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心得 - 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如何思索如何活?」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十三個墓地,十三個奇想故事:「如何思索如何活?」
▎我以為是結尾,卻是人生的新起點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墓誌銘的印象,總以為是後人為前人所寫的追悼文字,或是只簡單地刻錄著生卒年份。
然而,這本書讓我開始深刻反思:我究竟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成就或精神值得我刻在墓碑上流傳於世?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不在於它羅列了多少個「偉人」,而是它將這些跨越時空的人生成就,壓縮成一句句簡短而有力的「終極宣言」。書中收錄了 13 篇作者的精選生命故事,讀起來就像快速閱覽了數十位古今偉人的傳記。這些人物幾乎都曾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他們曾經是我腦中抽象的「古人」,但現在,他們的墓誌銘成為了直擊我心的靈魂拷問。
▎三種人生寫照:你的路徑是哪一種?
當我們細究這些被銘記的人生,會發現三種主要的道路:
- 【路徑一:規劃者的紀律】 書中描繪有人對於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規劃,抱持著絕對的遠見與紀律,最終按部就班地取得成就。他們的人生是教科書般的範本,告訴我們目標感與執行力的重要性。
- 【路徑二:意外的轉折】 也有人是因機緣巧合,反而促成了自己未曾設想的結局。他們證明了生命中的「意料之外」,往往能帶來更寬廣的風景。這類人生鼓勵我們對變化保持開放,並抓住每一個意外的機會。
- 【路徑三:風格的選擇】 更有人的墓誌銘是個人風格的終極展現:有人選擇以幽默自嘲作結、有人選擇傳頌自己的事蹟,而有人則是以自己的名言來定錨一生。它體現了每個人對待「死亡」與「人生」的獨特態度。
▎那些振聾發聵的「終極名言」
書中引用的名人金句,就像一記重拳,直擊我們對人生價值的傳統定義:
村上春樹: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黃家駒: 「生命不在乎得到什麼,只在乎做過什麼。」
邊沁: 「世界分兩種人:有意思的人、有意義的人。『意思比意義更有意義』。」
特別是邊沁的哲學,它挑戰我們一味追求「偉大意義」的社會常態,提醒我們人生中那些單純的「有趣、快樂、有意思」的瞬間,其價值可能遠超過我們想像中的宏大「意義」。
▎行動呼籲:創造那個「值得被銘記」的人生
那麼,此刻正在閱讀的你呢? 你是否已經設想過自己的墓誌銘?
墓誌銘不是等待後人來寫的,而是我們現在人生選擇的總和。如果還沒有,請從現在就開始創造那個值得被銘記的人生吧!因為你的終極宣言,將會成為你此刻行動的指南針。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我覺得邊沁的小故事很有意思, 這邊偷偷爆雷一下。
邊沁將自己的遺體放在大學校內, 當校方人員在討論議事時,
邊沁的遺體會被放置在輪椅上,推進會議室列。
若投票表決平局,邊沁的一票決定勝負, 他的那票永遠是贊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