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第七屆林佛兒獎得獎作品集《玉觀音》讀後感想(未讀可入)

在今年(2024年)的詭秘日現場收到這本,算是意外的收穫。
先引用網站上的「本書特色」:

★承繼林佛兒先生志願,林佛兒獎續辦第七屆,具體呈現台灣當代社會環境與日常風景。
★傳統中亦有新創!歷史舊案的挖掘 vs. AI警探、Vtuber行業、性別議題的探索。
★完整收錄決審過程,提供創作者創作思路與議題面向開展。
★推理名家 余心樂專文推薦、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陳木青導讀。

另外還有一點會吸引我購買:每篇都附解說。從販售網頁的目錄還可以看到各評論撰寫者。

以下我也來逐篇分享個人的感想,絕對主觀,但沒有涉及謎底,應該是未讀可入。



〈玉觀音〉/閱讀探戈

十五年來,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失蹤的女兒在哪裡……

父親這個角色,批踢踢的資深鄉民應該很容易聯想到張爸,本篇就是這麼一路沉重到底,兩條故事線都讓人不忍卒睹。不過沒記錯的話,正因為是這樣的題材,所以拿到首獎——想讓更多人看到、重視這個議題。至於推理性就不用強求了。

原題名是「茉莉觀音」,我比較喜歡原名。是否切合題旨先不論,主要是「苿莉」兩個字帶有清香,能讓沈重的議題顯得輕盈些, 而「茉莉觀音」四個字也更有新意、容易讓人有遐想,何況讀完後的確是原名更符合題意。

優點是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只是一個「角色」,而是你我身邊活生生的人。情感張力更不用說都很飽滿,整篇流暢自然,結尾雖然帶有遺憾卻也增添了寫實感,整體而言,可以說不愧為首獎。


〈相遇總在告別時〉/亦其

我們總在喪禮上相遇。只是,有一些情感,在分別之後,才變得清楚……

這篇接在〈玉觀音〉後面讀,某些地方相反的感覺就更強烈了。例如一篇放眼於公、一篇立足於私,一篇議題明確、一篇觀點模糊,一篇真相已經不是重點、一篇壓軸在兇手是誰。我不是要說這樣哪一篇就比較差,而是兩篇的受眾可能在光譜兩端。

就我個人而言,原題名「纏綿的訊息」有點不著邊際,相較之下我更喜歡新題名。內容的話,由於第一人稱很吃代入感,個人對主角的想法和行事不甚認同,尤其是結局,所以比較無感。

另外就是,這樣的故事和題材,感覺並不少見,在「是否容易改編成影視」之前,我認為能有個撼動人心的核心更重要,如此就算是真的有人寫過類似的故事或題材,也能有自己的風格,讓讀者回味無窮。


〈Vtuber殺人事件〉/皮魯可

在Vtuber的世界中,外在的「皮」和內在的「魂」,究竟哪一個更重要?……

讓人眼睛一亮的好作品!要不是我看過同作者的〈靈之界域〉,我心中會給這篇更高的分數。沒辦法,我太喜歡〈靈之界域〉裡的三個主要角色,形象更生動鮮明,他們之間的性格組合更具衝突性,互動也就更有趣,不過相對地,本篇〈Vtuber殺人事件〉的故事和結構顯然更完整和流暢,我想原因就在於兩篇重點不同:雖然都是短篇作品,〈靈之界域〉是系列作,人設必得要吸引人,所以角色是重點,〈Vtuber殺人事件〉是獨立的犯罪推理作品,重點在於舞台和詭計,角色要為故事服務。

是說比起刻意安排的紅鯡魚,我一開始就懷疑某人有問題,果然被我猜中。這樣不算爆雷吧?


〈一念瞬間〉/四弄一號

一個念頭化作現實的瞬間,將是懊悔還是慶幸?

讀完其他篇再讀這篇,會感覺這篇的故事性相對弱了一些,比較像情節的堆疊。不過「一念瞬間」的出發點很有意思,而且是改編自台灣「美和中學命案」,值得鼓勵。是說劉志翔對王坤良的包容和重視(為了他殺了她?),讓我腐女魂又上身(笑)。另外就是譚惟真和李以嵐這對CP的互動場面若能更多也不錯。


〈囚壽殺機〉/仁狼血黑

居然也有先進的AI智能警探無法透過學習而理解的事?一個以壽命為階級的未來社會,一具屍體劃破了風雨前的寧靜。

我萬萬沒有想到,這篇會是我全書最喜歡的作品,或者說,沒想到我會這麼喜歡這一篇,因為光看篇名,我完全進入不能——看不懂它是什麼東西,自然也就認為沒有緣份,沒想到一開讀,才第四行我就在畫重點,讀得相當有感。開頭原文如下:

病房內很安靜。
雖然是三人一間的健保,不過1床的病患昨天剛出院,至於2床的沈仔,這周都得靠我幫忙推輪椅才有辦法進廁所。他這次車禍的代價可真不小。
沈仔沒有要求我像職業看護那樣24小時待命,反正我也無處可去,醫院遠比外面舒服多了。

單看第四行,似乎沒什麼特別,但它的位置是開頭第四行,這一句猶如冰山理論浮現在海上的部分,資訊量之大,讓我驚豔:原來「我」並不是職業看護(推翻讀者讀到第二句時的料想),「我」和沈仔有著特殊關係(讀者會好奇他們是什麼關係?),「我」無處可去(讀者好奇為何無處可去?),「醫院遠比外面舒服多了」更進一步說明「我」的慘況,並引起讀者同感(待醫院確實比露宿街頭好)。

下一頁,「我」跟沈仔對話的部分,讓我想到:台灣影劇作品常被詬病對白不像我們日常生活會說的話,其中一點就在於「說得太清楚」,這放在小說沒問題,甚至小說中的對白常是拿來推動劇情和補完設定的,但放在三次元,就容易讓人感到突兀、背台詞。而這一頁的對話,是沒有說清楚的:沈仔斷腿,對讀者來說是新資訊,對他們兩人而言則是本來就知道,這段對白沒有刻意去補完它好讓讀者明白前因後果,反而更貼近日常生活會發生的對話。


再來,本頁倒數第三段的「失業新聞總編」,我立刻想到《如月物語》的柚木悠人,而輾轉做過許多工作包括餐廳外場這點也是我的寫照,遑論即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有穩定工作。後面像是中年就業困境(明明已經140歲了還要工作——我沒寫錯,本來我第一次看到也以為印錯,在高科技醫療的未來也只能算中年)、高配是有錢人才能享用到的資源,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做到死都只能看人臉色這種低端人口的悲哀,我實在太感同身受了。

沈仔眼看要躺床兩個月,就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讓給「我」,這段我讀得好感動,還有報到後和阿比的互動也是。就我個人的工作經驗,艱苦人講話雖然直,卻比較懂得互挺互疼,坐辦公室的表面上看起來和氣,其實大部分私下是踩來踩去,這也是我比較喜歡做服務業的原因。


另外有評審說它的人物不夠真實,身為在補教業打滾過的人,我可以說屁孩屁起來是真的很屁,雇主更不用說,與其說「想像中的刻板」,不如說是以現實為基底、稍微誇大(戲劇化)的寓言。未來的設定只是一種呈現方式和舞台背景而已,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其他像南投溫泉鄉、冠軍茶、茶葉罐塞鈔票等等,這些都讓我感到很親切。

後來換視角就再換成另一種類似《厭世機器人》的趣味。

有評語說「沒有非這名AI不可」,我滿頭問號,若不是「這名AI」,另一名主角就必得背罪了,當它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邏輯,它就是特別的,跟《厭世機器人》的主角一樣,誰說一定要發生過什麼事(在作品中)才有存在的價值、一定要有心理缺憾(描寫)才夠「深入」、才能當主角?不能只是性格獨特、內在思想吸引人、做法讓人同感嗎?何況它是AI耶,寫它害怕失敗才失敗吧,不是所有物種都跟人類一樣的運作模式,在我來看,這篇的智能警探分寸拿捏得宜,我很喜歡。

嚴松君還沒釐清剛剛的證詞,高層的緊急命令隨即打斷他的運算。
系統通知(三秒銷毀):
你在搞什麼?快點宣布兇手。上頭準備發新聞稿。
或許是系統產生矛盾,嚴松君將這條命令暫存到待格式化區不予理會。

讚吧,最後的結局更是帥斃了!我超喜歡這個叫嚴松君的高智能警探,被唾沫那段也很棒,完美示範被當成次等公民的「奴僕」如何進退有度地應對侮辱,讓對方得反過來為你服務。

不過話說回來,評審看的應該是原版,我讀的卻是編修過後的付梓版,如此我這樣來看評語,確實不公平。不知道我看到的版本跟原本的差異多大。

再下去要爆字數了,直接講缺點:角色切換的不自然和有失輕重分際確實是很大的缺點,不過這個跟寫作技巧和熟練度有關,多寫多練就不是問題,反而作者之眼,才是難能可貴的。

對了還有篇名,我個人認為原篇名〈人性湯的排列組合〉比什麼〈囚壽殺機〉還要好多了,有趣易懂,也更符合文旨。不過看投票,依篇名投它的人也不少,可見新名字也很有吸引力,只是吸引的是否是合意的受眾就不知道了。(很嘴)

總之,這篇雖然寫近未來,卻是最有寓意也最讓我共鳴的一篇。

以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