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台南新化半日遊|老街區的人文風景

舊稱「大目降」的台南市新化區,早年為平埔族群西拉雅族的聚落,地名由西拉雅語 Tavocan 音譯而來,原意為「山林之地」。新化的地理位置本來是山區與平地間的關卡,自古以來為族人前去府城的物資集散地,透過熱絡的交易也帶動了地方繁榮。
raw-image


新化街役場

緩緩走在台南新化的街頭,就會發現眾多傳統的日式建築,其中興建於昭和九年(1934)的《新化街役場》,路過此處很難不被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外觀,充滿現代折衷主義的風格深深吸引。

它不僅是早期台南縣府公告為歷史建築,更是新化地區第一處法定文化資產。戰後則成為新化鎮公所的辦公空間,直到1996年新大樓完工後才閒置。

爬梳資料後發現《新化街役場》曾經與高雄舊火車站有段相同「異地搬家、保留本體」的命運,創造保存文化資產的全民運動。

當年新化鎮民為了保護這處富有文化價值的建築物,免於因地下停車場施工造成損害,遂透過十條大繩再改以重機具拖行,展開「乾坤大挪移」,合力將街役場建物遷移至三百公尺外的青果市暫放,等到原處地下停車場蓋好之後才遷回原址。

如今這處活化空間搖身一變成委外經營的古蹟餐廳,不過餐廳價位並非走一般平價路線,我也就無緣親眼目睹網友們推崇的內部環境了。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00號


楊逵文學紀念館

緊鄰《新化街役場》的建築空間本是閒置的地政事務所,後經中央和地方政府補助與後代子嗣自籌經費,於2005年11月正式落成啟用,讓民眾認識一代文人楊逵的生平事蹟。

活躍於臺灣許多社會運動場合的楊逵先生,1906年出生於臺南新化,以「人道的社會主義者」自居的台灣文學作家,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他以樸實的筆觸,揭露社會階級的不公、人民受到的苦難與壓迫。


1934年,他的小說作品《送報伕》,入選東京《文學評論》雜誌,成為首位臺籍作家進入日本中央文壇之人,並確立其小說家地位。

1976年,獄中的小說《壓不扁的玫瑰花》,被收錄於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1983年,獲頒吳三連文藝獎和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



楊逵先生終其一生致力政治運動及寫作生涯,在日本殖民時代,因參與社會運動被統治當局關入監牢十次。後來逃過二二八事件判處死刑的劫數;卻在四六事件時,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關監綠島期間,依舊筆耕不輟,為臺灣文學史留下硬骨崢嶸的作家身影。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488號


新化老街

沿著中正路繼續前行,來到座落於中正路334號到443號一帶的街市鬧區,仿巴洛克式風格的整排連棟建築群,於日治時期興建落成,熱鬧繁華一時,是昔日鎮上居民俗稱的「新化老街」。它曾獲選為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以及全臺歷史建築百景第二名。

正逢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刻前來造訪,遊客三三兩兩商議找個躲雨處,我則貪戀這一整排的歲月風霜,逐一比對老街屋舍的商號風情,欣賞建築外觀的工藝之美,各家頂端立面懸掛不同的姓氏,彷彿隱約感受當年百家爭鳴的風華。

放眼望去充滿時代感的歷史建築,一整排綿延的洗石子山牆景觀,不禁聯想到大稻埕街廓、大溪老街的風情,不同的是它倆為水運樞紐,而新化老街的路幅相對寬敞,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更顯熱鬧氣氛。(但緊接而來的外圍環流更是熱情啊!

街上有家創立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晉發米穀商店」,連續五代從事稻米碾製和各種米的販售,後來因緣際會下轉由在地青年團隊接手,成為另類第六代傳人,除了維持原有的商業運作外,透過修復碾米機、陳列展示、流程說明,重新打造145年歷史百年老屋的新生命,提供遊客認識在地文化的好去處。

由於平日午後不少在地美食商家已經打烊休息,未能按圖索驥吃個痛快,錯過口腹之慾認識地方的機會,匆匆一回走馬看花,走在歷史文化街景的我,趕忙於傾盆暴雨降下時躲進銀行大廳,日後再專程安排一趟細細品味,才不枉這條獨特氛圍的「新化老街」。

地址:台南新化中正路334號到443號


延伸閱讀:三峽散策|出遊三峽老街、祖師廟,別忘了順遊《秀川街彩繪》與《宰樞廟》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