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大安公園拍五色鳥育雛

#相簿裡最捨不得刪的照片:大安公園拍五色鳥育雛

沒參加方格子活動,實在太不該,所以這次來玩玩看。

拍鳥或是說拍生態攝影,在世界各國往往都是大齡男女拍的,甚至被稱做退休前修班,做為退休無事可做的一項休閒活動,此外,拍鳥可是僅次於拍夜景難熬的攝影題材。夜景可能一個晚上拍不到十張,因為得常常刷黑卡加上重覆曝光,稍一不慎不是震動模糊了就是曝光失敗了,後製也難救。


拍鳥是回報率很低的攝影投資


而拍鳥,則是要等,還要有能高速連拍的相機,此外,像素還不能太低,也要準備有油壓雲台的腳架,但最貴的是超長鏡頭,俗稱大砲。這些貴森森的投資,卻不一定能得到回報,至少不像拍人像好像可以拍寫真收費,或是婚紗之類竹好像至少拍一次有幾萬元的收入。

拍鳥即使要參加攝影大賽,得獎的獎金要攤平器材的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攝影師就是在從事生態攝影的攝影記者或是生態影片紀錄片導演或攝影師,這比例在台灣實在太低。


我原本以為拍鳥只要鳥出來,拍到就行了,不料,有一天經過大安公園,看到一顆枯樹幹圍起封鎖線,四週有十多位阿伯架起腳架,都用大砲對著樹幹拍,我心中就明白這是在拍鳥,

日式雜誌封面模版


這是很多年前拍的,當時台日關係大好,所以網路上有一個模板,套用它可以展現日式雜誌的台灣主題,我也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去玩個幾張,發在朋友圈,朋友圈中回響最好的就是這張,五色鳥育雛。



五色鳥並不是稀有鳥種,在拍鳥界叫做普鳥,如果稀有的候鳥或是台灣少數的鳥類,一旦鳥訊傳到群組,可能立馬就有兩三百人同時去卡位拍鳥,但拍鳥的人百百款,為了防止有些盜鳥族,也就是偷珍稀鳥類去販賣的人,所以慢慢鳥友變成只發在小眾LINE群,不再發FB或是論壇了。

但在夏天這個夏天鳥荒季節,五色鳥這普鳥就成為鳥友無鳥可拍的主題了。

台灣夏天拍鳥大概分三路,一種是上中海拔高山,例如杉木溪、雪山、合歡山等,深入森林拍些平地沒法拍到的溫帶高海拔鳥類,順便還可避暑,山下35度以上,山上還要穿外套,天然冷氣尚好。

第二種是找八色鳥,又稱八色鶇,這是台灣夏天很有名的夏候鳥,吸引了不止台灣,還有國外的鳥友專門組團來台灣賞鳥。以往以嘉義地區為大宗,但是由於一些開發案讓自然景貌改變,近些年八色鳥數量就驟減,而且分布地甚分散,去年來臨的地區,不見得來年繼續來,跟黑面琵鷺年年來不大一樣,北部宜蘭某部道常常出現,桃園大溪也出現過,近些台南某地也常出現,台灣八色鳥亞種與它在東南亞的親歲毛色不同,被評為最美的,台灣常來的八色鳥大多都是同一亞種。八色鳥就屬於常見但稀有夏候鳥。

圖說:台北市野鳥協會會刊238期封面主題:八色鳥

至於其他的就是零星的河濱和海濱鳥類,再來就是在市區市公園都常見的五色鳥了。

學拍鳥的入門123

拍五色鳥可以說是練拍鳥的入門磚。

能學拍鳥的等待,能學拍鳥不到半秒間的高光,能學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廢片的釋然。

拍五色鳥首先對相機連拍的性能很要求,最好要有10FPS左右的連連拍速度,以往這很困難,要Canon1D、7D暨列或是Nikon D5 D500系列才能達標,沒錯,古代拍鳥的相機幾乎都用這些中高階連拍高速的相機。直到無反相機的發明,連拍變得不再是稀有的事,連入門的兩萬多元的機身都有10fps甚至數位電子快門20fps以上的高速連拍,讓拍鳥變成不那麼難的事。

最近的頂級相機甚至AI追焦都很強了,常常有從遠方連拍合成十多張飛行版為一張的連續合成照,這在目前很多頂級機已是日常,但並不代表這就每次都能成功。

不過硬體進步了,並不代表好鳥照就像路邊野花般多得像鼻毛一樣多。

想要拍五色鳥對焦也是個學問,並不是說要你的相機3D AI對焦有多麼強悍,而且要懂得手動對焦,這是用來做陷阱對焦用的。

即使手拿數十萬元品材,拍五色鳥百分之九十都是用手動的陷阱對焦,即使目前AI 對焦快得令人髮指,但在五色鳥突然從兩三公尺外的高枝飛進樹洞這不到半秒鐘,想要對到有點難,除非剛好偵測到停在樹頭叨著食材回巢餵食幼崽的的五色鳥,但也往往容易失敗。

所以,很多初哥鳥友,要好一陣子(可能是兩三年,也可能是兩三天)才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拍到模糊的「飛行版」五色鳥。


30公分的玄學

我最初拍幾天天就對自己拍不到不糊的五色鳥飛行版感到悲傷,這是有位年逾八十的大家都尊稱是老師的大前輩教了兩分鐘,我就悟了,原來要陷阱對焦,他還提供了一個數據:30公分。

陷阱對焦就是假設你是使的是手動對焦相機,連拍慢到每秒連拍只有3張,也能有拍攝到,它原理就是在洞口附近,預估五色鳥親鳥飛進巢洞的路徑,在洞口前30分公左右拍到畫面,通常這個距離是全展翅,可能是飛行姿勢最美的。

怎麼估算?用猜的。在五色鳥親鳥停的枝頭上與洞口處,一般會找在洞口後方的距離5-10公尺,對著樹幹對焦,再把鏡頭調到手動對焦,也可稱做鎖焦,再用手動微調把焦點距離往遠方調一點點,但這樣有點不能確定位置,所以,可以先對好樹幹,再把整支腳架和相機鏡頭往前方移動40-50公分,也就是約是洞口前30公分的黃金距離,擺好腳架,再行構圖,就這樣等鳥過來,如果親鳥開始飛下就死命連拍,就算是進洞餵食了也不要放,因為有時親鳥可是丟了就飛走,這時不放棄有可能還可以拍到飛離巢洞的畫面。


最好拍的愛心形育雛


雛鳥會長大的,大概育雛後兩三週,雛鳥長了綠色羽毛探頭,就是它們探索世界的開始。一般一巢會有三到四隻幼鳥,聽說野外版也有五隻的,不過大多都市公園拍到的平均是兩到三隻,因為也有蛋不能好好的冒出幼鳥,也就是死蛋,有時可以拍到親鳥含著破蛋殼或是整顆蛋出巢丟棄呢。

而雛鳥探頭,親鳥餵食,起初親鳥回來,雛鳥會怕縮進洞裡,後來就會爭相探頭第一時間搶親鳥帶回來的食物,鳥友稱做探頭,這時在頭與頭之間會呈現一種接近愛心形狀,這時鳥友很愛拍的構圖,但這也最好拍的,不需要陷阱對焦,直接對焦就連拍就對了,成功率是最高的,我這張就是如此簡單。

探頭後,大約一星期到十天,雛鳥羽毛就長得差不多了,親鳥會在洞外呼喚,引誘雛鳥飛出洞口飛翔,鳥友稱第一隻飛離的叫大寶,第二隻叫二寶,第三隻叫三寶。一般大寶都是長得最粗實肥美的,往往大寶飛離,也是在附近枝頭跳動,飛行技能不怎麼好,接著二寶有可能馬上就飛離,也有的過了一兩小時甚至一兩天的,但總之兄弟姐妹們離巢時間不會相差太久,一般同一天就飛離了。飛離了,這巢就可以「下課」了,鳥友再去尋另一巢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