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刺激1995』告訴我有關『體制化』的意義

本篇主題:人人想讀電機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進入台積電工作的機會,以獲得優渥的薪水;如果人不夠優秀如我一般,要如何不進台積電工作,而獲得等量的薪水?


我在goodinfo.tw網站發現了各上市櫃公司非主管職員工薪資費用,例如:台積電從2019年開始的年薪中位數從159.6萬成長至224.8,短短4年的時間,年薪多了65萬! 好羨慕優秀的理工系所畢業生,畢業之後不僅可以獲得一份不錯的薪水,社會地位也很高,真是人生勝利組。


相比之下,進入瓦城集團工作遜色不少,也是從2019年開始來看,薪資中位數從48.7萬只上升到最近的58.2萬,一樣是人,只是沒能如願考進電機系所,薪水就差了一大截! 更加不平衡的是,讀大學投入的學費也是差不多。


我很喜歡『刺激1995』這部電影,劇中有位罪犯從年輕被關到80歲才重獲自由,但當他得知獲得假釋時,他卻寧願再次犯罪,藉此長留在監獄,也不願重獲自由,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體制化』一個人的殘酷。根據chapgpt的解釋:『體制化』這一現象,當一個人被迫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生活過久,他的自我價值與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會被徹底剝奪,即便獲得自由,也可能無法承受變化。


上述的台積電、理工系所、員工薪資的事,其實也都是體制化的產物,怎麼說?拿台積電來講,4年的薪水從159.6萬升至224.8萬,平均年化成長是9%的調薪,可想而知,台積電公司一定賺不少錢,我用EPS來計算(公司盈餘),平均年化成長率為25%,25>9這是什麼意思?公司盈餘一定遠高於給員工的,一點都不意外,19世紀的社會學者馬克思已經說過,資本家的龐大利潤,來自於員工多創出的剩餘價值。


我們的社會過分崇尚雇員思維的教育,對於自我價值與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會被徹底剝奪,即便獲得『選擇身分』的自由,也可能無法承受變化。以上這段話是從解釋『體制化』那段抄來的,只有略加修改,契合度100分。


我指的『選擇身分』,是指:人人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選擇不只是當個雇員。再把台積電的故事繼續延伸,台積電的股價高低一定來自公司賺多少錢,除此之外,股價也跟投資人對這家公司未來的看法有關,不管如何,我也提供台積電股票這4年的平均年化成長率來相較,數值是18%(特別強調一件事,這個年化18%的數值,當中經歷了新冠肺炎和烏俄戰爭之後的通膨利空)。為什麼我要先鋪陳雇員一詞?就是想跟買台積電股票的股東身分相對應。我整理一下,台積電公司每年多賺25%,股東每年賺18%,雇員薪水每年加薪9%。


大部分的人沒有成為大老闆的機運,也沒有考上電機系成為台積電工程師的才華,但有的是時間存錢成為股東。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會讀書的人了,這些人集合了天分和努力,以及學校專業的訓練,再加上一年365天的工作時間,獲得了225萬的年薪,大家猜猜,這一切(天分、才華、努力、時間、精力)可以用多少錢買下來?答案是1250萬。


為什麼是1250萬?因為把1250萬拿去買入台積電股票,每年平均可以獲利18%也就是225萬。所以1250萬在天平的左邊,右邊則是一位從小訓練有素的天才,幸運的被台積電錄取,同時工作整整一年,兩邊恰好平衡。


用同樣的思維來評估瓦城的員工,薪水年平均漲4.5%,股票年漲10%,一位稱職的瓦城員工,只需要582萬就可以替代掉他所賺到的薪水。


原來,在資本主義的指導之下,不同員工還真的有他對應的市價。有同學會問:公司倒了,雇員的我了不起換份工作上班,但是當股東的我,可能血本無歸! 這是事實,也不見得是事實,下篇文章我們談談:當股東的我們,如何不血本無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