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他們的眼睛,都成了我的望遠鏡,讓我看見未來可能的選擇,十萬分之一的人生。

活了四分之一的人生,無論幾歲都對當前的人生抱有困惑。被問題套牢,再從中解套,我屯積經歷,為了知道自己是從尋找答案的過程享有生活。

作為幼女,沒機會看著親近的小孩長大成人,所以哥哥的孩子——希希出生時,是第一次。抱著他像貓一樣柔軟的身體,深怕把他弄疼,接著他的骨骼逐漸發育成型,直到想抱起他變得吃力時,他已是蹦蹦跳跳接我機的大男孩。被疫情偷走了兩年份的相聚,但還是很記得兩、三歲時的希希,總是靠感官探索著外界。吃了檸檬片皺起的小鼻子、開始理解用力拍下就會有濺起的水花、邀請我進入高舉的棉被所築成的房子,看他在舞蹈時搖頭晃腦地喚我,我想陪同他玩耍的自己,不止是他的小姑姑。

現在的他,愛好下西洋棋,口頭禪是「為什麼」,尤其愛在睡前發問,哄他入睡的阿嬤常希望他的問題能再少一些。之前有次和他視訊,問了問他最近都在煩惱什麼,他說不知道為什麼在學校上廁所前都要舉手徵得老師允許,這問題可愛得讓我含笑向哥哥說,還是個小孩真好。哥哥說,「你以前也這樣啊。」

我也是這樣嗎?

我的確也是個愛問問題的小孩。最一開始,問的是友情。為什麼要好的朋友會突然疏遠呢?為什麼我想讓班上變得團結,會被其他人說貪心?為什麼我和他沒辦法再像以往一樣暢談?拿著這些問題,在感到疑惑的當下向比我大十幾歲的哥哥姊姊們發問,他們常給我類似的解答,告訴我人長大就會有改變,讓我再等等看幾年。

然後,後來的幾年,關於友誼的問題,漸漸都變得順遂。也許就像兄姊所說的,大家高中後的想法會變得不太一樣,而我一直在等待這件事的發生。也許在等待的過程,也等到了自己想法的改變,便不再煩惱人際關係的應對。

只是又把目光轉向了愛情。

自小從家中看見的愛情,都是嬉鬧卻相濡以沫。於是,我不希望自己談一場空洞的愛情,戀愛的內容物是下課一起吃飯,假期偶爾見面,簡訊裡的密語,和夠不著未來計畫的長談,僅止於此,沒有互相理解的鼓勵,沒有更多似家人的信任與陪伴。當時伴在我身旁的他卻不能理解我的嚮往,覺得十七歲的愛情,這樣壓力太大了。

分手的那刻,我依然帶著疑惑,尋思我是不是錯了,檢討起自己的愛情觀。姊姊卻向我保證,他以後一定會知道最好的愛情是似家人的陪伴。二哥則點醒我,每個人原生家庭的不同,養成了不一樣的愛情觀。

他們的眼睛,都成了我的望遠鏡,讓我看見未來可能的選擇,十萬分之一的人生。被他們預言的人生,我在這任男友身上得到了驗證,家庭所塑造的愛情觀,讓我最終擁有了似家人般珍貴的愛情。他比我大五歲,生活經驗比我更多。來到二字頭的年紀,從好奇生活中的科學,再到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現在的我開始好奇自己的人生。就像愛問家人問題一樣,這次我又發起了提問,問男友二十歲時也一樣會困惑嗎,而他大體的意思是說,是的,就算二十六歲時也依然會。

但他二十歲時的疑問已經解決,或說比起當初的朦朧,已經變得更具體。現在,他二十六歲的迷惘,直到有了新的所關注的事之前,也還會持續地存在。我想起給過我許多建議的哥哥和姊姊,他們一定也產生過疑問,解決了問題,才成為攢得經歷的人,能給空白的人指引方向吧。

由感官起始,再用概念建構自己的新世界,哥哥當時說的應該是指,我曾經也和希希一樣,只關注外界,只是發問的人,不是反思的人。我們卻都在人生的進程當中,因為反芻,變成了提供解答的人。

能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給出回答,能從年長的人身上摸索出答案,都是兄弟姐妹和愛人贈我的禮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