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數學從藥到毒:一個碩博士學生的學術迷思】


萬維剛老師曾說: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

「高濃縮的東西用多了就會上癮,就變成了毒。」


這段話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一路追尋數學的歷程,

從熱愛到沉迷,甚至進而影響到我的學術生涯。


作為一個碩博士學生,我曾深陷數學這顆「藥」裡,

到後來,它竟變成了讓我迷失方向的「毒」。




▌數學:我最初的學術救贖


在國高中時期,數學對我來說就像一顆強效的藥,

是唯一能帶給我確定性和成就感的科目。

相比其他需要模稜兩可思考的科目,數學的答案總是絕對的。


而這種絕對的確定性,對當時熱衷追求知識的我來說,

正是我在學術路上最大的救贖。

每個公式、每個定理都如同人類文明的濃縮精華,

像一劑解渴的良藥,讓我不斷想要吸收更多。


▌藥變成毒:學術成癮的危險


進入大學後,我對數學的追求愈加瘋狂,

尤其作為一個研究生,數學不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

而是成為了我學術生命的核心。


這種癡迷漸漸超越了單純的學習需求。

高中課本看完後,我開始自學大學數學教材,甚至買來研究所的書自修。

這時候的數學,從我一開始的治療藥物,逐漸轉化成了一種「毒」。

我陷入了對純數學的上癮狀態,沉迷於那些複雜的理論,與現實越來越遠。


▌大三的覺醒:從數學幻覺中醒來


大三時,我在與兩位電機系朋友的討論中,猛然驚覺到:

我對數學的痴迷已經讓我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這個時候,我接觸到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它讓我一直以來對數學的完美幻想徹底破滅。

這一刻,我才明白數學這個曾經的「藥」已經變成了我的「毒」,

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戒毒之路:重新找到學術的平衡


從那時起,我決定慢慢脫離純數學的世界,

開始投入更實務的研究,例如統計學和應用數學。

在碩博士階段,這些實務應用的領域雖然依然充滿挑戰,

但它們的「毒性」明顯較低,不再讓我迷失自我。

我開始慢慢找回自己,將數學當作一個工具,

而不是讓我沉溺的終極目標。


▌數學癮的餘毒:偶爾偷吸一口


雖然現在的我專注於機器學習與生成式資料科學,

這些領域同樣迷人,但總少了當年數學帶來的那種強烈快感。

偶爾在週末,我會偷偷拿起Springer的數學書,

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快速吸一口純數學的「餘毒」。

但我知道,這些已經不再是我日常生活的核心,

而是我偶爾懷念過去的片段。


對於現在正在攻讀碩博士的你,

無論是在追求學術真理的路上,還是在面對研究壓力時,

都要小心那些看似迷人、實則可能讓你迷失的「毒」。

學術的世界廣大而迷人,但找到平衡點,才能避免陷入無法自拔的迷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