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心得 - 貓的人類征服史:從封神到屠殺, 是惡靈也是萌寵!看貓咪與人類千萬年相牽的跌宕命運史!

電子書系列心得 - 貓的人類征服史
引言:當可愛不值一提
如果說歷史為每個物種都寫下一本傳記,那麼貓咪的故事,必然是一部充滿戲劇性、地位三級跳的傳奇。數千年前,貓咪的價值還停留在最實用的層面:捕鼠工具。那時,「在貧窮和飢餓面前,貓的可愛顯得不值一提。」牠們長期徘徊在人類社會的邊緣,地位卑微。然而,時至今日,貓咪已然登基,全球「貓奴」滿天下,牠們憑藉著什麼,完成了這場幾乎不可能的歷史逆襲?
我們將透過幾個關鍵的歷史片段,追溯貓咪如何從人類社會的「最終受害者」,蛻變成「高冷哲學家」的史詩。
黑暗時代:無辜的替罪羊與洩恨對象
在人類歷史的許多黑暗時刻,貓咪不幸成為了社會憤怒與階級衝突的最終受害者。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名詞——「踢貓效應」(Kick the Cat Effect)。它描述了人的壞情緒會隨著社會等級關係一環一環地向下傳遞,最終傳導到最底層。而當時的貓咪,往往就是那個無法反抗的弱者,成了暴力行為的最終受害者。
這種悲劇在歷史中留下血淋淋的印記。在 18 世紀的法國巴黎,著名的「大屠貓」事件令人心痛:當印刷廠學徒們發現,他們老闆家裡的貓狗,吃的比自己這些辛苦工作的人還要好時,那股壓抑已久的階級怒火終於找到了宣洩口。學徒們對貓咪的殘忍行徑,表面上看是對動物的暴行,實質上卻是以最野蠻、最扭曲的方式,反抗壓迫他們的社會頂層。貓咪,不幸地成為了勞工階級對抗資產階級的無辜替罪羊。
轉捩點:一場因「貓」而勝的戰爭
然而,貓咪的「特殊性」有時也能意外地改變人類歷史的走向。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公元前 525 年的佩魯修姆戰役。在古代埃及,貓咪是女神貝斯特(Bastet)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生命。波斯軍隊正是利用了這點,發動了一場高明的心理戰:他們不僅在盾牌上繪製貓的圖像,甚至真的將貓綁在盾牌前衝鋒。
對戰的古埃及人,面對的不是敵軍,而是他們的信仰和禁忌。在「傷害神靈」與「戰敗投降」之間,他們痛苦地選擇了後者,宣布繳械投降。這場戰役證明,貓咪在人類社會中的影響力,從來不是武力,而是那份不可撼動的文化與信仰力量,即使這種力量是被動地被利用。
覺醒與救贖:從工具到被保護的生命
如果說歷史的黑暗面是「踢貓效應」下的無助犧牲,那麼人類的覺醒則開啟了貓咪地位的救贖之路。
這場覺醒的里程碑,便是 1822 年在英國通過的《馬丁法案》(Martin’s Act)。這部法案被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防止殘忍對待動物的專門性法案,它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人類終於開始將動物視為具有感受的生命,而不僅僅是工具或財產。這份人性的光輝,將貓咪從漫長的犧牲者地位中解放出來,迎來了被保護、被尊重的時代。
結論:高冷哲學家的睥睨眾生
貓咪的偉大之處,在於牠們的疏離與獨立。
貓,從來不向任何人索要任何東西。無論是被神化、被妖魔化,牠們始終保持著那份冷靜的旁觀者姿態。牠們在徹底了解人類社會的不仁、無常和盲目之後,仍然選擇沒有走開。牠們不需要被奉若神明,牠們只是安安靜靜地存在著。
最終,牠們遠遠地站在一個不為人知的高處,以一種優雅的姿態,睥睨眾生。而人類,卻在這份高冷的陪伴中,找到了慰藉、反思,以及最終成為「貓奴」的心甘情願。
這就是貓咪的傳記——一部關於工具、信仰、犧牲與最終勝利的歷史。您家的貓主子,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歷史見證者啊!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你們各位是貓奴嗎?
不論是自己本身是貓奴或者是後來才被收編(?
我沒有養過貓,
但我挺喜歡貓的。
每當我看完其他貓奴上傳他們的貓咪有多調皮時,
我都會思考, 我真的能忍受貓咪做這些事情嗎???
養貓之後,我真的會變成貓奴嗎? 等等問題。
有人是養貓之前信誓旦旦說, 愛吃不吃、愛喝不喝。
養貓後卻全部都給貓咪吃最好、喝最好的反差貓奴嗎XD
貓就是這樣,吃你的,住你的,用你的,但是還不聽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