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開始照例又是流感疫苗施打的季節,比較特別的是今年還有新冠肺炎疫苗同步施打,以往的「左流右肺(肺炎鏈球菌)」,這次改成了「左流右新」。
部分民眾過去接種新冠疫苗時曾有不適的副作用,因而擔心若流感和新冠同時施打,是否反應會更強烈?
對於這點,衛福部疾管署提出研究報告。以色列團隊分析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結果:「發生局部和全身症狀的比例,同時打兩種疫苗跟只打新冠疫苗相似」。較常見的都是局部疼痛、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發生比例無明顯差異,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本段摘錄自衛福部疾管署20240918新聞稿)
紅色字體為去年沒有,今年新納入的族群:55歲以上原住民,居家托育人員 。
*高風險性病人包含:糖尿病、慢性肝病(含肝硬化)、心血管疾病(不含單純高血壓)、慢性肺病、腎臟疾病及免疫低下(HIV感染者)等疾病,需有門、住診紀錄之患者;或是無法取得上開疾病之門、住診紀錄,但經醫師評估符合者。
詳細診斷碼列表如連結檔案:高風險慢性病人疾病代碼一覽表(113)
從2019年開始,公費流感疫苗已經全面升級為四價疫苗,提供更完整的保護力,2020年之後則是新增了「細胞培養」方式製作的流感疫苗,讓民眾有更多選擇。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已增加到五種,但細胞培養的仍然只有一種,以數量來說,採購量最多的是國光,佔比超過4成,其次是賽諾菲。詳細的廠牌比較如下表。
傳統的疫苗製作是用雞胚胎蛋,將病毒注入培養成疫苗,這種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且應用廣泛,缺點是病毒在培養過程可能發生變化,而和原本預測的病毒表現不同,影響防護效果;另外產量也會受到雞蛋的數量和品質影響。
細胞培養則是利用哺乳類動物細胞在密閉環境下製作,較不易受到污染,可避免病毒在培養過程中產生突變,此外製程較穩定快速,有助於大量供貨。近幾年美國及歐洲都相繼將細胞培養技術用於生產流感疫苗,也有部分國外報告指出,細胞培養的流感疫苗比雞胚培養的流感疫苗保護效果更佳,然而目前尚未有大型的隨機對照臨床實驗資料可參考。
簡單來說,過去台灣習慣使用的雞胚培養流感疫苗,製作技術成熟,相關研究報告及使用經驗多,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細胞培養疫苗,是未來國際製作疫苗的趨勢,預期效果較好但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也提供對蛋過敏者的另一個選擇 (然而目前對蛋過敏並不是打流感疫苗的禁忌喔)。
今年9月初疾管署發布流感疫苗施打的新聞中,表示這次「流感病毒株猜對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上一段有提到,製作流感疫苗,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們根據觀察流行病學,預測今年秋冬可能流行的病毒型,選定病毒株後,再以雞胚或細胞培養的方式來大量製作。但流感病毒的亞型有非常多,因此每年預先選的病毒株裡,運氣好的話就像今年,選到的是目前正流行的類型,運氣不好可能就沒猜中,但也會有交叉的保護力。
每年造成人流感大流行的主要是A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因此疫苗製作上也是以這2種為基礎來選擇。
先科普一下疫苗株的名稱所代表的意義。
2024年選取的病毒株如下,有猜到的就是正在流行的Thailand H3N2泰國株這一隻。
(紅色字體表示去年與不同,其他均相同)
以往三價和四價疫苗的差別,在於四價疫苗多涵蓋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保護範圍較廣,但如今無論公費、自費,雞胚培養、細胞培養,都是全面採用四價疫苗了。
流感疫苗的接種行之有年,也是預防重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上整理2024年流感疫苗最新資料,希望增加大家對流感疫苗的認識,並踴躍施打,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