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歷史跟存在意義?

股票的歷史跟存在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世界第一張股票是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發行,歐洲大航海時代,專門從事荷蘭與亞洲間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由於荷蘭海運繁榮,海外貿易創造高額利潤與巨大風險,遂產生分散投資風險的迫切需求,西元1606年,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發行了世界第一張股票,股價650萬荷蘭盾,這張股票已具備現代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徵,運作方式對後世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台灣政府為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於民國42年1月發行土地實物債券,並將臺泥、臺紙、農林、工礦等四大公營事業的公司股票搭配補償給地主,做為收購土地的補償代價,此項債券及股票連同政府前此發行的愛國公債,開始在市面流通,代客買賣證券的行號應運而生,惟因其交易處所過於分散,管理不易,市場積弊甚多,為能有效管理監督,遂有籌備證券交易所之議。 民國50年10月23日籌設中的證交所依法舉行發起人會議,並於同月底舉行第一屆第一次董事監察人聯席會議,經選舉辜振甫先生為董事長,聘請袁則留先生為總經理、蔡同璵先生為副總經理,並依法呈請核准,證交所遂告成立,而於51年2月9日正式開業,臺灣證券交易所成立時,台灣水泥公司率先響應政府「資本證券化」政策,成為證券市場第1批股票上市公司,證券代號「1101」。隨著股市熱絡,上市櫃公司由最早16家擴增至逾千家,證券代號亦由「1」字頭擴展至「9」字頭。 個人覺得股票的本質上就是籌資,跟公債類似,是公司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想要擴廠或研發最新的技術,所以需要借錢,只是說跟銀行借還不夠,那就跟人民借吧,但人就是有種劣根性,貪婪跟詐騙是天性,也衍生了目前股市的亂象,法人惡意炒作股價製造假新聞,公司內線交易,用空殼公司上市來圈錢等等等...,大家都知道沒有白吃的午餐,可總有人不斷上當。 有時候看到網友在討論板喊,爛公司,股價一直跌也不護盤,如此無腦的行為,也難怪在股市中會一直賠錢,其實一家正派經營的公司根本不需要花心力去護盤股價,經營者只需要努力增加公司的獲利,就會吸引法人們大量買進該公司的股票,股價自然會被推升,因為當需求大於供給時,東西只會越來越貴,所以認真尋找長期基本面良好的公司,絕對是一件吃力但是很值得做的事。

avatar-img
海洋交易所
5會員
276內容數
分享一些投資觀點,並記錄怎麼選股,買股,檢視持股,看資產慢慢變大的一個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海洋交易所 的其他內容
價值投資真的賺的很慢,報酬率也不驚人,好處只有獲利穩定而已。
虧損不要傷心,一定還有機會, 賺錢不要忘形,一定還有危機, 不慌不貪不急,一定可以成功。
價值投資真的賺的很慢,報酬率也不驚人,好處只有獲利穩定而已。
虧損不要傷心,一定還有機會, 賺錢不要忘形,一定還有危機, 不慌不貪不急,一定可以成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