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捨與得

    語文備課札記(資料備份)

    https://www.linkedin.com/feed/update/urn:li:activity:7237033431082176512/

    https://app.diffit.me/packet/35224015-c57e-434a-9a9f-5460e4171e95


    〈捨與得〉 在人的一生中,可謂充滿了得與失之循環。既有生命, 唯恐病痛來侵擾,讓人身心不得安寧,致使良辰美景虛設, 無福消受;一旦功成名就,又怕一時疏忽犯錯,造成身敗名裂, 落得一敗塗地、不可收拾之下場。當一個人汲汲營營, 於世間追求功名利祿時,對於得失的無常變化,則感受最為深切── 雖志在必得,卻未必盡如人意;當一心一意專注於保有既得利益, 卻偶有損失,甚至遭逢丕變,得而復失更難受;而若有所成就, 基於求好心切之意念,好還要再求更好, 則又導致人心變得不易滿足──面對凡此種種得失變化, 人們患得患失,於「未得」念茲在茲,於「失去」 總是捨不得而感到惋惜不已,動輒頓生「人生何其無奈」之感慨。 人生在世,我們該如何對於得失處之泰然,雖勝不驕,敗而不餒? 此關鍵則在於人的一念之差──心念之發展, 影響人的善惡勤惰行為至深,得失心亦然。正所謂「修行在修心, 離心非修行」──若欲晏然面對得失,則心智須培養轉念調適思維, 看清事物的不同面向,例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君不見落花雖謝, 化作春泥更護花?又如平日我們所丟棄的廚餘,看似廢物, 毫無用處,然而經過收集處理之後,不僅可以作為飼料, 用以豢養豬隻,更可作為堆肥, 其養分正可增進栽種蔬果植物之成長效果。換句話說, 轉念調適思維可讓我們以多元角度視野,來看待人生得失, 進而體悟莊子主張「至道無所不在」、「解消絕對執著」之道理, 認清「失而未必全無所得」,而能記取經驗教訓,再接再厲;知曉「得而未必全無所失」,而能收斂驕氣,不因傲慢心態而畫地自限, 開闊成長進步之空間,更創佳績。 面對舉凡工作機會、財富、名聲等事物之得失, 我們的態度往往愛憎分明。對於「得」,我們固然滿心歡喜, 雀躍不已;然而對於「失」,我們卻往往難以欣然接受, 為了屢試失利、得而復失之事而感到痛苦不已,念念不忘, 彷彿陷於絕境深淵,終日提不起勁、打不起精神, 毫無再努力奮鬥下去的意志與動力,甚或處處怨天尤人,墮入佛家所云的「求不得苦」之中,無可自拔;一旦曲終人散, 徒剩自己獨處,回顧生命長河而臨流自照時,則倍感孤獨寂寞, 恐嘆無可傾訴者!

    然而,反觀慈善團體義工的臉上,往往顯露出和悅安祥之面容, 有如陽光足以化破一切愁雲慘霧──想必是他們放下身段行善, 在默默付出、捨己為人的善行實踐過程中, 領悟了比起大愛功德志業,相形之下, 則小我之一切榮辱得失便顯得微不足道, 自然捨棄了個人名利得失之執著念頭,同時也擺脫了諸多負面情緒, 找回了人生的意義──除了讓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 即讓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老有所終,以及殘疾者有所療養, 使社會充滿祥和氣氛,而付出的成就感與喜悅終將臨染自身, 此正是「施比受更有福」之理。 「捨」的精神並非教人灰心消沉以對,事事放棄,毫無生機可言, 而是要我們「當捨則捨」──放下慾念執著,而得以寬心、 安然生活,進而可以專心致志於規畫、開創有意義的人生,不讓「 貪得無厭、唯恐失之」的念頭讓我們分心喪志,折磨得人吃不下、 睡不著,停滯了勇往精進邁前之腳步,錯失了原本大有可為的時機! 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 我輩宜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進德而修業,提升自身涵養與能力,擴大視野格局,不只看到自己而已, 更將關懷眼光投注到他人之上,效法天地位育萬物之精神, 在成全他人良善發展的同時,也在捨己為人、 助人為善的實踐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存在價值,感受生命茁壯、 發出光亮熱度之影響力,體悟生命帶領生命之喜悅,此即「 施捨生福」之理,亦可謂「喜捨精神」──就積極面來說是「 施捨福澤」,即人願意將既得成就與人同享,鼓勵提攜他人, 樂善而好施;就消極面而言為「捨棄悲情」,人願意捨棄因「 求之不得」、「得而復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使得人在「 施捨福澤」與「捨棄悲情」的過程中得到平安喜樂。 且讓我們秉持「 喜捨精神」來處世,安然面對、超越生命中「得」與「失」 所造成的風風雨雨,因而得到安身立命的契機與力量, 相信必然收穫良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