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依國防部組織法明定,國防部文職人員的任用,不得少於預算員額的三分之一,即不得少於203人;另2022年1月全民防衛動員署成立並移撥人力後亦不得少於191人;但截至2024年8月底,國防文官僅有166人,距最低法定員額仍不足25人,致使2023年度的人事費預算賸餘數高達二千多萬元。
有關國防部二十多年來未能依法進用足額文官的問題,經筆者的長期研究至少有下列三個主要因素:
國防部長期未依法進用足額文官
「依法行政」為民主國家政府於制定或施行政策時,必須遵守與奉行的重要規範之一。
監察院早於2010年1月21日即對外公布一份「國防二法實施成效與檢討」報告,在報告內容中,監察院共提出28項結論與建議,要求國防部檢討改進,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提到國防部應貫徹及落實「文人領軍」精神,並要求「國防文官」未來在進用、人數、功能及教育培養上,都必須要有再加強之空間。
其實上述相關建議,早在2007年10月立法院預算中心的一份「國防部主管97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中,就曾對國防部提出警告,並以嚴重字眼「長期漠視文職人員進用不足問題,未於法定期限內足額進用文職人員,亟待檢討改進」要求國防部遵守法律,但國防部多年下來都未積極達成上述目標。
根據最初公布的「國防部組織法」第十五條第二項原有規定,「國防部組織法自修正公布後三年,文職人員之任用,不得少於編制員額三分之一」。然而,本文研究發現,2000年1月29日總統所公布的國防部組織法,依上開條文規定,進用文職人員3年最後期限截止日為2003年1月28日,必要時得延長1年至2004年1月28日。
嗣2002年12月12日再次修正並自2003年1月1日施行之國防部組織法第11條規定:「本部各職稱之官等(階)職等及員額,另以編制表定之;其中文職人員任用,不得少於預算員額1/3」。
國防部組織法於2002年12月12日修正公布後,國防部2003年至2021年軍文職編制員額皆為609人,依規定文職人員之任用均不得少於203人。2022全民防衛動員署成立並由國防部本部移撥部分人力後,國防部本部的軍文職編制總員額數降為573人,依法文職人員最低應進用至少191人,但截至2024年8月底國防文官僅有166人,距最低法定員額仍不足25人。
筆者是於2002年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舉行公開甄選獲得錄取,進入國防部服務的第一位文職人員,筆者於2012年辭職、離開國防部時,當時文官人數仍僅有180多員,距進用員額204名,不足20多員。國防部長期未依法進用文職人員達當初法定編制員額三分之一的消極作為,其實已違反法律,也使得「文人領軍」精神大打折扣。
歷任國防部長未能重視文官的重要性
未能進用足額文職人員一事,不只顯示出國防部的人事室)遵守「依法行政」行為,更表現出一些重要的國防政策,國防部長也不能貫徹落實。
因為早在2003年10月8日,當時前國防部長湯曜明於「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國防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報告重大國防政策進度時,就曾公開宣示並承諾至2004年1月28日前,國防部將完成進用204員的文官(包括簡任文職人員84名、薦任84名、委任34名等)。
然而,湯曜明部長離職後,至今(2025)年4月為止,國防部已經歷了共十二位部長(李傑、李天羽、蔡明憲、陳肇敏、高華柱、楊念祖、嚴明、高廣圻、馮世寬、嚴德發、邱國正、顧立雄),但進用文官的目標卻仍一直無法達成。
引進文官既然是重大國防政策,就應該貫徹落實,不能因為部長換人,政策進度就改變。換言之,前國防部長湯明曜已在國會公開宣示並承諾要進用204文官,並也明訂完成目標日期,後續接任的任何一位國防部長即應積極予以落實,否則就是嚴重的失職行為。
所謂「文人領軍」精神,不是由國家領袖任用一位「脫下軍裝、換上西裝」的文人部長,就稱為「文人領軍」。而是如何讓一批具有不同專長的文職人員進入國防體系,協助國防部長以改變國防組織文化並提升工作效率才是重點;尤其文人國防部長必須要讓一群專業國防文官,參與重大國防政策與事務的制定或決策,才是「文人領軍」真正精神和成功關鍵所在。
副部長全由軍職人員擔任不利文官政策推動
「國防二法」施行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前總統陳水扁的兩任任期內,曾任命過一位純文人國防部長、四位純文人的軍政副部長;馬英九兩任任期內,任命過一位純文人國防部長、兩位的純文人軍政副部長。但蔡英文兩任任期內,所任用的國防部長和軍政副部長,全都是由「軍轉文職」的人員所擔任,其實就是軍人擔任。
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的首位國防部長已是由文職人員顧立雄擔任,而目前的兩位副部長、一位軍職、一位文職,但其實仍全是由軍人擔任,因為其中一位副部長柏鴻輝為「軍轉文職」人員。
根據現行國防部組織法第四條的內容規定,國防部長為特任,副部長二人為特任或上將,常務次長二人。換言之,上述國防部副部長的其中一人是可由文官擔任。
然而,檢視前總統蔡英文執政八年時期的所任用的國防部長、兩位副部長,甚至兩位常務次長、戰略規劃司司長,完全是軍人背景出身或由現役職業軍人擔任,也因而國防文官政策很難以落實。
因為長期以來,上述重要主官職務都是由「軍轉文職」或「完全軍職」的人員所擔任。如此「學長、學弟」關係密切結構下的「軍人領軍」結果,國防法治觀念不彰,導致我國國防弊端叢生,例如軍中的共諜案件、重大軍紀案(如洪仲丘事件)頻頻發生,以及許多軍事革新工作無法順利推動,不是沒有原因。
結語
未來台灣要繼續推動「國防改革」及落實「國防法治」工作,並讓軍中一些封閉型的保守單位徹底改變或轉型;最重要的人事關鍵問題,就是身為三軍統帥的總統,除了要讓國防部長由純文人擔任外,另外一位的軍政副部長也必須由純文人擔任才是正確方向,也才能順利推動及落實國防文官的進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