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國防預算編列是跨黨派的重大國家議題


媒體報導,繼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呼籲台灣應增加國防支出後,曾在川普政府任職的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日前亦在「Taipei Times」撰文主張,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編列,從目前相當於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提高到至少5%。

 

柯伯吉並表示,若未達到此標準,台灣不該寄望美國的支持。上述文章引起國內不同的議論。

 

我國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軍事防衛支出增長到占GDP的2.45%左右,超過去年的2.38%,總金額達到6470億新台幣,創下紀錄,此為賴清德總統就任後的首次國防預算編列,在台海軍事情勢緊張之際,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美國希望台灣擴增國防預算的建議,向來是政府面臨的兩難政治問題。

 

首先,民進黨政府若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必定會遭到在外界的某種程度批評。例如,前總統馬英九八月四日在曼谷演講公開表示,高昂軍費對台灣是沉重負擔,如果軍購是向美國繳交保護費,國防預算等於「錢坑法案」,是會拖垮台灣的財政,只會圖利美國的軍工複合體。

 

其次,台灣國防預算若未巨額增加或未編列至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也會受到華府官員或美國智庫的嚴重質疑。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賽克斯(David Sacks)最近在國際媒體投書稱,台灣需要快速增加防衛支出,向國際盟友證明台北是嚴肅地面對中國軍事威脅;他並強調,前總統陳水扁二十年前曾提出要將防衛支出增高至GDP3%的目標,但多年來台灣歷任政府都未達到。

 

也就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只要高度增加軍事支出,國內各界包括反對黨,就會有「是和中共軍備競賽」、「向美國繳交保護費」或「嚴重排擠社福預算」的批判聲浪出現;但軍事支出如不符合美國期待,美國各界又會有「台灣防衛決心不足」或「只想靠美國傘保護」的懷疑態度。以上現象顯示,不論國防預算如何編列,都使得政府左右為難。

 

近年來,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加上中國軍費增速高於經濟增速,並持續對台灣軍事施壓,已使我國確實面臨生存威脅;因此未來台灣需投入更多國防資源,以能保持威懾力量並有效嚇阻敵人,就是朝野政黨必須合作的國安議題。

 

明年度我國國防整體預算高達6470億元,創下新高,未來此筆預算是否應調整或減少,藍白在野兩黨應與執政黨理性協商、審慎討論、取得共識。簡言之,國防預算是跨黨派的重大國家議題,絕不能成為政治抗爭工具。

 

針對明年國防預算配置重點,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與媒體茶敘表示,重點在建構不對稱戰力、後備戰力提升等方面。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九月九日與來訪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會面,雙方對於兩岸關係、區域局勢交換意見,朱立倫亦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國防預算提升,希望將預算重點放在不對稱作戰、系統和軟體,以因應現代化作戰需求。

 

以上情事顯示,朝野對國防預算編列和未來建軍方向是有相當的共識,因此立法院應迅速通過年度國防預算的審查,不能擔擱為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