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03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3.1 也

六﹕一個特殊的例句 - 5

以「上古有湯」為例,首先,按我們的處理,一階成份有

raw-image

二階成份則有

raw-image

Ya10.5 採用了 Ya10.11_1 的策略,不作前後項倒置操作﹔Ya10.6 則採用了 Ya10.11_2 的策略,做了前後項倒置操作,並需要做升型處理。讀者大概已留意到,如果我們貫徹前後項倒置操作,解析時,解析的方向從低階到高階推進﹔推導的方向則恰恰相反,即從高階到低階進行。所以對「上古有湯」進行解析時,我們先做 Ya10.9-Ya10.10 的一階解析,再做 Ya10.11-Ya10.12 的二階解析。推導則是先有

raw-image

才有

raw-image

即使我們採用 Ya10.11_1,不倒置「有」﹑「湯」兩字,結果還是一樣﹕

raw-image

才有

raw-image

「湯」字升型後 (Ya10.11_2.1) 是一個複式單論元函子 (s/n)/((s/n)/n),其論元為 (s/n)/n,結合「有」字後成為另一單論元函子 s/n,其論元為 n。如不倒置前後項 (Ya10.11_1.1),「有」字的語構型是單論元函子 (s/n)/n,其論元為 n,結合「湯」字後成為單論元函子 s/n,其論元為 n

由此可以見到上古漢語的構句方式是一元遞進的。

因為各階的成分均作二分法,而每兩個成份之中,其一為函子,其一為該函子的論元,是以每一個函子均為一元函子。這是上古漢語語構結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動詞當然亦屬於函子型。

Y10 的「有」字為例,採用傳統語法的觀點,它是一個及物動詞,採用現代邏輯的觀點,它是一個二元函子﹔但上古漢語的觀點則似乎認為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兩者在使用上並無語構上的重大差別﹕不及物動詞屬一元函子,及物動詞同樣屬一元函子。譬如「有」字可屬複式函子 (s/n)/n,其論元為該句的主語「上古」。(s/n)/n 獲得滿足後輸出單式函子 s/n,其論元為該句的賓語「湯」。

__________

待續


avatar-img
sen的沙龍
9會員
388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五 十九世紀末及至廿世紀初中葉的語言哲學家 —— 不論是屬於邏輯學派或自然語言分析學派的 —— 都告訴我們很多的哲學問題實在都是語言問題。 自此之後,整個世界的哲學走向大概都以英語系的語言分析哲學為主導﹔在這之前,德語哲學主導了西方哲學﹔再往前推是法語﹔再之前,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與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五 十九世紀末及至廿世紀初中葉的語言哲學家 —— 不論是屬於邏輯學派或自然語言分析學派的 —— 都告訴我們很多的哲學問題實在都是語言問題。 自此之後,整個世界的哲學走向大概都以英語系的語言分析哲學為主導﹔在這之前,德語哲學主導了西方哲學﹔再往前推是法語﹔再之前,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與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5/5語言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