很混亂而且很鬧,但整個世界觀也因此變得非常的多元且真實,這些配角的存在不單單只是劇情需要的功能性角色,而是構建這個豐富世界觀的必要存在,這是很多商業作品經常會忽略的地方
好萊塢劇本醫生-John Truby:「想創造出色的角色,應該將每個角色設想為某個網絡的一部分,在這個網絡裡,每個角色都有助於界定其他角色。」
一旦該角色的某部份刻劃不足,那與之相關的角色,在某個部份也就會模糊不清,這段關係的衝突也就會顯得空泛,而在這種狀況下,整體的情境也會不足以撐起整個故事,導致人物的行動失去說服力
如果這些配角鬼都沒有得到描繪,最後雙女鬼大戰的支持調查訪問,也都是在無腦支持潔西卡或支持同學的話,這些配角鬼就會變成人形看板,完全失去自己的思想,這就會導致厲鬼證的設定只存在於同學跟潔西卡身上,因為這些鬼沒有表現出在這裡生活的狀態,沒有對於這個鬼社會的抱怨或感想,也沒有任何被看見的需求,你不會覺得他們有為了厲鬼證而拼命努力過,就像另外一個世界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鬼委會這個組織就會失去他的規模跟高度,因為不是每個鬼都很CARE這個東西,於是整個故事的世界觀就會因此崩塌,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很不切實際
當然,要在有限的時長內做到這點,劇本就必須要進行精煉,不能浪費時間在一些多餘的外在包裝上,所以鬼才之道的人物登場只做最基本的亮相,一上來就直接進入劇情衝突的核心,在衝突的過程中帶出角色的個性,外在的形象塑造全靠美術妝造跟演員對角色的內化,第一眼你就能看出他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先用生硬又冗贅的對白和外在動作幫人物貼標籤,然後才進入劇情衝突,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劇情節奏能這麼流暢的原因
最後,也是《鬼才之道》作為一部喜劇電影,作得最優秀的一點:他的搞笑並非單純地為了搞笑而搞笑
他的笑點都不是硬塞進去的,而是源自這些人物對於這個鬼世界的各種靠北,將內心的憤恨不平用喜劇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還參雜了對鬼片的吐槽和對現實世界的諷刺,你甚至會不自覺的跟著點頭認可,然後笑著笑著就哭了
整個編排很自然而且流暢,所以完全不會有尬到出戲的狀況
他是將故事情境中的悲劇化作喜劇,而不是拿網路笑話、腥羶色和諧音梗濫竽充數,每個笑點都是在刻劃人物和社會生態,所以敘事節奏不會被拖垮
這足以體現編劇對於生活的觀察和對故事人物的理解,根本台灣喜劇電影的清流
很多戲劇作品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劇本不是來自於生活,而是完全靠著想像,所以出來的東西都很不切實際,缺乏說服力,導致觀眾頻頻出戲
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要拍商業電影,就應該要尊重商業電影的設計原則,人物必須要有強烈的慾望跟目標,人物的成功不能依靠巧合,被動的主角就是大忌...BLABLA
但當主創選擇了一個小廢廢當主角的那一刻,商業電影的設計原則基本上就是一坨狗屎,而且,所謂的商業電影的設計原則,其實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偏見
我的老師說過
時代篩選風格,風格迎合時代
商業電影的設計原則,是由市場所決定的,只要市場改變了,這些原則就會跟著改變,而市場是會隨著時代而改變的
按照商業電影的定義來說,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是因為他的票房,並不是因為他遵照了什麼商業電影的設計原則
如果市場沒有看見他,那即便他的設計再怎麼遵照商業電影的原則,他依然是一部失敗的商業電影
所以,什麼叫做一部好的商業電影?一部商業電影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賺錢?要怎樣做才能被市場所看見?
鬼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