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的職涯抉擇:如何透過關鍵對話找到未來方向】

【碩博士生的職涯抉擇:如何透過關鍵對話找到未來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碩博士在學期間,常常會面臨對未來的迷茫與不確定感。這個時期,找到適合的職涯方向不僅至關重要,也可能是你學術生涯最具挑戰的選擇之一。


▌遇到貴人,打開視野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就是我的貴人之一。他教的大一微積分課,不只是純粹的數學知識,還充滿了人生思維的啟迪。


金龍教授講課的方式讓我逐漸體會到,很多時候我們不只是在學習一門學科,更是學習如何看待人生的「格局」。這樣的視野,讓我在做出學術與職涯選擇時,能夠以更長遠的目標為導向。


▌職位只是結果,目標才是關鍵


30歲即將博士畢業時,我對未來的職涯方向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下一步。於是,我再次聯繫了金龍教授,想請教他如何規劃未來。


他的一句話讓我頓時茅塞頓開:「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最終目的。你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什麼事,然後找到能提供實現這個目標的環境。」


這段話讓我明白,未來的職涯發展不應該只考慮短期的職位名稱或薪資,而是要聚焦於長期的目標與成長空間。這讓我更加確定,繼續留在UCLA進行生成資料科學研究,是符合我十年後目標的最佳選擇。


▌看見格局,避免陷入暗局


吳伯凡老師的課程中有一句話特別經典:「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


這與金龍教授當年對我說的話不謀而合。如果我們只看眼前的職位和成果,很可能會掉進短期利益的陷阱,忽視了長遠的發展潛力。而當我們能夠看到整體的格局,站在十年、甚至更遠的角度來思考,便能避免這些隱藏的風險。


▌碩博士生的未來方向:找到合適的環境,成就長遠目標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與職涯的選擇往往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如果你現在感到迷茫,建議你尋找能幫助你看見「格局」的貴人。這些關鍵對話可能會幫助你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標,讓你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堅定、更遠大。


人生中有些選擇,值得用長遠的眼光去規劃,而不是被眼前的職位或結果所迷惑。找到自己的方向,並且找到那個能提供實現目標的環境,這才是碩博士生職涯規劃中最重要的關鍵。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