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次一個人來台東兩天一夜獨旅,對我來說,短短卻深深。印象很深刻的是要離開時,去機車行還完機車,一個人走向車站上了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火車開動,我看著台東火車站還有背後的山一直往後移動,那瞬間,居然心裡頭有一種酸,然後眼淚就掉下來。我不太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但這一幕卻記下來了。於是,相隔不到一個月,我再度前來,想知道為什麼。
在這一次的獨旅中,很仔細地留意,整理出以下幾點:
直到出發前的晚上,我都還不確定這一趟的行程要怎麼走。到底要跟之前一樣,先到金崙泡湯後再到台東呢?還是往池上去再回來呢?畢竟這就是會影響車票怎麼訂,後來我決定直接搭快車直達台東。後來又接著要問自己,那然後呢?到台東之後要去哪裡呢?這趟旅行最想要的是什麼呢?諸如這些提問,就是在獨旅中會不斷出現的。而獨旅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自己覺得可以就可以,不會因為要顧慮旁人的壓力而必須盡快決定,於是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想,即便做了決定後最後全部推翻也沒有問題,只要是自己能承擔甘願的就好。我很喜歡在這個過程,給自己時間等待答案浮現的過程,不管答案多麽微小不起眼,但往往那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要那個微小的點可以滿足,就是我遠道而來想知道的自己。
注意力放回來自己身上,短短的幾個字,不知道對你容不容易,但對我來說絕對是後者。在日常的運作中,只要有人在旁邊,只要在接案的狀態中,只要有既定的生活秩序要照顧,注意力就會在外頭。曾有一句這麼說,如果高敏感是一種天賦,那低敏感就是一種禮物。因為高敏感的天賦是用在助人工作上才是天賦,不管如何高敏感本人都是容易波動的;反過來說,低敏感也許對周遭人來說不見得多麽喜歡,但對自己卻不容易受干擾,能這樣在自己世界中安穩某個程度是禮物沒錯。與生俱來的原廠設定只能接受跟承認,所以找到一個適合發揮的場域很重要,另一個就是也得去找可以休養復原能量的管道。對我來說,獨旅就是一個可以徹底把注意力放回來自己身上的自我照顧方法。
獨旅中,對自己身體的感覺比平常敏銳許多。一路從台東市區騎往衫原海邊咖啡館的路上,太陽很大風也很大邊騎要邊把裙子夾好,但不只眼前一望無際的山海,還有機車後照鏡反射的後方路景,都帶來很細緻的視覺感受,眼睛好舒服,顏色好多樣,這跟在城市裡固定的景觀好不同。路旁綿延很長的的親子自行車車隊,幾位大人背上貼著環島第19天的布標,還有年紀看起來是幼稚園(或國小低年級)孩子奮力踩踏臉上堅毅的表情,都讓我心裡泛起很深的感動。回程去活水湖時已經傍晚,看到湖中游泳的人們,還有傍晚時分的天色霞光,吃到食材品質很好的火鍋,洗澡時熱水沖刷後的毛細孔張開舒緩的感受,還有身體累了想睡覺的訊號反應,都能清楚接收。我想記得這樣的身體感受,然後帶回日常生活裡,依然可以好好回應他們。
能夠獨旅,而讓旅行成真,它並不理所當然。
獨旅的從容膽量,需要很多的練習。一個從小就被提醒各種不好的社會新聞長大的女生,就得要先克服許多心裡的害怕恐懼。在人口眾多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人,慣常的身邊要有人才能安心入睡,也是獨旅的門檻。
還有獨旅的偏好,到底怎麼樣的一場旅行,那裡頭才有自己真正的想要跟喜歡?獨旅時的上百種選項以及組合,都再再考驗著你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其實不知道很正常,如果過往成長的過程中,你很少被問當然不會有機會去想去回答。而獨旅就是一個你可以好好詢問自己,並且給予極大耐心等候答案出現的最好時機。當答案慢慢可以出現越來越鮮明後,你也會更有機會知道自己的風格跟模樣。
而願意這樣對待自己,允許自己,就是一份禮物。
(傍晚的活水湖)