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覺察」分為三種,一種是「先知先覺」、一種是「後知後覺」,最後一種則是「不知不覺」。
「先知先覺」一看到徵兆,一葉知秋馬上進行通盤的思考,接著開始調整內心的信念或態度來應對新的變局,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環境是變動的,至於「後知後覺」則是看到了事情的變化,發現已經改變了,於是調整角度來安身立命,最後一種「不知不覺」則是一直相信自己從起初得到的信念,就像開車根據過往的經驗直直地給它開過去,即使別人告訴他前面已經坍方路斷,他還是相信之前的信念,直直地給它開過去。
一個社會當中「不知不覺」的人愈少,這個社會進化的速度愈快,反之則會集體停滯在一些對於人事物不切實際的信念或幻想當中,不是在懷念遙遠的美好形象,不然就是在憧憬未來的願景,就是沒有辦法定睛在現在,用理智或獨立思考來接受出錯、不完全的現實或形象。
當然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人設」,不過它真的不夠精準,所以我還是用上了「形象」,很多的政治人物或政黨、甚至媒體明星都喜歡借用形象或透過形象的堆加來為別人或自我造神、創造一種看起來全新、其實是東拼西湊而來的形象,所以我在前面一篇文章講過柯P形象的政治和社會操作,就是從這個概念來的。
首先是懸壺濟世、看破榮華生死的醫生形象,接著在言談間推崇黨外最大咖蔣渭水和他的台灣民眾黨,最後借殼上市,把台灣民眾黨拿來當自己政黨的名稱,這種訴之於名人的方式,相當大的程度將名人的光環形象加諸或聯想在自己的身上,不止借用形象,還將諸多相關的形象堆加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所謂的「名牌效應」,許多的名牌會請名人來代言,所以穿上名牌在某些程度上就是將名人的形象堆加在自己身上,愈來愈多的名人形象堆加在這個人身上,慢慢地旁觀者分不清名人或穿名人衣物、戴名人配件的人,某種借用或堆加形象的操作就完成了。
港星張學友現在是歌神,很多人爭相模仿他的唱腔,希望得到他的分身形象,可是在他剛出道的時候,卻是以成龍當模仿對象,因為他的鼻子和成龍有些相像,所以就拿成龍的分身形象來當作炒作。
可是很多的形象被借用了,萬一搞壞了形象,那本尊形象怎麼辦?就像中共國把中國人、中國文化透過小粉紅和孔子學院做民粹主義和統戰策略的操作,結果分身形象搞得太差,讓世界各國的人,包括台灣人都無形當中對中國人或是孔孟文化產生某種程度的惡感。
宜蘭先賢「蔣渭水」創立了「台灣民眾黨」,現在另一家掛牌上市的「台灣民眾黨」發票找不到、帳目兜不攏,黨內大咖官司纏身,然後這個分身政黨把本尊政黨的名聲給搞臭了,可不可以叫它退黨改名,不要再掛羊頭、賣狗肉了。
在台灣有很多「阿伯」,年紀四五十以上,六七十以下,這些人有些人還在工作、有些人已經退休,有些講話文明,有些舉止幼稚,像個老屁孩,可是現在所在的阿伯,都被柯P的「阿北形象」給代言過去了,可是大部份的「阿伯」奉公守法、待人有禮,有一些生活上的修養和氣度,和現在的「阿北形象」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干,所以我們可不可以收回柯P代表「阿北的形象」,直接稱他叫「貪瀆案件的嫌疑人或被告」會不會比較恰當?
至於「第三勢力」也應該說明立場,一個依綠靠藍又親紅的政黨或政治人物,能不能代表或整個代言「第三勢力」,當初「第三勢力」就是看不慣兩黨的貪腐擺爛,和財團眉來眼去,這才以清廉、透明、效能當號召,希望有一個能夠真正苦民所苦、清廉正直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出來制衡兩黨的腐敗,如果自己號稱「第三勢力」,結果連最基本民主素養都沒有、還專門做藍綠都不敢公然做的違法圖利之事,這樣表裡不一、專門用過去的自己打臉現在自己的所謂「第三勢力」,是不是將它從「第三勢力」中除名,以正視聽比較好。
一個政治人物或政黨好或不好,從他周遭的人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是一堆人跑出來劃清界限,不管是老師、鄰居、同志、戰友或同事都為你的落難感到慶幸,這就表示你做人太「成功」了,一大堆人等著看你的假面具被拆穿的一天,準備開慶功宴,至於那些為了信任你辛苦在烈日下暴曬的「燒仙草」,只要想一件事就明白了,如果是一個苦民所苦的政治人物忍心讓你們在這邊頂著烈日高溫,還是將官司一肩扛下,叫你們回家休息,不必勞煩大家,這到底是為你們這些「燒仙草」?還是為了他自己?所以就像我前面所講的不知不覺,因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啊!正所謂「福禍無門、唯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