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chsurfing的旅程,有時是偶遇善良的陌生人,有時則是遊走在危險邊緣。這段巴黎的經歷,是年輕時的膽量,也是青春裡的莽撞。
現在這個時代,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在用Couchsurfing?簡單來說,就是去睡別人家的沙發,有時候幸運的話,甚至能住到空房。還記得當年,我是看了連美恩的書《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後才註冊會員,開始在旅行中四處打聽能睡上一晚的沙發。那時候,只要把自己的旅行計劃和住宿需求貼到網站上,便會收到不同沙發主人的邀請。我還記得,很多主動邀約的沙發主人都是男性,或許因為年輕無畏,我欣然接受了這些邀請。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誤以為自己有無限的勇氣,直到有一天,那些膽量開始被現實慢慢消磨。
事後才知道,原來沙發衝浪的圈子裡,也有一些人打著免費招待的旗號,想藉此睡到異鄉來的旅人。或許他們在期待一次短暫的邂逅,或者,只是想找個方式填補自己孤寂的夜晚。
先說說我的第一個沙發主人吧。Jose(名字是假名),28歲,在一個叫Lerria的地方長大(說真的,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那是哪)。他學經濟,畢業後留在巴黎工作。我和他的第一次碰面,是在到達巴黎的第一晚。那天我原本住在YHA青年旅館,但他突然傳訊問我要不要喝一杯,我當時還答應了(年輕就是這麼大膽),結果這位先生遲到了整整一個半小時。酒吧裡,他喝著酒,眼神變得茫然,而我卻保持清醒,清醒地看著他的手開始不規矩地亂摸,感到說不出的不適。我一遍又一遍地把他的手撥開,最後推說時差難耐,才順利脫身。
某些相遇,是為了讓你明白:再大的城市,裡面也藏著無數渴望和孤獨的靈魂。
隔日,我離開YHA,這晚準備住到他的沙發上。地鐵站碰面後,我跟著他走到他家,我知道他還是沒放棄——整個晚上他的眼神都在暗示著什麼。等到我說出「我有男友啦」時,他臉色一變,像是被拒絕後的自尊心被打得粉碎,表情變得冷漠又嫌惡。不過還好,他沒有直接把我趕出去。我如願以償地在他的沙發上住了一晚。
事後回想,他的房間冷清而單調,沒有一絲溫暖。平日下班後,只是去酒吧和朋友喝一杯。他有著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但整個人卻透露著一種不甘心的氣質。他似乎對愛情沒有信心,或許是被朋友告知Couchsurfing是個很好「上女人」的地方才參加了這個社群。
孤獨的人不一定渴望陪伴,但渴望陪伴的人,多半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孤獨。
還沒見到Jose之前,我去了瑪德蓮教堂和凱旋門。作為背包客,只要有好腳力,徒步走遍巴黎的知名景點絕對不是問題。但千萬不要相信旅遊書上寫的參觀時間。可能是因為我總在每個景點拖拖拉拉,每到一處便陷入冥想與觀察,像是試圖在這座城市中尋找一些被忽略的秘密。
在瑪德蓮教堂,我聞到空氣裡彌漫著一種素淨而安靜的氣味。我看著人群在教堂裡點燃白色蠟燭、跪下祈禱,嘴唇張合著我無法理解的法語。他們在向上帝祈求救贖,或是向神明尋求指引。在悠悠漫漫的歲月裡,或許身軀早已疲憊不堪,而教堂內那神聖的金身早已被世俗的氣息侵蝕。我不禁自問:這些燃燒的燭火,它們到底是希望的象徵,還是苦難的見證?是塵埃的依靠?還是受苦者哀求中的一點光芒?
有些信仰,誕生於痛苦之中。當救贖無望時,信仰便成了最後的寄託。
教堂的神像被歲月磨得黯淡無光,神聖的金色變成了沉重的黑金色,我看著他們虔誠的跪姿,突然覺得,或許存在與否從來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需要一個信念來支撐自己活下去,而我,只是一個走過這裡的旁觀者。
那天結束後,我告訴自己,並且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句話:
“請你相信,不是只有通過受苦這條路,生命才得以昇華。”
有些痛苦,是自我賦予的信仰;而有些信仰,只是一種為了活下去的選擇。
走出教堂,我站在巴黎的街頭,看著車水馬龍。這座城市像是為無數人設計的舞台,充滿了欲望、孤獨、信仰和破碎的夢想。旅途才剛剛開始,而我不知道,未來還會遇見多少像Jose一樣的人。只是年輕的我還來不及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行萬里路就能看透的。
一座城市會改變你,當你在其中迷失太久時
而你,卻無法改變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