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砲、病菌與鋼鐵》 第十章: 大陸軸線居然決定了人類的命運?

《槍砲、病菌與鋼鐵》 第十章: 大陸軸線居然決定了人類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提到大陸軸線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更具體的說:

歐亞大陸的軸線為東西向,相較於美洲或非洲的南北向,更利於作物及牲畜的傳播,進而間接影響其他發明的傳輸。因此,歐亞最終得以脫穎而出,成為近幾百年來其他大陸的征服者。


那如何為這個論點辯護呢? 作者把問題拆成兩個部分:


1.歐亞大陸的作物和牲畜的傳播速率比美洲及非洲來的快


作者透過考古學的證據及佔先馴化(preemptive domestication)的現象證明歐亞大陸的作物及牲畜傳播速率較快且阻力較小:

  • 肥沃月灣的農作物平均以每年約 1.1公里的速度向東西傳播,從菲律賓向東傳播的速度為每年5公里。相反地,從墨西哥向北傳播到美國西南部則以每年不到0.8公里的速度緩慢進行。 這些數據差異直接證明了歐亞大陸的農作物傳播速度更快。
  • 佔先馴化的想法是如果有先前馴化好的作物傳播到某地,那該地的農夫就沒有誘因再重新馴化一次同種的野生作物,直接拿來使用就好。因此若發現作物都為單次馴化,則代表傳播速率快,反之若為多次馴化,則代表傳播速率慢。證據顯示,西南亞的野生植物是單次馴化,而美洲則是多次馴化,所以西南亞作物的傳播阻力較小。


2.造成傳播速率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大陸軸線的走向不同


作者則訴諸東西向大陸軸線因為氣候相似,有助於作物的適應及快速傳播:

  • 位於同一緯度的東西向地區,共享著相似的日照長度、季節變化、溫度、降雨和生態系統。 這種氣候相似性使得起源於某一地區的農作物更容易適應並在同一緯度的其他地區生長。例如義大利南部、伊朗北部及日本緯度相當,儘管相隔幾千里氣候仍相似。
  • 而在不同緯度的氣候就不一樣了,比如接近赤道的地方可能為熱帶雨林,但到北緯三四十度就可能地中海型氣候。如此巨大的氣候差異讓作物及牲畜都難以適應,因此傳播的速率自然會慢的多。


緯度並非一切


作者也特別提到緯度並非是決定傳播速率及阻力的唯一原因。在差不多的緯度之下,也有可能因為地形或生態障礙,導致作物及牲畜傳播的困難。



結合以上的論述,作者嘗試證明了大陸軸線的走向決定作物及農業的傳播,也間接影響其他發明的傳輸,進而導致命運的大不同。


avatar-img
有趣內容集散地
3會員
8內容數
歡迎一起討論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趣內容集散地 的其他內容
第六章深入探討了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糧食生產的原因及時機。作者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 為什麼人類選擇放棄狩獵採集而轉向糧食生產?如果糧食生產更有利,為何人類沒有更早開始?例如,為什麼肥沃月彎地區的人們直到公元前8500年才開始種植糧食,而不是更早的公元前18500年或28500年?
一直以來,我都很著重於觀念的講解,常常在想要怎麼把一個艱澀難懂的觀念變成簡單、清晰的幾句話,並搭配上到位的比喻和有意思的實例。很幸運地,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學生從一竅不通到豁然開朗的神情,我也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就像是位引路人,帶領學生走出知識門口的迷宮。 但是漸漸發現,儘管學生聽了我的解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
第六章深入探討了人類從狩獵採集轉向糧食生產的原因及時機。作者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 為什麼人類選擇放棄狩獵採集而轉向糧食生產?如果糧食生產更有利,為何人類沒有更早開始?例如,為什麼肥沃月彎地區的人們直到公元前8500年才開始種植糧食,而不是更早的公元前18500年或28500年?
一直以來,我都很著重於觀念的講解,常常在想要怎麼把一個艱澀難懂的觀念變成簡單、清晰的幾句話,並搭配上到位的比喻和有意思的實例。很幸運地,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學生從一竅不通到豁然開朗的神情,我也能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就像是位引路人,帶領學生走出知識門口的迷宮。 但是漸漸發現,儘管學生聽了我的解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如果要解決複雜的問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必須先取得足夠的資訊,對其進行分析後,才想得出答案或解決方案(本書作者稱此方法為窮盡思考)。但是時間有限,為了盡可能蒐集完整的資訊,就已耗費大量時間,留給深入探討問題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即使發現分析錯誤,也往往來不及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